继续围绕健全准人、加强日常监管和强化退出机制等加强对节目制作机构的管理。下发了《关于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审批工作管理的通知》,对存在有境外资金、或其他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一律不予核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对无故不参加业绩审核或连续两年无节目制作业绩的,或违规制作和发行节目的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律吊销其制作许可证。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推动制作机构由数量增长向规模发展、品质提升方向转变,审核通过了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制作经营企业在国内上市的申请。五是做好有线广播电视业务管理工作。为加强对三网融合形势下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业务的管理,开展了对有线网络主体、资产、节目平台等情况的调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与中宣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19个对口援疆省市有线电视网做好新疆建设兵团卫视免费落地工作;针对部分地区有线网没有按要求免费落地西藏电视台汉语综合频道问题,专门下发通知进行强调;针对所谓“数字发行”进行调研,确认这种通过卫星传播的新形态业务存在集成、编排、播出广播电视节目问题,实际上是变相办频道,必须予以规范管理。六是加强社团管理和内部文件运转工作。完成了28个社团2010年年检工作,并根据中治办和总局治理社团“小金库”的要求,指导各社团完成了全面复查,签署了《承诺书》,配合监察局聘请中介机构对9个规模较大的社团进行财务审计检查工作,对违规社团提出整改要求。(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广播电视监测概况一、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1.对内广播质量与效果监测情况对内广播质量监测:全年对包括无线电台管理局正式播音频率,以及部分城市转播中央台节目的中波、调频广播频率,中央台十二套节目进行广播质量监测。对内广播效果监测:全年对159个中短波广播频率和37个调频广播频率播出的中央台13套节目的广播效果进行收测。共收测l,534,405频次,其中可听度大于、等于3分的l,437,423频次,总体效果可听率为93.68%,比2010年上升了0.32个百分点。通过全国广播监测网共监测了全国十三个省263个中波台、957部发射机的“三满”播出,总播出时间5,325,504.7小时,总合格率99.39%。其中:开机合格率99.83%;功率合格率99.98%;调幅度合格率99.58%。2.对外广播质量与效果监测情况对外广播质量监测:全年通过监测17座总局直属发射台(塔)和1座地方发射台转播的国际台对外44种语言的中短波广播,共计464个频率、310,716.71个频时的播出质量,共发现异态情况123次,异态累计时间1492.11分钟。对外广播效果监测:通过每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播出的30种语言,377个频率,659.5个频时的广播进行效果监测,约占国际台对外播出语言种类的68%,播出频率总量的79%,播出频时总量的7600/。共收测对外播出节目682,823频次,其中可听度在3分(含)以上的549,771频次,总体可听率为81%,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3.卫星广播电视及地面开路电视情况监测的报告2011年,随着监测任务的不断调整,监管中心共对7颗卫星、50个转发器上的公益类、村村通平台、境外监管平台和付费平台及地面开路电视共235套(263路)电视节目和393路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效果或传输信道指标进行监测;对9套上海地面电视节目进行音视频监测(包括3套数字和6套模拟)。全年对地面、卫星广播电视、境外监管平台、付费平台的监测共2,444,472频时,监测到异态5841频次,累计异态时间316小时59分33秒,平均播出每百小时异态时间约46.68秒,异态时间约占总播出时间的0.013%。20fl年度,由于监测任务增多,监测频次和频时也相继增加,但从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异态发生总频次相比2010年下降16.70%,异态总时间相比2010年减少约42.7小时。4.有线广播电视监测情况全年共监测全国333个有线电视播出运营机构,5307个频道,817套节目。累计监测41,587,848小时,正常播出41,581,425.60小时,正常播出率达到99.985%,共发现重大异态10次、重要异态1巧次。5.无线模拟电视和调频广播监测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的要求,每季度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地面无线广播电视节目批复情况进行监测,内容涉及3500余个调频广播频率和2400余个地面无线电视频道。2011年,利用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对31个省区的244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频率的播出情况进行了监测。调频节目累计监测l,561,231.63频时,正常播出1,560,956.17频时,正常播出率为99.98%,共发现异态68频次,异态累计时间为275.46频时。6.测评业务扩展情况针对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网进行深人的技术研究和探讨,围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开发适合监管中心运行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规范。针对新媒体业务搜集大量的技术资料展开研究,积累技术根底,承担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大量前瞻性技术研究工作,切实履行监测监管事业后盾的职责。7.广播电视投诉受理情况2011年共接到来自全国31个省及境外受众投诉8173件。其中受理广播电视播出质量方面投诉3064件,占投诉量37%;卫星方面投诉411件,占投诉量5%,咨询与建议%7件,占12%。编发报告377期,及时报告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和职能部门。2011年9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田进出席监管中心成立大会54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介甲山一Z势刃夕ǐ匕八)之川或二、严抓工程建设2011年,全国已建设巧个直属监测台。监管中心稳步推进多个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开拓,严格管理,做好历年有关项目的验收与决算工作。积极研发和完善监测业务管理、全国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等监测系统,升级改进全国广播电视监测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中短波广播实验监测调度系统。拓展数字电视监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建设。三、提高监测水平20n年,7个项目参加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的评选;推荐201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科技杰出贡献奖的候选人;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两个;6篇论文参加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联合会组织的“2011年优秀科技论文奖”的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概况一、安全播出基本情况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播出运行基本稳定。全年共发生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各类重大事故848起,累计停播犯41.56小时。其中,责任事故52起,累计停播14.02小时,占总停播的0.43%;技术事故168起,累计停播227.犯小时,占总停播的7.01%;其他事故628起累计停播3000.22小时,占总停播的92.55%,其他事故中因外部电力中断造成事故405起,累计停播1858.巧小时,占其他事故累计停播时长的61.93%。从台站类型来看,无线发射类重大事故最为突出,共有580起,累计停播2532.81小时,占总停播的78.14%。二、圆满完成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保障任务2011年,全国广电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对安全播出工作的要求和各项工作部署,完成了“元旦”、“春节”、“两会”、“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国庆”等重要保障期以及重要播出时段的安全播出工作。其中,确保“建党90周年”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广电系统2011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科技司、监管中心提前安排,周密部署,组织了“七一”前的全国各卫星地球站值班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电话抽查。各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有力的技术保障,圆满完成了多个重大直转播任务,确保了安全播出。三、大力推动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1.发布总局62号令专业实施细则,规范新媒体的安全播出管理在全面征求专业实施细则试行版意见的基础上,科技司、监管中心组织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完成了各专业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于20H年7月下发了总局62号令配套的电视中心、广播中心、无线发射转播台、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光缆传输干线网、有线广播电视网、微波传输电路等七个专业实施细则正式版。同时,科技司、监管中心组织编制了并发布了总局62号令1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也已编制完成。2.积极组织开展对照总局62号令专业实施细则自评估和整改活动2011年初,针对2010全国各级播出单位对照总局62号令专业实施细则自评估情况,监管中心汇总分析了自评估结果并提出了整改要求,相关单位对评估结果中的未达标项进行了整改或明确了整改计划。ZOH年8一9月,科技司、监管中心再次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自评估和整改活动,一级电视中心自评估未达标项数由2010年的368项减少到116项,其中,河北、湖南、广东(含南方)、广西、上海、江苏、黑龙江8个电视中心全部达标。一级广播中心自评估未达标项数由2010年的265项减少到90项,其中,河北、河南、湖北、广东、浙江、山东等6个广播中心全部达标。卫星地球站未达标项数由2010年的96项减少到59项,其中,广东、上海、江苏、江西、山东、四月!、呼和浩特地球站等7个地球站全部达标。3.统一对总局62号令与专业实施细则的认识和理解2011年,监管中心举办了光缆干线网、有线电视网和广播中心等三个专业实施细则的全国培训班,加上2010年底组织的其他四个专业实施细则全国培训班,已完成各专业实施细则的培训工作。各省安全播出管理单位和重点播出单位的共计80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2011年天津、河北、山西、内蒙、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南、重庆、四月l、青海、云南等省(市)广电局以及中央台、国际台、无线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等重点播出单位分别采取了组织培训、专家座谈、专题讨论、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组织实施了细则的宣贯落实工作。4.组织全国安全播出大检查2011年8月至9月,总局科技司、监管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国安全播出大检查。本次大检查包括各省(区、市)的全面自查和总局组织的互查两部分。检查内容包括系统配置情况、安播管理两方面,检查重点是总局62号令及专业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情况。总局共派出了10个检查组,对山西、辽宁、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月}、西藏、陕西、甘肃等10个省(区、市)46个省级重要播出单位进行了检查。从各检查组对重点检查项目的评分结果上来看,被检查单位实施细则系统配置项目的达标率较2010年平均提升了8.32%。系统配置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四、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力度1.加强上星付费频道的安全播出管理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103套上星付费电视节目,开办单位涉及19个省、6个总局直属单位的播出机构和3个系统外的播出部门。针对上星付费频道事故多发的情况,2011年4月,总局科技司、监管中心组织召开全国上星付费节目安全播出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付费频道开办机构的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明确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付费频道的安全播出管理责任,宣传贯彻总局62号令、电视中心实施细则和《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异地上行安全播出管理办法》。会后,科技司、监管中心组织了专门针对各上星付费频道开办单位的实施细则自评估和整改活动。2.提升事故管理的规范化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的事件事故管理工作,并与总局62号令中事故管理要求协调一致,总局科技司、监管中心在总结近年来事件事故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事件事故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编写《事件事故管理实施细则》。3.加强安全播出信息通报,促进工作交流2011年《安播简报》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联络人机制。地方也重点加强了安全播出管理部门和重点播出单位的安播工作信息交流,健全了本省信息通报机制,河北、内蒙古、辽宁、浙江、安徽、河南、湖南、甘肃等省(区、市)定期发行本省(区、市)《安播简报》。同时,总局科技司、监管中心进一步规范北京地区安全播出例会制度,每两月召开一次北京地区安全播出例会,听取各播出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通报近期安全播出情况,重点分析典型事故,进一步促进了在京各播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五、稳步推进广电行业信息安全工作1.开展风险评估课题研究,指导行业风险评估工作加11年监管中心组织开展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安全播出风险评估方法及相关算法研究。为各单位全面分析掌握本单位安全播出风险状况,规划安全建设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安全播出自查和检查提供重要手段。2.制定等级保护系列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等级保护工作2011年监管中心完成了行业等级保护系列标准的规划工作,并编制完成了《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和《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这两个文件已由总局科技司以行业暂行性技术文件的方式下发。《定级指南》对各级各类台站的技术系统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定级建议,《基本要求》从技术、物理、管理三方面对各级信息系统的防护要求进行了规范。为行业内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参考和依据。3.开展行业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定级工作6月27日总局下发了技办字[20111170号文,要求行业内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根据《定级指南》梳理本单位生产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摸清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底数,为今后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4.开展行业信息安全宣贯和信息通报作为行业信息安全联络单位,监管中心与公安部通报中心建立了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并每月向行业内相关单位发布网络安全及趋势情况通报,使各单位及时掌握网络病毒、漏洞及其他安全事件,及时修复完善信息系统,确保安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事业建设·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概况20n年,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体系,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06%,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82%,覆盖人口超过13.2亿人。到2011年底全国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827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1403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5397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达370万公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得到了各级财政有力支持,2011年,广电总局落实财政资金55.06亿元,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协调落实支持地方广播影视发展专项资金39.30亿元。2011年全国地方广电部门总计落实地方财政补助收入210亿元。一、扎实推进广播电视重点工程建设“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启动。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广电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规划》,规划中全面落实“十二五”村村通建设资金35亿元,其中20户以下“盲村”村村通建设18亿元,高山骨干台基础设施建设17亿元。积极协商国家发改委落实下达了2011年度“盲村”建设中央补助投资8.27亿元。广电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的适用范围、条件等多方面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广电总局与各省(区、市)政府签订了((u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项目。三是组织完成了“十二五”第一批354万套村村通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公开招标评标工作,包括24个省(市、区)和新疆兵团,总金额11.33亿元。全国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和新通电村“盲村”建设全面启动。四是组织开展了“十一五”工程验收,完成了20户以上“盲村”建设验收工作,督促各省(区、市)完成了2011年度“盲村”工程建设方案。五是累计向全国11个省区核发了17.3万套加密型“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智能卡,用于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浙江广电进渔船、20户以下“盲村”、草原新帐篷、藏区广播电视覆盖等项目建设。西新工程积极推进。继续积极推进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一、二阶段建设,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和覆盖水平大大提高。中央台新建西藏、新疆、北京3个编辑部项目基本完成,中央台藏语、维语频率广播节目的针对性和贴近性进一步加强。加强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译制能力项目及加强中央台藏语节目覆盖项目已完成,西藏藏语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更为丰富、中央台藏语广播在西藏的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广电总局对上述部分项目进行了现场监督指导。此外,编制了西新工程第五期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建设等内容。2011年9月该方案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国际台在线广播技术大楼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H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国际台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工程建设规模8.9万平方米,总投资14.9亿元,工程的批准为国际台建设成为世界现代传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提前下达该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用于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国际台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初步设计方案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统一监管技术、集中调度综合监控系统和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启动。积极落实新合并的监管中心和新成立直播卫星中心的项目资金,财政部分别追加统一监管技术、集中调度综合监控系统和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平台预算5489万元和7000万元,确保了这两项重点项目的顺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01ùZ>刀/\O一0卿T(丈m势刀口00大利实施,为监管中心和直播卫星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上报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方案。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中的有关精神,编制完成了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方案,并组织了技术方案论证会。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方案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重点工程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各项重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的同时,广电总局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努力建立公共财政保障长效机制,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实行建养并重。一是制度保障。广电总局会同财政部联合修订并印发了《中央补助地方西新工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西新工程的财政保障力度,理顺了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关系,加强和规范了专项资金使用,对完善西新工程财政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资金保障。落实无线覆盖工程运行维护资金5.6336亿元,加强了对无线覆盖工程设施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落实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7.6301亿元,其中为鼓励东部省市在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方面,一次性下达东部奖励资金9409万元。三是结合重点工程运行维护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前下达了2012年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专项资金预算,使各地区于2012年自然年度开始即可使用资金,解决了预算批复与自然年度脱节的问题,保证了发射台站安全播出和农村电影正常放映。二、积极做好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广播影视任务和目标,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在国家确定的各专项规划工作中,积极反映广播影视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先后完成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单位牵头编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兴边富民“十二五”规划》等20多个国家规划的专题调研、资料收集、意见回复、政策协调等工作,经过努力,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等重点工程顺利纳入有关规划。三、不断完善广播影视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广播影视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在用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共85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76项),正在修订和新编的标准37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32项)。由武汉市广电局主持修订的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研究设计院编制的行业标准《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和《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场地要求》已获得总局批准发布.由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研究设计院编制的行业标准《广播电视中心声学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和监管中心编制的行业标准《监测台场地技术要求》已通过审查。(国家广电总局财务司)广播电视海外落地概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海外整频率落地项目快速发展2011年,国际台以海外公司为依托,积极扩大海外整频率落地工作,截至12月底,共完成19个海外整频率落地项目,海外整频率分台达到70个。同时,还实现了在巴基斯坦5个城市各2个小时的节目落地。2011年全年共新增落地时数462小时。2011年国际台海外落地工作,一是推进速度快。利用海外公司灵活、快捷的优势,使节目海外整频率落地项目快速发展,成为历年落地项目最多的一年。在2011年落实的19个整频率项目中,有16个是通过公司化运作实现的,包括泰国、意大利、印尼、亚美尼亚等项目。国际台还通过委托中广公司在中非班吉、柬埔寨逞粒和肯尼亚蒙巴萨建立了调频电台。二是在西方国家节目落地实现了规模化拓展。国际台2011年落地的整频率项目大多数都在西方国家,以至少10小时的英语、法语或华语节目在一些欧美国家落地,争取了更多主流听众群,扩大国际台节目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有效覆盖,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力。三是一些语种首次实现落地。如希腊语、马其顿当地语。四是在一些以前难以进人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节目规模化落地,如印尼、泰国等。二、海外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在海外地区总站建设方面,国际台总结了在非洲地区建立总站的经验,于2010年底和2011年初积极推动西欧、北美、中东、亚洲以及拉美等5个地区总站的建设,总站站长及相关人员均已在2011年年内赴任,总站建设工作正在推进。在海外节目制作室建设方面,截至2011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建设24个境外节目制作室,已有18个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其中,老挝万象、蒙古乌兰巴托、柬埔寨金边和塞内加尔达喀尔节目制作室负责人已经在2011年年内赴任开展工作。万象节目制作室每天在当地制作的直播节目达6.5小时。海外节目制作室工作人员赴任后,机构建设、节目制作等工作均有较大进展。三、边境落地规模初显为配合对外传播的需要,国际台积极推动跨边境地区落地工作。2011年5月,国际台与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签署了广西“北部湾之声”节目制作室协议,正在筹建的有黑河、延边、拉萨和乌鲁木齐等边境节目制作室。此外,还积极推动“中亚之声”、“南亚之声”、“东北亚之声”跨边境落地,跨边境覆盖规模初显。四、海外落地事业成就获得高度认可2011年4月,李长春亲自出席国际台亚美尼亚调频台的开播仪式。9月21日,来华访问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利一赛雅贡到访国际台,出席国际台万象调频台开播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国际台节目在海外落地的扩展也得到了许多受众的支持。柬埔寨文化艺术部部长亨柴一行访华期间对国际台在柬落地节目给予肯定。(国际台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中央电视台2011年1月至12月,中央电视台与全球80家广播电视机构分别开展了有关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法语国际频道、西班牙语频道、阿拉伯语频道、俄语国际频道和纪录频道等7个国际频道的落地合作,其中涉及部分节目落地项目共计13个,整频道落地项目共计%个,整频道用户数比2010年全年增长约8300万户。先后完成的重点项目有,中文国际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在日本实现日语化播出,覆盖60万用户,英语新闻频道进人德国Unitymedia、比利时Telenet、荷兰UPC、瑞士cablecom、奥地利UPC等欧洲五家有线网播出,用户数累计427万户;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纪录频道(国际版)进人英国Fervelew数字地面电视系统播出,用户数累计3480万户.英语新闻频道、纪录频道(国际版)进人美国华盛顿数字地面电视平台Mhz电视网播出,覆盖240万用户;英语新闻频道频道进人美国数字地面电视系统播出,分别覆盖美国洛杉矶530万用户和旧金山科0万用户.纪录频道(国际版)进人南非MIHDSTV系统播出,用户总数150万。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央电视台7个国际频道已在全球17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整频道用户数约为2.49亿,落地酒店639家。(中央电视台海外传播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及前身)自1954年承担广电援外项目以来,长期承担海外广电工程的建设实施任务。自2001年广电总局实施“走出去工程”以来,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含桑给巴尔)、刚果(布)、喀麦隆、中非、乌干达、马达加斯加、老挝、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柬埔寨、马尔代夫、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古巴、汤加、瓦努阿图、萨摩亚等20多个国家成功实施了我广播电视节目落地项目,成为实施我节目落地项目的国家队和主力军。20n年,中广国际总公司完成了中非广播电视落地、乌干达广播电视落地、肯尼亚蒙巴萨调频台、柬埔寨逼粒中柬友谊台项目,并全力推动我调频广播在南美(苏里南)落地,续签了中央电视台节目在古巴转播合同。在2011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实施十周年总结暨表彰大会上,中广国际总公司获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先进集体”称号,并有两位同志荣获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无线电台管理局概况一、安全传输发射工作取得优异成绩20fl年,无线局确保了敏感期及“两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发射、深圳大运会等重要保证期的传输发射工作,全局共计发射广播电视节目约155万小时,台内停播率为3.4秒/百小时,优于计划95.4%,564、552、694、731、751、763台均优于计划100%完成任务。全局实验效果整体合格率为98.72%,对外覆盖效果可听率为82.10%,对内覆盖效果可听率为91.40%,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节传系统通过光缆、卫星等手段传输443套广播电视节目,为全国提供有线电视、村村通及中短波、调频广播等节目源,同时还承担着各省(区)、市卫视节目卫星传输的应急备播任务。全局节传系统总传输时间约361万小时。北京地球站、呼市地球站、节传中心和中央塔节传机房均优质零秒完成传输任务。二、事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西新工程继续全面展开,2022台完成了三期二阶段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和四期二阶段工程土建单项验收;加24台完成全部土建任务,发射设备达到试运行状态,成功举办了落成典礼;871台已开始三通一平和转动天线场地土建招标工作。国产500kw短波发射机和500kw全频段、多程式转动天线全面应用于工程中,摆脱了对国外同类设备的依赖。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无线传输发射业务发展需求,不断改进完善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着力抓好各系统的深化应用,在完成台站“运行管理系统”升级基础上,继续扩大局、台、机房、设备全自动调度应用范围,由几个试点台站扩大到23个台站。以局“智能调度系统”为核心、以发射台自动化为基础的“无线局安全传输发射自动控制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各项功能和性能稳步提高,在安全传输发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显现。计划财务工作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了全局资产、物资、项目信息化管理,修订完善了计划财务工作的管理制度;以清理整顿“小金库”专项工作为契机,不断规范各项收支管理,将传输收人、技术服务收人、资产出租出借收人等纳人预算内管理,提高了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从而使全局计划财务物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确保中心工作提供了必须的资金和物资保障。审计工作在客观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强化内部控制,促进管理规范化,提高制度执行力,全年审计总金额3亿多元,发现并协助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形式灵活、专业性和政策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干部审计监督、企业清理整顿、“小金库”专项治理、党风廉政建设、重大经济活动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三、科技管理与技术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开展了对全局各台站科技工作的综合评价,对各单位已发表的科技论文、获奖科技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科技项目进行量化评估,对全局技术人员发表论文的载体种类进行统计,全面掌握了全局不同层面科技工作的现状、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开展科技工作提供了依据。对进口发射机、转动天线的关键技术、部件进行了研发,同时在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数字调制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设备的研制上取得了重点突破。无线局自主研发的WD一n型500kw短波发射机已接近调试完成,实现了由单一设备研制向超大功率发射机生产的跨越。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无线局连续十五年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单位标兵”,连续十八年被评为“总局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获得了“中概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Cl一Z卜R势0一0卯州(丈m/\刃口00大直机关文明单位”、“总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标兵单位”、“总局无偿献血工作标兵单位”、“总局绿化模范单位”、“总局卫生先进单位”。501、561台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871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优秀职工书屋示范点”,2022台荣获总局走出去工程先进集体称号,552、722、731、751、831、2021台获得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邓秋艳)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概况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DRFT)系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双甲级资质设计研究单位,始建于1952年。截至2011年,全院现有在职职工380人,其中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57人,高级工程师142人,5位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拥有执业资格180人。一、立足国内.向海外布局2011年,设计院立足广电,向信息通讯、文化建筑业、国际市场等领域拓展,全年签订合同342份,实现合同额2.2548亿元,收人额1.6074亿元,合同额增长了12.2%,收人额增长了8.4%。与总局机关服务中心、监管中心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全力以赴做好监管大楼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配合和后期保障工作。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之一,设计院对国际台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工程高度重视,实行主管院长和项目负责人双轨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年底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承担了CCTV新址工程管理、工艺设计和部分工程监理。承担CCTV旧址改造可研、改造方案设计任务。积极参与三网融合工作,承担了北京、重庆、河南、黑龙江、天津等地区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前端设计、IPTV前端设计、传输骨干网设计、城域网设计、接人网设计等20多项重大项目任务,参与了深圳、上海、江浙、贵州、河南及四月l等地区的网络双向改造项目40多项,为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承担了西新工程四期二阶段工程、青海省灾后有线电视网、监测网、应急广播、玉树无线广播项目的可研等。国际台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工程设计合同签字仪式积极参与广电节目海外落地工程,承担了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发射台工程及技术服务任务、津巴布韦海外落地项目,其中毛里塔尼亚海外落地项目是设计院承担的首个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院现场专家实施组已进驻毛里塔尼亚现场展开工作。积极拓展国际商贸项目,承担了斯里兰卡科伦坡电视塔设计任务,该电视塔是我国走出国「1建设的第一个电视塔,是设计院自主走出去的又一个新开端。2011年,先后有天津公安局两级指挥中心、天津市公安局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二期工程、太原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用房及配套附属用房、吉林省公安厅办公业务用房等公安、政法项目,主动邀约设计院承担设计任务。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推进科技创新,向产业化布局。投人科研经费108万元,立项《数字电影基地后期制作系统规范化设计研究》、《三网融合运营与支撑监管系统的研究报告》、《中波发射台多天线塔布局优化》、《多媒体整合发布平台系统及机房配置研究》等科研课题20个,提高设计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外著名设备厂商开展合作,向系统集成布局。先后有中兴、华为、数码视讯和美国Aur盯a网络技术公司等主动与设计院开展商谈,寻求在工程设备领域开展战略、技术合作。与美国Aurora网络技术公司成立多业务融合实验室,双方互派资深工程师对下一代网络技术、体系构架、接人模式和相关接入测试设备等进行交流和培训,陆续展开下一代网络技术接人测试实验。继续与北广科技、无线局开展科研和产业化合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大功率转动天线的设计工作。总局2023台大功率短波转动天线项目通过科技司验收,2022台3副转动天线施工和安装基本完成,科研成果产业化转换初见成效。加强质量管理,增强品牌优势。配合商务部做好援外项目质量年巡视检查。成立由院长、总工程师任负责人的援外项目质量排查工作组,对2006年1月1日后商务部委托设计院完成的以及在建的援外项目、监理项目进行全面系统排查,整改了设计问题,完善了援外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了职工质量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向职业化迈进。投人近100万元培训经费,开展了专业技术、执(职)业资格、专家论坛、干部素质教育、新员工人院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累计14559.5培训学时,较上年净增1000多学时。加强品牌宣传,扩大设计院影响力。对英文版外网的基调、构架、功能、维护和中长期建设进行了策划、设计和制作。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以重大工程、精品工程和专业特色为宜传内容,出版《新版院宣传册》、《信息网络工程》、《广电综合工程》、《声学·观演空间》、《建筑设计作品集(三)》。加强内部管理,推进科学化建设。对“四大百万”工程进行审计,不断强化对院内重大事项、重大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深化院务公开,在局域网开辟所务公开平台,组建了所务公开信息员队伍。院务公开经验在“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行风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得到与会直属单位和地方广电部门的好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2011一2015年战略发展规划》。(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概况一、广播电视科技中心工作整体扎实推进.技术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规划院完成了广电总局、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和工信部的几十个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硕。2011年,规划院共获得总局科技创新奖19项,其中一等奖6项(含突出贡献奖1项);获得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共计6项,其中一等奖2项。1.积极开展无线广播电视技术研究和规划及协调。开展了定位型直播卫星机顶盒和双模机顶盒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测试验证.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国标的制定,基本完成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测试;完成全国多个省市的调频、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频率规划计算工作;对24期国际电联卫星网络周报提出处理意见.与科技司参加中俄边境、粤港澳频率协调会谈、完成CMMB终端自动测试系统(OTA)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电视、调频及微波频段电磁场射频性能测试环境。2.积极开展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三网融合业务试点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研究工作。配合科技司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工作;参与了NGB工作组所有专题组的工作,牵头进行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NGB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一期)”项目课题2的申报工作;开展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宽带接人、互动电视、运营支撑等相关技术研究;开展有线电视网络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和有线数字电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研究;牵头编著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物联网与广播电视》一书。3.积极开展广播电视制播技术研究工作。结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新业务、新业态音视频编码研究规划评估平台”的建设,开展音视频编码新技术和质量评估等研究,形成“制播网络中基于WebeSvrice的统一认证”等2项专利、“网络存储测试”软件著作权等;完成了高清、标清测试图、标清视频通道、音视频切换矩阵等一批标准的制定;承担总局((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一节目制作播出》的研究制定,编制((3D电视100问》;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D电视系统及集成播出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获得批准;为西藏电视台等提供新闻制播网络、演播室灯光系统等技术咨询;进行CMMB开展新业务新业态技术研究工作。4.积极开展信息研究工作。扎实做好《广播与电视技术》和《影视制作》的编辑出版工作,举办2010年度《广播与电视技术》论文评优和广电行业十大关键词评选活动;跟踪、翻译国外科技发展动态,出版《广电科技信息快报》12期,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广播电视科技发展舆情监测》242期;开展直播卫星、CMMB、NGB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工作;举办3D研讨会、云计算研讨会等品牌活动。5.积极开展标准管理工作和国际标准对口研究工作。组织各分标委对2011年和2012年行业标准项目进行审查、2011年共完成14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和3项暂行技术文件的审查,共处理报批稿20项、送审稿21项、征求意见稿40项、讨论稿50余项;对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进行标准管理与编写培训.对国际电信联盟ITU一RSG4、SG6,ITU一TSGS、SGg、SG13、SG15,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00等研究组的标准制定开展跟踪研究,参加1TU研究组会议和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国际会议。6.积极开展技术交流。积极参展CCBN展会,成功举办院技术交流会,以《广播与电视技术》增刊形式出版发行院年度技术研究报告。7.完善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规划院计量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组织的实验室监督、扩项评审工作,检测能力增加到128项。2011年共计出具检测报告1600余份,按照国际和国家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修订了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二、不断深化制度建设,规范行政、科研、人事、财务、外事管理1.行政管理全面扎实。组织全院签订各种安全责任书,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机制.完成全院办公软件正版化;洽商签署监管大楼办公区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合同,确保按计划搬迁。2.科研管理日趋成熟。加大了科研项目清理力度,完成35个项目的验收;检测工作注重实验室建设、质量体系建设、过程和质量控制;工程技术咨询工作探索前行.科技评优制度化。3.人事工作亮点频现。制定并实施《规划院处级干部竟争上岗管理办法》,开展技管办主任和无线所副所长竟争上岗工作;在总局范围内率先开展技术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分开的试点工作.按国家标准对全院人事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按照广电总局要求,制定了《广播电视规划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试行)》。4.财务工作取得突破。应用项目经费管理软件,保障各部门动态掌握项目经费的执行;细化财务管理办法,提高经费支出的审查效率;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科研和基建项目管理进行审计;有计划地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5.外事工作严谨规范。2011年度科技外事项目总数为21个团组37人次,严格按照国家外事管理要求,回国后均提交考察报告。(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概况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简称中广国际总公司)成立于1991年,由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对外工程公司、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工业管理局、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物资供应站和中央电视台国际服务公司进口部四个单位合并组成,是广播电影系统内集工程技术、展览贸易、设计咨询、仓储物流、广告传媒、影视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国有企业。中广国际总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器材处,自1954年起开始承担广播电视援外工程任务。近60年来,中广国际总公司承接了大批国家对外援助、广电节目海外落地及国际承包工程,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近千项工程项目,在海外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影响,60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户IùZ卜刀势口一ē,加州<Km势刃田八éēé大为国家的外交、外援和外宣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司拥有工程技术分公司、展览贸易服务分公司、设计院、仓储中心、广告公司等主要机构,在北京、深圳设有分公司,在阿尔巴尼亚设有境外子公司,在科摩罗、中非、几内亚、刚果(布)、赤道几内亚、马里等国设有项目技术组,与古巴、老挝、肯尼亚、柬埔寨、萨摩亚、瓦努阿图等国广电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业务遍及世界大五洲及国内各省区。中广国际总公司拥有一批国家级的广播影视涉外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广电工程项目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lBRTV)成为亚洲最权威的广电技术设备专业展览会。(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其他·广播电视艺术团体概况中国广播艺术团20H年10月,经总局党组任命,艺术团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艺术团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拓宽渠道,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so周年等,大活动.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艺节目1.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反映主流价值、艺术精湛、思想精神的文艺节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党90周年献礼大型视听音乐会《红色的旋律光辉的历程》。2.举办红色经典主题音乐会艺术团为庆祝建党90周年特别推出红色经典音乐会,包括《红色经典歌曲》合唱音乐会、“红星照耀中国一向建党90周年献礼大型交响音乐会”、平顶山市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节、“闪闪的红星一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黄河·梁祝一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中国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视听交响音乐会”、“岁月留声一中国经典电影视听交响音乐会”、原创中国歌剧《悲恰的黎明》、《风雨历程九十年》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等,在“七一”前后陆续上演。3.举办第八届艺术周第八届艺术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温故辉煌岁月,唱响时代新声”为主题,于9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推出4台大型节目:《金曲抒怀》魏金栋独唱音乐会、《越来越好》相声小品新作品晚会、《红色的旋律光辉的历程》大型视听音乐会、《花儿永远这样红》大型视听民族交响音乐会。二、圆满完成各类公益性演出和商业性演出任务1.公益性演出取得实效1月18日,艺术团为广电总局离退休老干部举办2011年迎新春文艺慰问演出。4月l日为庆祝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建台30周年,说唱团和电声乐团的部分演员在郑州人民会堂演参加《声动中原》庆典晚会。5月8日艺术团部分演员还参加了广电总局工会组织的知名艺术家下乡慰问演出活动。l月20日,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委、广电总局主办,艺术团承办的((2011年中央直属机关喜迎新春文艺晚会》在民族宫大剧院举行。5月8日应外交部的邀请,民族乐团、电声乐团部分演员为柬埔寨国王诺罗顿·拉那烈亲王生日祝寿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6月8日,交响乐团在政协礼堂为《唱支山歌给党听》全国政协机关庆祝建党90周年歌曲演唱会担任伴奏。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电影交响乐团8名演奏家为国宴担任伴奏。n月6日,应总局规划财务司的邀请,说唱团、电声乐团前往怀柔为国家审计署派驻各部委的审计领导和专家进行一场慰问演出。l月12日,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为北京市人事局离退休老干部、北京市人事局在职干部演出了两场新年民族音乐会。1月24日艺术团前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派出所,慰问全体基层公安干警,参加了北太平庄派出所的春节联谊会。6月27日,电影交响乐团参加由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颂歌献给党一西城区军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经典歌曲演唱会”。3月6日,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钢琴诗人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出采用讲座的形式,给观众分析讲解交响乐的内容。为纪念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先生诞辰80周年,民族乐团3月6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聚吹拉弹打颂彭修文彩》音乐会。3月13日,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有形的音乐世界一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以讲座的形式,为观众讲解分析《图画展览会》的片段。6月22日,交响乐团在中央电视塔参加“亚洲熄灯两小时”熄灯聆听交响音乐会活动。6月23日,合唱团赴河南三门峡参加由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8月23日,民族乐团室内乐团参加了“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11暑期艺术节”。5月22日,民族乐团2011年音乐季《金湘作品音乐会》亮相北京音乐厅。7月9日,民族乐团《李滨扬民族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2.经营性演出影响增强演出效果明显。无论是艺术周、民族音乐季还是电影交响音乐会、大型综艺晚会,都受到观众的广泛赞誉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艺术团加强了与国家大剧院的合作,交响乐团在大剧院演出14场,民族乐团演出6场,无论是从观众热情还是市场收人来看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演出内容丰富。20H年,围绕庆祝90周年编创的演出有数十场。除此之外,第八届艺术周还推出4台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文艺节目,特别是《越来越好》新相声小品晚会,演出的全部是2011年新创作的优秀作品。交响乐团、民族乐团硕果累累。两大乐团不仅成功地举办音乐会,而且出色地与国内外著名演奏家米沙·麦斯基、薛伟、谭晓棠、张昊辰、指挥家邵恩、欧汉·莎列尔、林涛以及歌唱家吴霜、王洁实、歌手沙宝亮等进行合作。交响乐团适应市场需求,完成了多场高水平的交响音乐会,形成了电影交响音乐会的品牌效应。民族乐团以新的作品风格、新的表演形式、新的思想展示古老的民族音乐,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代表民族特色和世界水准的民族交响音乐会。3.继承创新民族音乐艺术2011年,民族乐团音乐季演出推出10台富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会,不仅创作积累了一大批优秀新作品,还通过新作品锻炼和培养出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三、积极实施二走出去“战略2011年,艺术团先后出访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奥地利、新西兰、瑞典、芬兰、挪威、菲律宾、朝鲜以及台湾、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出访23个团组,出访人数255人次。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由艺术团完全市场化运作,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的艺术品牌。2011年第三届北京国际钢琴节,奥尔加·科恩、大提琴家米沙·麦斯基、青年钢琴家张昊辰等世界顶级艺术家齐聚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与电影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合作,奉献了4场精彩纷呈的经典音乐会。(中国广播艺术团)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应美国哥伦比亚(CAM)I演出经纪公司邀请,中国爱乐乐团一行110人于2011年4月8日至21日赴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圣地亚哥、洛杉矶等城市举办了七场商业性巡演音乐会。这是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以来第三次访美演出,三、公益性演出积极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演出。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乐团为建党九十周年录制了电视片《旗帜》的配乐,受到中宣部领导的好评。乐团还在6月29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举办的音乐会演出。中国爱乐乐团20n年全年演出75场,观众10余万人次。其中音乐季演出31场,商业性及公益性演出37场,出访演出7场。一、音乐季演出2011年是中国爱乐乐团第十个音乐季下半段和第十一个音乐季的上半段,即6月24日第十个音乐季闭幕,9月11日第十一个音乐季开幕。全年音乐季与60多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著名指挥家、独奏家和歌唱家合作,完成了各种类型高水平音乐会演出31场。3月4、5日,爱乐乐团联手中央芭蕾舞团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芭蕾舞演出。演出了著名歌剧音乐改编的芭蕾舞剧《卡门》和《阿莱城姑娘》。此场演出是爱乐乐团首次主办芭蕾舞专场演出。在全年音乐季演出中,安排了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系列音乐会,演出了马勒的全部交响乐作品。在第十一个音乐季中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邀请了世界顶级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夏尔·迪图瓦、丹尼尔·哈丁与乐团合作。其中,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指挥演出了马勒第五交响乐;夏尔·迪图瓦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与爱乐合作演奏了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丹尼尔·哈丁指挥演奏了马勒第四交响曲。12月17日,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与小提琴家五嘎龙、指挥家彼得·鲁策齐卡联袂举办乐季音乐会。演出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其中《春之祭》的演奏难度较大,乐队需大四管编制,国内很少有乐团能够演奏该作品。二、商业性演出乐团先后赴海南、南京、哈尔滨、菏泽、杭州、徐州、伊春、上海、天津、青岛、重庆、武汉等地进行了商业性巡演,不仅增加收人、扩大了中国爱乐乐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为普及交响乐、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中国爱乐乐团高推艺术进校园活动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受文化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委派,2011年5月份和9月份,乐团先后赴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八所大学,演出了八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普及音乐会,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杨小平)吉林省吉林市经广艺术团。吉林市经广艺术团是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为创新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多功能服务百姓而创办的全国广播媒体首家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现有员工36人。吉林市经广艺术团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主要承接不同规模的演艺活动,特别适合中小规模的演出市场。从组建开始,经广艺术团便以“新、快、灵”为宗旨,根据活动需要随时调整演出的主题、内容、规模,大可以为亚运会开闭幕式、中央电视台《中国骄傲》走进吉林市等大型活动排演气势恢弘的演出,小可以为企业庆典、个人婚礼进行开场表演,年承接各类演出上百场,演出市场扩展到省内外十几个城市。2011年经广艺术团承办了吉林省原创歌曲大赛颁奖晚会、延边龙井梨花节、《颂歌献给党》吉林市红歌演唱会、《永远跟党走》敦化市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等,展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1952年9月4日,延边人民广播电台演出组成立。1978年,扩编成立延边广播艺术团。延边电视台自办文艺节目后,改称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是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广播电视艺术团体。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承担着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演出、译制、配音、伴奏等工作,为延边广播电视提供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解决了朝鲜语文艺节目来源问题。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制作的各类文艺节目还提供给黑龙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介二一之势刃>口一O幸州<长m势刃刃00叉江、辽宁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朝鲜语节目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属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011年,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有职工47名,具有专业职称人员43名。其中:正高26名、副高5名、中级6名、初级8名。内设团部办公室、剧部、器乐部。20n年,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剧部全年完成电视剧配音《走西口》51集、《老大的幸福》41集;少儿系列节目《科学爷爷》48集、《牛顿》9集、《长白的鹰》7集、《情》10集、《十二岁的秘密》13集;广播剧《爱情、实践更重要》10集、《叫妈妈》8集、《爱的宝地》24集、《动弯的黎明》7集、《山坡下、尹东沫的家》l集、《什么叫情》10集、《尹东沫》10集;电影《高考1977})、《唐山大地震》、((J清暖万家》、《烽火木兰花》、《赤壁》、《惊天动地》、《集结号》、《喋血孤城》、《山水芙蓉》、《白银帝国》、《刺陵》、《孔子》等21部。译制专题片《看神州》等200多部专题片。全年共完成490集配音译制节目。其中,与延边电台朝鲜语频率共同录制的广播剧《山岗下,尹东沫故居》获得KBS一世界韩国语优秀节目评比特别奖。电视剧译制片《大染坊》、广播剧《爱的宝地》分别获全国朝鲜语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析会一等奖,少儿广播剧.((清》获全国朝鲜语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析会二等奖。5月,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剧部组织演职人员到朝鲜平壤参观学习,与朝鲜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2011年,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乐器部参加延边电视台“2011年春节文艺晚会”演出。同年,乐器部4次到延边电台录音,录制16首乐曲,在电台播放。乐器部还参加“延边州广播电影电视局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及延边电台成立65周年音乐会、“记者节音乐录音”等多项演出。20n年末,延边广播电视艺术团乐器部邀请延边电台、延边电视台及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举行业务汇报会。(吉林省广电局)上海市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现有60多名团员,均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合唱团团员们在承担大量宣传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排练,圆满完成了宣传上海诸多大型活动和演出。2011年3月,合唱团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积极备战“阳光·大地”全市党团员优秀歌曲展演赛事,参加了上海市庆祝建党90周年“唱支歌儿给党听”大型歌会。20n年,合唱团还参加了宣传系统“永远跟党走’歌会、上海市新闻界“为传播真理而奋斗”纪念大会以及文广集团、文广集团工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颂歌献给党”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等一系列重要演出活动。2011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获上海市第五届“五一文化奖”。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成立11年来,共参加了数十次市一级大型活动的演出,有“蓝天下的至爱”大型慈善晚会、上海市各界人士中秋联欢、上海新闻界纪念中国记者节大会、《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大型歌会、中日邦交35周年庆祝大会等社会各界的宣传活动。近两年来,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还录制完成了由21首获奖曲目组成的《用心成就一纪念上海电视50周年》和《用歌唱为世博添彩》两张光盘。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广播剧团)。2011年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学员人数535名,年龄跨度3一巧周岁,合唱课程由原来的4个班拓展至12个班级,广播剧课程也由原来的2个班拓展至6个班。截至2011年n月份,合唱团盈利160万余元,从盈利模式和盈利成果上,均比2010年有较大程度突破。在训练项目上除了沿袭传统少儿合唱课程与广播剧团课程外,还将幼儿合唱课程重新归类,开创了具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ORFF幼儿音乐教育课程、Kodaly合唱基础教育课程、少儿及幼儿播音主持课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与基础的小学员制定了一套填密的分班制度,并于每学期末进行升班考试。全年参与了许多重要演出,专场类:为庆祝合唱团成立55周年,12月24日,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圣诞专场演出;12月25日,在“星期广播音乐会”举行专场演出。合作类:9月,与奥地利威尔顿男声合唱团同台献艺于东方艺术中心;10月,与瑞典斯德哥尔摩男声合唱团同台献演星广会。祝贺类:4月,参加上海迪斯尼乐园开工奠基仪式新闻发布会演出;5月,受邀参加“城市河流”音乐会暨英国音乐家来沪欢迎会;7月,参与《中国达人秀》第二季年度盛典。国外演出:1月,赴美国在迪斯尼、学校、教堂等公开演出。比赛类:7月,赴港参加国际重要赛事“香港青少年国际合唱节”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小荧星艺术团。2011年,小荧星加大了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重大演出的参与力度,顺利完成了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会等多项大型演出任务。2011年在校(包括艺术团)总人数近7000人、4所教学点、11个专业、270个班级,参加各类演出约90场次。20n年小荧星“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除了上海地区新开设虹口校区外,小荧星采用品牌输出、课程输出、管理输出的模式开拓全国市场,受到合作者的响应和好评,铜陵、苏州、常熟等地陆续开设外地分校,并运营良好。20fl年小荧星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奥地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合唱比赛金奖;第八届“校园未来星一中国优秀特长生”全国总决赛特金奖,第二届“星光校园一全国校园舞蹈汇演”全国总决赛金奖;“唯实杯”首届上海市少儿曲艺大赛获一等奖;第十届百家电视台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创新奖等。(沈明芳、严一、陈礼华)江西省江西广播艺术团隶属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是由具有一定文艺基础并热爱艺术的江西广播业界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性文化团体,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职工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江西广播艺术团前身是“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团”,组建于1958年7月,组建后的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团多次赴赣都大地采风,创作的女声小合唱《采茶谣》、女声独唱《送郎》、板胡独奏《斑鸡调》、笛子独奏《山歌与采茶调》、二胡齐奏《送郎当红军》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听众好评。新恢复组建的江西广播艺术团以“弘扬赣都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致力于宣传和树立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良好形象,着力提高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职工艺术修养,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江西广播艺术团活动江西广播艺术团有成员近60人,艺术团按照艺术专业分为声乐队、舞蹈队、器乐队、综艺队。其中声乐队(分为通俗唱法组与专业唱法组)、舞蹈队(分为现代舞组与民族舞组)、器乐队(分为西洋乐器组与民族乐器组)、综艺队(分为表演组、主持组与模特组),每队均聘有省内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江西省广电局)湖北省湖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湖北少儿广播合唱团作为湖北省少儿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项目,2011年参与了多项重要演出。l月9日,参与湖北经视“感动湖北”2010颁奖盛典;1月22日,参与制作“玉兔跃春”湖北少儿广播合唱团新春联欢会;7月13日,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辛亥志士仁人作品朗诵会”.7月20日,湖北少儿广播合唱团赴深圳、香港,与两地的优秀少儿合唱团进行交流、学习和展演.9月29日,湖北少儿合唱团与武汉爱乐乐团一起参加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音乐会演唱;10月13日,在湖北省第五届少代会开幕式上演唱;11月21日,参加“感动湖北”20n颁奖盛典;12月3日,参加湖北经视观众节,演唱《蜗牛》;12月底,与武汉人文爱乐合唱团共同举办“新年音乐会”。为四川广播交响乐团,隶属四川省广电局;2005年9月归属四川广电集团(现四川广播电视台)后更名为四川爱乐乐团。四月}爱乐乐团是四月!独立建制的交响乐团,事业编制90人(双管编制)。现任团长程锐。乐团早期以电影、电视片(剧)、唱片及电台、电视台音乐录制为主,据不完全统计,乐团曾为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录制音乐超过200部。1993年以后乐团逐渐以交响音乐会演出为主,建团近40年来演出各类音乐会逾千场。1995年乐团首次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峨眉之夜》交响音乐会;1996年起每年推出新年音乐会;2000年在北京首次推出带风光画面的《九寨沟之春》大型交响音乐会,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委约鲍元恺创作交响乐《人民的儿子》,《人们的儿子》于2004年8月在成都首演,并由香港雨果公司录制出版CD;2005年中泰建交30周年乐团应邀在泰国国家大剧院演出专场交响音乐会;2010年应邀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新春专场音乐会。2011年四月}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将四月l爱乐乐团纳人公共服务“购买制”试点,一方面政府加大财政投人,另一方面从演出场次、规模、内容、外请艺术家、观众人数等多方面对乐团的演出进行量化考核。政府基础资金的注入有力地调动了乐团演出的积极性,使乐团的演出场次(特别是公益演出场次)明显增加,演出内容得以丰富,同时乐团的演奏水平、演出质量也得以提升。2011年演出场次比2010年增加近八成,达到45场.公益性演出20场,比2010年增加4倍;观众人数超过4.2万人次。除在音乐厅演出外,乐团还积极走进社区、校园,让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的民众。配合“购买制”的实施,乐团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乐团在创作生产过程中引人成本控制机制,切实加强内控和管理,先后制定了《四川爱乐乐团音乐产品生产及演出管理办法》、《演出基本流程》、《演出成本核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内部规程,同时加强机构人员和队伍管理,全团实行全员聘用制,引人竞争机制,考核上岗,使乐团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乐团推出的《四月l依然美丽一2011四月l迎春音乐会》由四川广播电台实况转播,四川卫视频道录播;音乐会在创意策划、曲目编排、创新编配、演出效果等方面都受到省委宣传部和观众的高度好评。(四川省广电局)湖北少儿广播合唱团在两岸四地辛亥作品朗诵会上表演节目(湖北省广电局)四川省四川爱乐乐团(SiehuanphilhamroineOcrhestra)前身为四川省乐团,始建于1973年;1977年6月划归峨眉电影制片厂更名为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2001年3月更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概况一、进一步明确协会的职能作用6月中旬,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赴河北参观李大钊故居。8月,以中宣部等五部门推动新闻单位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向各专业委员会及业界发出全力投入“走、转、改”活动的倡议,号召加强新闻队伍职业素养建设,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8月中旬,协会与《光明日报》、总局宣传司、大庆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一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广电工作者参加了论坛及相关活动。会议期间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举行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自工一Z势刀乡口一O卿叫<Km势刀口00大为配合中宣部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广播电视史研委会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评选表彰暨创新论坛;生活节目委员会发动健康中国传播联盟,策划了历时3个月遍布9个省的“老区义诊行”活动;青少节目委员会参与组织了“童心向党歌飞扬”大型专题节目活动;军事广播节目委员会与黄埔军校同学会联合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黄埔论坛”,等等。11月,城市台委员会召开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邀请专家就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向观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节目等议题进行深人研讨;12月,数字付费频道委员会与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联合召开“付费频道行业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工作会议暨2011年度行业代表大会”。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新成立的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组织深人河南、大庆采风,提升编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创作灵感。法制节目委员会启动“手拉手西部偏远地区编辑记者培训项目”,计划在两年内组织包括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电视台的制片人、编辑、记者到东、中部地区电视台的法制频道或栏目进行为期两至三周的业务交流,以期帮助提升西部偏远地区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组织和交流职能。城市台(电视新闻)、法制节目、体育广播、经济广播、青少节目、对外宣传、对台港澳等委员会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节目交换交流平台。特别是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平台建设2011年明显提速,全年各台送节目量超过3.6万条,实现交换台过百家、每天交换节目过百条的“双超百”。提高了各自节目的覆盖率、影响力。对海外交流取得新进展。电视制片委员会应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邀请,主持“亚洲电视大奖一彩虹奖”评选,并参加在香港国际影视展期间举行的颁奖典礼,与来自全球的节目买家互相交流,建立渠道,洽谈交易;纪录片委员会与澳门国际数码电影节组委会联合开设纪录片竞赛单元.应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邀请,技术研委会组团赴台考察。在台开展论坛、座谈、交流、参观等六项业务活动。三、学术理论研究稳步推进4月,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完成2010年度媒介素养研究项目结项和2011年度立项评审工作,审批2011年度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16个,进一步向分支学科延伸.12月,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完成2010年度学术理论研究项目结项和2011年度立项评审工作,审批2011年度理论研究项目23个。而且按照课题难度,首次分为重点、一般、人围三个档次,提高了资助金额。制定并颁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理论研究项目结项办法》,在促进课题项目研究标准化方面做出探索。完成总局2010年下达的重要课题《21世纪头十年中国广播电视热点回顾与思考一下一个十年影响广电发展若干关键问题前瞻》(课题编号:GDIO018);《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课题进入收尾阶段,《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完成大纲论证;《中国广播电视十年改革发展回眸》完成初稿写作和初审工作;《中国广播电视编年史》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3月至12月,完成第七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工作。从参评的64部著作中评出获奖作品41部。其中一等奖7部,特别奖1部,二等奖11部,三等奖22部。11月和12月,协会学术委员会组成调研小组,分赴上海、广东对东部和中南学术研究基地进行调研。调研小组就各地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贯彻情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后意见反响.体制改革、产业发展、三网融合进展等情况.基层协会的工作状况和实际困难等议题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学术部参与组织《新闻战线》杂志社发起举办的“文化发展与传媒创新论坛”以及策划组织全国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研讨会、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高端论坛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举办建党90年新闻思想发展历程笔会,对党在不同时期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举办以“`十二五’与广播电视的科学发展”等为主题的征文。四、努力维护行业权益9月,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取消部分涉企行政性收费项目的征求意见函》,针对其中涉及“有线电视人网费和建设费”的列项,有线委紧急开展数据调查和政策研究,迅速形成专项报告,反映行业诉求,为保留“有线电视人网费和建设费”的收取权大声疾呼。10月底,总局向发改委转发了专项报告,要求取消拟议中的有关内容。该委员会2009年受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研究,于2011年H月12日通过评审,进人待批阶段。这个《监审办法》使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定价工作有规可依。新成立的电视版权委员会与音著协就音乐集体付酬的问题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谈判,最终签署了谈判备忘录。随后,谈判组完成音乐付酬示范合同文本的制定工作,为各会员台今后与音著协签订付酬协议铺平了道路。电视受众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向国家标准委员会申报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于2011年n月16日以《电视收视率调查服务要求》的名称获得立项批准。这对维护电视播出机构获取客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中广协会)广播影视教育培训概况一、整合资源.培训渠道进一步拓宽完善了广播影视远程培训网建设,积极开展现代远程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三项学习教育”专题、公务员能力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员、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岗位业务等5个专题培训项目,在线注册学习超过5.5万人,扩大了培训覆盖面,较好地满足了基层从业人员培训需求。开展司局级干部、总局机关公务员、地县广电局长和各类广播影视业务管理千部的培训;通过总局共建高校、总局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开展“三网融合”、新媒体等适应广电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外专局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及经费支持,推动高层专业技术人才研修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效果。组织开发了一批广播影视培训新课程和一批远程网络学习课件,提高了培训质量。二、落实中央干部调训任务,做好学员选派工作按照中央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要求,2011年总局共选派49人参加中央调训,其中,部级干部5人,司局级干部36人,处级干部8人。认真落实司局级干部选学工作,82名司局级干部参加学习。做好中央党校中直分校广电总局进修班学员选派,2011年举办总局党校进修班两期,89人参加学习。三、认真落实年度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突出抓好重点培训项目认真落实《广电总局2011年教育培训项目计划》,围绕总局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培训,2011年共完成101期脱产培训班,培训7998人次。一是重点抓好司局级领导干部和地(市)、县(市)广电局局长、台长培训。面向广播影视系统举办了以“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党委书记培训班、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新任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各l期,提高司局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科学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举办地(市)广电局长培训班、县(市)广电局长培训班各1期,举办地(市)广播电视台长培训班2期,提高地、县广电局、台长把握政策、强化管理、推动基层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抓好机关公务员培训。举办了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行政管理能力为主题的总局机关公务员处级干部培训班3期,保证总局机关每一位处级干部都有机会参加一次脱产轮训.安排了36学时的“双周讲座”,供机关公务员选学;举办了总局新进人员培训班。三是加强了高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重点举办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高级研修班和国际传播能力培训班,举办了广播影视高新技术培训班和城市电影院经理培训班,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知识更新。积极利用国家公派留学渠道培养外宣人才,总局直属单位24人被录取派往国外从事专业技术学习进修。四是继续抓好广播影视重点工程人才培训。面向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和四川甘孜州,举办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安全播出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工程管理和技术业务培训班25期,为实施广播影视重点工程提供人才保障。四、改进培训管理,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一是加强调研。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具体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时,围绕重点工作和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特别是针对远程培训项目设计和课件制作、网站维护、功能拓展等工作,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实地学习考察等形式,了解培训需求,为培训项目落实打好基础。二是加强指导。为加强对广播影视系统培训工作的指导,组织编写、印发了地(市)文广新局广电局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员等三项岗位培训大纲,指导各地开展培训。指导总局培训项目承办机构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做好服务。组织举办广播影视系统培训人员培训班,提升专业培训技能。帮助地方广电机构完善培训方案,联系培训师资,提供培训咨询。在司局级干部选学工作中积极做好有关协调服务。(国家广电总局人事司)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概况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在高等学校中,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高校有215所、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的高校有141所、开办广播电视编导巧8的高校所。20n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增艺术学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其中“设计学”由于跨学科边缘交叉缘故,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艺术学上升为学科门类,为以艺术学为主体的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据《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校名中带有“传媒”的高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共2101所)中,共计7所,即: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四月}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其中河北传媒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四月}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属于民办高校。带有“广播影视”名称的高校,即: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均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中,河北传媒学院是继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之后全国第三所传媒类本科院校。2011年10月,浙江传媒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分别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专业硕士(广播电视)学位授予权,这是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突破。中国传媒大学一、教学质t稳步提升20n年,中国传媒大学针对文化传媒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人点,深人落实“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大力提升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制定了《“传媒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了29个“实施项目”和116个“建设重点”。日常教学中推进信息化教学进程;加强公选课、辅修(双学位)、精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国际课程的建设,完善教室资源、各项考试、学生境内外交流学习的管理。延伸、扩大质量工程成果,修订了2011版培养方案;开展了新一轮覆盖全校13个学院79个专业的满意度调查,推进专业建设和发展。编写了《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纪录》和《国际国内教学思想集萃}}o在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面,修订了2011版学术硕士生培养方案42个专业、专业学位培养方案15个专业方向、博士生培养方案21个专业.大力推进“传媒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加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的建设。首届“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毕业生受到新华社、中央三台等媒体的好评。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培训学院”,进一步规范中国传媒大学各层次培训工作。远程与继续教育开发了终端移动平台,对157门课件进行了更新。在就业方面,截至2011年12月,本科生就业率98.07%,研究生就业率98.54%。毕业生主要流向合理,就业率结构较为理想。66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0工一Z卜刃势口一O加一<Km势刀口介àO下二、学科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在第十一批一级学科授权点申报中,新增“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点,新增“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点。随着“艺术学”升为门类,中国传媒大学成为全国获批“艺术学”全部一级学科授权点的两所高校之一,并成为非艺术院校中唯一拥有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到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总计由2010年的2个增加到7个,硕士一级学科点由2010年的4个增加到18个。2011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申报的“数字媒体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获建设立项,并获首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000万元。这标志着中国传媒大学正式进人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通过校外专家评议和中国传媒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第一批增设目录内二级学科博士点l个、硕士点10个。还申请自主设置“广播电视学”、“信息计算技术”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媒体”、“文化产业”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将“媒体管理学院”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组建了“戏剧影视学院”和“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成立了独立建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三、科研创新发展取得新成绩在文科科研方面,全年科研立项共214项,协议金额2273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艺术科学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fl项、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11项,首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成果方面,共发表学术论文1700多篇、著作199部、研究或咨询报告78部。在理工科科研方面,全年科研立项共140项,协议金额2800多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2010年的l项增至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3项增至8项、广电总局科技项目由5项增至13项。在成果方面,SCI、El论文242篇,国家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22件,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发明9件。在获奖成果方面,2011年在科研数量、质量和项目经费都有新收获的同时,成果获奖也有提升。文科方面,各类成果获得校外奖项73项,其中,12部学术著作在“第七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中获奖,巧篇文章获“第二届飞天奖电视剧优秀论文奖”。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逐步深化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共接待24个国家和地区537人次,向42个国家和地区共派出416人次,与19所大学及机构签署/续签署了24份校际交流协议。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人数稳定增长,层次、专业、国别结构全面优化。全年留学生总人数达766人次,相比2010年增长29.3%,其中,学历生占60%以上。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承办了教育部、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项目”.还举办了“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创办了三所孔子学院。201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到中国传媒大学“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调研,给予好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为拓展学校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国家对高等信息传播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经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6月创办的四年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林担任南广学院董事会董事长,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吴延熊教授任南广学院校长,中国传媒大学原校长刘继南教授任南广学院名誉校长。学校位于景色秀丽的南京方山风景区脚下,规划用地1660亩,一期校园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截至2008年4月,已建设用地810亩,完成校园建筑约33万平方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新模式、新机制,致力于为全国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加加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化发展的教学型传媒院校,成为中国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传媒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传媒内容创研制作基地。截至20n年09月,共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756人。另从国内外业界、学界聘请了400多位教授、专家任兼职教师,大大充实了师资力量。学校共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摄影学院、演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十个二级学院和思政教学部与基础教学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截至2011年9月在校本科生10990名。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普通类和艺术类学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证书,2007级(含2007级)以前毕业生经中国传媒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自2008级学生开始,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中国传嫌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学校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201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和桐乡市。学校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桐乡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等3个教学部。建有“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7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已初步形成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和“戏剧戏曲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开设本科专业31个,其中艺术类专业巧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等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学校师资充足。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973人,其中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18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l名,省巧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8亿元。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5个,播音主持与导训实验室、数字影视特技实验室等21个实验室;22层演播大楼拥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万册,电子图书7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近5万件。学校与全国广电系统合作,建立16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构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的平台。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参与),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6个省级重点专业;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建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巧门;列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省级重点教材19部,先后出版自编教材70部.共有22个项目获得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1年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学校与英国北爱尔兰奥斯特大学联合建立孔子学院。(浙江传嫌学院)钢琴房、练功房、多功能演播厅、小剧场、大剧场、模拟空间剧场等实践实训场地。现有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音乐表演、艺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蹈编导、动画、汉语言文学、英语、葡萄牙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公共事业管理、录音艺术、网络与新媒体、西班牙语、汉语国际教育、影视摄制等23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本、专科生16112人。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校园环境美丽幽雅,具有浓郁的现代文化气息。2011年10月,学院获全日制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招收专业领域为广播电视,包括7个专业方向: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制作、电视编导、电视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动漫创作、编剧和传媒音乐应用。学院致力于培养境界高尚、人格完整、知行合一、适应社会需要的传媒及其他行业应用型人才。建校10多年来,已培养了10000多名毕业生,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活跃在国内外传媒、演艺、新闻、教学、科研等领域。(河北传嫌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为主,艺、文、工、管兼容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始建于2000年,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传媒学院,2009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10月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成为全国首批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进人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行列。河北传媒学院是河北省第一所传媒类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继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之后全国第三所传媒类本科院校。学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南北两个校区。现设影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学院、舞蹈学院、音乐工程系、表演系、艺术体育系、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外语系、中文系、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五年制大专部。学院建有各种艺术教学场地,配有非线性编辑室、录音棚、音乐制作室、排练厅、排演场、画室、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原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990年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83年成立)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国招生,是全国较早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高校,全国八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2000年9月划转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2010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在学院基础上筹建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学院有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山西高校新校区,老校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街,占地面积共1000余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教职工418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8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36.65%。全日制在校学生近5000人,年均培训全国广电系统各级各类人员10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广播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学院现有制作系、动画系、艺术设计系、编播系、传媒管理系、思政部、基础部7个教学单位和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动画中心等实训教学机构。主要开设电视摄像、影视动画、主持与播音、影视信息网络技术等27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影视动画专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承担国家级产学合作项目;电视摄像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主持与播音专业、影视广告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八门省级精品课程,两部国家级精品教材,被确定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2010年学院与山西大学联合开办了本科班。学院现有较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教学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多万元。主要有:4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演播室,100平方米广播档录音棚,虚拟演播室,二维、三维图形图像及无纸动画实验室。专业图书藏书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O工一之卜刀势O一O字州哎K下势刃口00大量达到47万册,影像资料巧万余盘(盒)。同时,在全国各省市广电行业建立了1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院承担和完成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教材、专著100多部,参与创作影视作品1000余部(集),多数已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电视台播出。先后获得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首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10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最佳电视动画大奖”、2011第八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最佳中国电视动画片奖”等奖项,人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2007年1月,学院提出“努力提升办学层次,逐步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广播影视学院”的发展思路,2010年6月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传媒艺术学院而努力”的目标。2011年9月29日,学院举行新校区开工仪式。(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20n年,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l座,市级数字付费、公交移动、城市楼宇、地铁移动、手机电视、户外大屏幕电视,以及DAB、RBC数字广播等多个新媒体;拥有区县级(远郊)广播电视台10座,近郊广播电视站4座。全市拥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330家,网络视听网站133家。全市广电行业从业人员3.08万人,经营创收达185.9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广告创收79.6亿元,同比增长29.7%;电影票房收人13.5亿元,同比增长14.3%。资产总额571亿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办有9套无线广播节目,日播出189.8小时;移动多媒体广播(DAB)播出17套广播节目和6套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办有12套电视节目,其中4套为无线、8套为有线,日播出254.8小时;办有移动电视节目l套,日播出17小时,终端屏幕1.巧万块;办有城市楼宇电视节目1套,日播出17小时,终端屏幕8400块;办有数字付费电视频道n套,每个频道每日24小时循环播出;付费频道在全国落地销售区域196个,覆盖用户8113万户。广播电视有线传输网集成数字广播电视节目164套、数字广播节目16套;有线网络总长16.39万公里,其中光缆干线3.%万公里、电缆干线12.43万公里;有线电视注册用户数475.92万户,其中: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272.34万户。京产电视剧87部2721集.京产动画片20部962集1.12万分钟;京产故事影片306部。电影院线16条,电影院118家,银幕617块,IMAX巨幕5块,座位11.料万个。全年电影放映97.31万场,观影犯06.n万人次。二、宣传工作情况1.圆满完成年度宣传报道任务。圆满完成了全国和北京市“两会”、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北京精神等一系列宣传报道任务。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和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城市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专栏专题134个,采取实地采访、现场直播、制作专题片(纪录片)、举办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形成了新闻宣传的高潮。特别是在庆祝建党90周年期间,北京电台共开设专栏52个,完成访谈节目365期,播出录音报道、专题报道500篇;北京电视台完成“红色地图”、“我的中国心”、“京沪高铁大直播”,北京卫视频道、公共·新闻频道与移动电视、城市电视在7月l日首次全天并机直播特别节目((,白合相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期间,北京电台各频率相继推出《知识开讲》系列访谈节目,播出辛亥革命题材的节目,与广州广播电视台、南京电台联合推出大型直播节目《世纪回响》,北京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大型历史纪录片《辛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围绕就医、就业、就学、住房、物价等问题,推出了《市民对话一把手》、《城市与社区》、《问城时间》、《12315需求与反馈》等10余个专栏专题,起到解读政策,解疑释惑的作用。京郊各区县广电中心制作播出了《区县风采》、《火红的旗帜》、《身边的感动》、《记者镇街行》等一批新闻和专题节目。2.广播影视艺术进一步繁荣发展。以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创作为重点,全年生产《杨善洲》等电影306部,《风车》等电视剧87部2721集,动画片《星游记》等20部962集1.12万分钟。《我是特种兵》等9部电视剧荣获第28届飞天奖;《黎明之前》等10部电视剧荣获2010年度北京市优秀影视剧奖;动画片《星游记》在首尔国际动漫节上获最佳创意大奖。北京电台《稀土为何卖了“白菜价”》和北京电视台《吴玉禄和他的“孩子们”》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北京电台《英雄儿女}}、北京电视台《文物安全会开成了“磕睡”会》、昌平广电中心《阳春白雪的故事》等9个广播电视节目荣获2009一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北京电台《莫让垄断形成腐败“黑洞”》、怀柔广电中心《给工程占地拆迁工作支个招儿》、北京电视台《北京法官再度捐献骨髓、京沪两市上演爱的故事》、朝阳广电中心((l分06秒的记忆》等12个广播电视节目荣获2009一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提名奖。全市267个广播电视节目栏目荣获北京市广播影视奖,由区县广电机构制作的23部作品在纪念建党90周年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活动中获奖。3.开创高端化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北京地区全年有18个广播影视企业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品重点企业,43个广播影视项目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品重点项目,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0.5%和47.3%。北京市广电局组织16家影视制作机构赴戛纳电视节参展,参展电视剧30部、11犯集;纪录片12部、18集.动画片2部、104集;电视栏目1个;电影3部。7家公司实现交易额2的.48万美元,达成合作意向金额为1010.48万美元。北京电视台率团参展新加坡“第12届20llATF亚洲电视论坛暨亚洲影视节目交易展”。北京广播电视台举办“2011北京国际数独大奖赛”,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54名世界数独高手参赛,为该赛史上规模最大、参赛水平最高、奖项设置最多的一次。北京电台录制的《中国新闻》、《今日北京》、《城市链接》等节目在联合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境外广播媒体播出,《北京美食料理》和《北京走透透》两档节目在台湾地区播出;北京电视台频道在长城美国平台、长城亚洲平台、长城欧洲平台、长城加拿大平台、长城拉美平台、长城东南亚平台和长城澳大利亚平台播出各类电视节目;全年外宣节目首播时长共计2372.5小时,重播时长8760小时,宣传片360小时;制作英语新闻70条,在美国联邦公共广播公司MHZ电视台等境外电视机构播出;与俏佳人传播公司合作,将《天下收藏》栏目发行给美国CIN电视联播网;将《四海漫游》发行到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电视机构播出。与海外IPTV运营商麒麟电视、1TV、汉雅星空合作,把33档节目传播到北美地区;还首次直接参与举办了境外大型国际活动第62届札幌雪雕节,与日本北海道放送(HBc)联合企划共同出资建成天坛大型雪雕。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古装电视剧《大唐女巡按》(36集)、《南国有佳人》与东盟十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签订播出合同,实现收人37.54万美元。加强境外人员(含港、澳、台人员)参与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管理,共批准186批次、756人次;引进广播电视节目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共引进电视剧30集,电影10部;支持民营企业中阿经典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在约旦(阿曼)全资设立开播CATV国际主体电视台,从事影视动漫制作发行、国际电视台投资、新媒体数字人才培养教育等经营项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走墓层、转作风、改文风,图为记者在一线采访三、事业产业发展情况1.加快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进程。北京电视台实现3个高清频道节目播出,完成歌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320万户和130万户高清交互机顶盒推广任务,全市有线电视注册用户达475.92万户,人户率95.9%,其中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72.34万户,成为全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最多的城市。据北京市统计局用户调查显示,98.1%的被访市民高度肯定高清交互机顶盒推广工程,60.4%的被访市民认为精神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61.5%的被访市民在使用高清电视机,同比增加了24.3%。协调专项经费支持区县新闻节目高清化建设,区县广电高清化建设得到较大幅度改善。积极参与国家广电总局3D频道试播。歌华有线与北京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北京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建设,迈出了三网融合发展的重要一步。全市广电系统42个项目、节目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和金鹿、金帆奖,4名技术人员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建设的“宾馆饭店视频点播监管系统”和“互联网视听信息传播监管平台”项目荣获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2.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圆满完成“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试点”等24项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任务。在全市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完成昌平、门头沟、密云、延庆4个区县7个乡镇195个村的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完成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6个区县和国有林场4300余户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全部完成10个区县570个行政村的广播信号无线覆盖工程,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北京新闻广播的基本覆盖。完成并投人使用全国首家市区两级播出机构互联互通的广播影视媒体资产管理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提高了新闻节目时效性。3.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发展。组建成立首都影视产业联盟和首都影院联盟,127家广播影视企业和105家影院成为首批会员单位。组织300余家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现场签约24.53亿元,同比增长8倍多。成功举办2011年首都春秋两季电视节目推介会,实现可预见交易成果44.4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市广告创收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积极支持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光线传媒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当日募集资金达14.38亿元。全市有9家视听网站、1家网络传输公司和2家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分别进人国内外资本市场,并有多家影视企业也已进人上市流程,位居全国首位。搭建文化会展交流新平台,成功承办,’2On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暨设计三年展”、“2011中国乐谷·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季”等重大文化会展项目,接待国内外观众370万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全市广播影视创收总收人185.9亿元,同比增长20.3%,电影票房收人1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增长14.3%,占全国票房收人的10.3%,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四、行业管理情况1.强化依法行政。深人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娱乐节目和广告治理,制定出台((J匕京市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实施意见》。全年审查电影138部、电影剧本217部、电视剧110部3563集、动画片24部1738集1.36万分钟。编发《收听收看报告》113期、《广播电视网络舆情参考》45期,连续4年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深人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全年参与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153次。建立完善互联网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监管机制,查处无证网站40家。严把行政许可人口关,依法注销412家广播影视持证单位。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89件,办理依申请公开2件。全年受理行政许可事项2177件,有效提升了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行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实现安全播出和安全监管。修订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安全播出应急演练,防范非法信号插播。组织开展全市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停播率总体下降,北京电台下降15%,北京电视台下降5%,歌华有线总前端、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的停播率为0。加大广播电视监测及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视听节目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自工一Z>刃>工é一O字1夕、丈州势刀口00大监听监看工作力度,对全市15套广播节目、129套电视节目监测876万小时,及时发现处置播出及传输异态,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对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地下有限空间、架空线、广播电视转播站等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安全责任要求。(马广胜、李剑、吴形)天津市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天津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13座,其中省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座。省级广播电台开办广播节目9套,省级电视台开办公共电视节目10套(不包括高清同播频道),付费电视节目5套。全年播出公共广播节目13.81万小时,播出公共电视节目18.25万小时。全年制作广播节目7.56万小时,制作电视节目2.2万小时。天津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共290.7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27.61万户,双向电视用户数2.72万,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随着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天津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用户数已达7.39万户。天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7569人,其中管理人员1099人,专业技术人员4889人。2011年全年实际创收收人33.68亿元,其中广告收人7.23亿元,网络收人8.22亿元,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825.95万元,其他创收收人18.14亿元。二、行业管理1.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取得良好成效。指导推动各级播出机构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活动、“三项学习”专项教育活动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效果明显。组织开展节目监播专项活动巧次,全年监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9000余小时。2.宣传管理秩序更加规范。建立健全了《广播电视节目应对突发事件宣传管理预案》,进一步推进了本市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组织开展。积极开展广播电视少儿精品、纪录片评奖创优工作。组织开展“区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新闻立台”、“本市纪录片情况调研”、“完善农民工广播影视服务”等7项专题调研,提高了管理效能。3.安全播出与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积极推进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缩微文献影像数据库建设标准”的研究。修订《天津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播出预警系统及指挥平台管理和应急演练。圆满完成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推荐工作。2011年全市17个节目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个单位获得技术维护先进集体,2人获得技术维护先进个人,3人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称号。4.传媒机构管理工作进一步深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通过加强自律责任建设,得到了规范有序发展。协调有关部门深人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清查“非法设台”等专项治理工作,清查涉嫌摊位30余家,收缴非法产品155件,删除封堵网上有害信息so余条次。现场检查接收境外卫星单位80余家,配合执法部门查处违规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单位3家,确保了广播电视及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输安全。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关于禁止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督促各级播出机构进行广告调整。完成了对科条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的清查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投放企业的资质备案工作。全年审批广播电视制作经营机构30家,撤销不达标机构9家。承办第二十四届全国主要城市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年会,达到了交流工作经验,拓宽服务领域,创新管理思路的目的。(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省省、市、县三级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62家(含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地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39座);广播节目套数179套,全年自制广播节目3200n小时;电视节目套数176套,全年自制电视节目139401小时。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6%。全省共创作生产电视剧16部374集,电影24部,创作产量和水平都达到历史新高。全省共有中波转播发射台3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5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51座,其中100瓦以上(含100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68座。全省广播电视有线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5.6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719.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456.43万户(含付费用户6.54万户)。全省广电系统内固定资产达到68.5亿元,同比增长5.42%;年经营创收达到39.89亿元,同比增长10.77%;其中广告创收达到21.19亿元,同比增长8.63%。从业人员34556人。二、主要业绩牢记职责使命,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升。省两台集中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纪念建党9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在中央电台电视台主要新闻节目发稿1804篇,为推动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营造了正面舆论强势。发起并成功举办了“2011中国·西柏坡红色电影周”,得到了中央、省和国家广电总局领导的肯定和业内人士的好评。河北电台打造“全新闻”广播,河北电视台新闻节目日播总时长增加了l倍。强化品牌意识,节目创新和精品创优取得新成效。持续开展“办一流节目,让人民群众满意”活动,《阳光热线》、《村里这点事》、《家政女皇》、《真心英雄》等新老品牌节目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辛亥革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一批影视剧热播。2篇作品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4篇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加大技改力度,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有了新提高。圆满完成了以建党9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等为重点的全年安全播出任务。河北电台前端传输系统技术改造、河北电视台高清改造、全省数字广播电视监测网二期工程以及微波首站机房改造等技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电视中心安全改造进展顺利;西柏坡中央电台旧址修复重建按期完工,并对外开放;编制完成了《河北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树立民生广电理念,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村村通”、“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农村电影放映等国家公益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每个县一座数字影院的目标,率先启动了农民工公益放电影工程。加快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完成了应急广播平台的搭建和11个设区市城区的信号覆盖工作。抓改革促调整,广电产业发展有了新气象。基本完成了河北电影制片厂、河北省电影公司等单位的转企改制;长城网日点击量达2500多万人次,在全国省级新闻网站排名又有了新提升;拓展多元经营,全省各类CMMB终端用户超百万,三佳电视购物频道开播,河北冀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强化学习培训,广播影视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持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和“走转改”等活动。召开了全系统管理工作培训会,开办了“广电大讲堂”和广播电视运营管理等多期培训班,全系统近3000人次受训。完成了局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换届选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进一步调整充实处级领导班子,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制定印发了《广播影视“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三、差距和不足一是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待提高,能够在受众和社会上产生影响、赢得市场的优秀节目、栏目、作品依然偏少;二是整体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虽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总量还偏小;三是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抓落实的水平、效率和质量上还需进一步努力.四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人和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觅须打造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和前瞻意识,熟悉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政策、能够准确把握广播影视媒体运营规律、精通市场营销和投融资业务的复合型高层次经营人才队伍等。(妾琳)人员3456人,市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6717人,县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0692人。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3269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5人;专业技术人员10196人,高级778人,中级3635人。到2011年底,山西广播电视系统资产总额为65.69亿元,省级广电17.93亿元。二、主要业绩1.发挥喉舌功能,完成新闻宣传任务坚持新闻立台和宣传创新,推出了《转型新起点跨越新征程》、《科学发展谱新篇》等60多个专栏和《聚焦中博》、《为党旗增辉》等20多个纪录片及特别节目。特别是省台关于十次党代会、“十二五”规划、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宣传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建党90周年和中博会的报道丰富生动;央视发稿逐年增加,全国“两会”上稿连续七年全国领先。山西省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山西省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13座(电台5座、电视台5座、地级以上广播电视台7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6座)。省级广播播出7套节目;省级电视国内播出7套节目,国外播出4个外宣频道;市地级广播电台5座,播出8套节目;市地级电视台5座,播出n套节目;市地级广播电视台7座,播出14套广播节目,17套电视节目。全省广播每天播出时间为1036小时,其中省级广播机构每天播出158小时,市地级广播机构每天播出352小时,县级广播机构每天播出526小时。全省每周电视播出时间为9079小时,省级电视机构每周播出时间1099小时,市地级电视机构每周播出时间3750小时,县级电视机构每周播出时间4230小时。全省广播综合覆盖人数达3345.64万人,综合覆盖率为93.61%。电视综合覆盖人口数达3491.84万人,覆盖率为97.70%。全省有线网络总长96340公里,网络用户462.60万户。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0865人,省级广播电视从业山西广播电视台全力做好第六届中部投资与贫易博览会宣传报道工作2.实施精品战略,完成影视剧和节目生产任务制作电影10部、电视剧8部2巧集,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获国内外大奖17项,其中华表奖3项,金鸡奖4项,飞天奖l项。省、市各台共改版创新60余个电视栏目、50余个广播节目,打造《山西新闻联播》、《黄河新闻》、《新闻快车》、《大同晨光》、《山城论坛》、《忻州故事》等深受百姓欢迎的优秀节目。全省广电系统共获国家级奖50项、省级奖200多项。2011年省台等5个单位和《乔家大院》等6部影视剧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3.发挥公共职能,完成村村通和扩大覆盖任务全省“十二五”村通广播电视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以忻州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进了20户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落实国补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资金1600万元,采购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8万套,完成了1100个村的村村通任务。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落实了年度维护经费643万元,加强了村村通运维体系建设。全省有线用户达到565万户,无线覆盖继续向县乡延伸,山西卫视和各地面频道频率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新提升。4.健全防范体系,完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任务保障安全播出,圆满完成了“两会”、建党90周年、中博会、省十次党代会等各个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任务。同时,把手机电视、1PTV、网络广播电视等新业务纳人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了治安、消防制度及责任体系。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门工一之卜刃势D一O卯州<丈m势口刃00大5.推进体制创新,完成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完成了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山西影视集团的组建;完成了全省巧4个电影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完成了省属17个事业单位规格、职责、内设机构的清理规范工作;编制了《山西省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全省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技术规划及建设方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了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获得了华北地区首张运营牌照;市县确立了三局合一的新体制,局台机制创新取得了新进展。6.强化依法行政,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开展了“三项教育”和“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加强了收听收看工作,重点对婚恋交友、娱乐新闻、健康保健等6类节目进行了检查,处理违规播出事件9起;检审换发了1巧家播出机构、68家企事业台站、5家付费频道、84家节目制作机构、8家电视剧发行、巧家电影发行、58家电影放映许可证,审查颁发了6家节目制作经营、1家企事业开办台站、2家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许可证,审批开办和调整频率频道4个、广电网站2个;组织开展了“抵制低俗之风”、“广播电视夜间节目排查”、“互联网视听网站检查”、“打击非法网站及设备产品”、“打击电视购物违法行为”、“整治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秩序”、“整治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7个专项行动,收缴非法网络设备374件、非法卫星接收设施7474件,取缔非法销售点93个,查处违规广告105条。全省专项治理工作名列各省前茅,受到国家广电总局通报表扬。7.提升队伍素质,完成自身建设任务组织260人次参加了总局CCBN、ICTC培划11,100多人参加了主播普通话水平测试,138人参加了安全播出管理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组织51人开展了全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选送4人参加了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个、三等奖l个。此外,省局还荣获“2006一2010年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示范单位”和省委、省政府“五个全覆盖先进单位”称号。三、问题和差距一是省级管办分开、地市三局合一后,行政、事业、企业三个系统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二是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事业、企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确立和健全;四是新闻宣传引导力、广播影视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五是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重视。(山西省广电局)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有盟市级以上电台13座,电视台14座,旗县级广播电视台76座。全区共有广播节目126套,全年播出635986小时;电视节目126套,全年播出631881小时。内蒙古电台已形成7个频率播出的专业化布局,全年播出66982小时。内蒙古电视台已形成8个频道播出的专业化格局,全年播出76880小时。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唯一规模生产译制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基地。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节目每天播出18小时16分钟,年生产能力达5930小时。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每天播出18小时35分钟,已具备年译制电视剧1100集、动画片365集、专题译制片365期、自办栏目2500期的生产能力。蒙古语广播电视卫星节目分别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乌兰乌德等城市落地人户,实际上发挥着“国家蒙古语台”的独特外宣作用。内蒙古蒙汉语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中星6B卫星传输,覆盖我国全境及亚太53个国家和地区。内蒙古汉语卫视在全国有效覆盖人口达5.82亿。全区有6059.2公里的广播电视微波干线;全区广播电视光缆网长达4.54万公里;全区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57座,调频发射台531座,电视发射台1266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524178座;有线电视用户犯O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已突破255万户。构建了“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干线贯东西,台站遍全区”的传输覆盖体系。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41%和%.19%,有线电视人户率达41.23%。2000年西新工程以来,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等项目,中央累计投人资金121184.25万元,解决了25638个村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完成了214个发射台站,1009部中短波、调频、电视发射机及配套设备的更新改造,发射机数量由工程实施前的285部,增加到1294部,增长354%;完成了内蒙古电台、电视台蒙古语广播电视制作、译制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了蒙古语电影电视的译制水平。内蒙古广电局直属26个事业单位,在职正式职工2719人。全区广播影视系统从业人员1.81万人,其中编辑、记者4384人,播音员、主持人918人,工程技术人员2769人。一、宣传工作成绩显著一是主题宣传扎实深人、声势强大。重点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进行全面、深人的宣传报道。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全区“两会”、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全区创先争优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二是经济宣传重点突出、有力有效。把经济宣传作为重点,大力宣传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三是突发事件报道及时、引导有力。认真做好锡林郭勒盟两起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各档新闻节目及时报道自治区领导看望当地学生、慰问受害者家属、开展矿山治理整顿行动和法院开庭审判情况,及时传递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这两起事件及其引发问题的态度,发挥了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稳定民心的作用。四是对外宣传力度加大、稳步拓展。2011年,内蒙古两台在中央三台播发新闻稿件860多条。内蒙古电台、电视台蒙古语卫星节目继续在蒙古国及俄罗斯乌兰乌德市落地播出。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文化频道正式开播。二、影视生产质量提高2011年,内蒙古电台专题节目《半个世纪的心结》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剧《青山峰火》等7部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节目《农民代表与总理真诚对话》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另有两部作品分获“金熊猫”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飞天奖”提名奖。电视剧《嘎达梅林》获第28届“飞天奖”长篇二等奖。三、安全播出保障有力认真开展“安全播出月”活动,组织供电应急演练,深人基层台站进行安全播出检查和技术服务,认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优质播出。2011年,元旦、春节、全国全区“两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建党90周年等重要播出保障期无停播事故。全区有线电视、无线电视、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停播率均优于指标要求。四、事业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国家和自治区投人2176万元,采购70695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完成1768个村的建设任务,解决24.7万农牧民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二是无线覆盖工程有序推进。完成自治区第三期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投资2〕以)万元,新增48部大功率电视发射机、48部大功率调频发射机、6部大功率中波发射机及附属设备。完成第四期无线覆盖工程设备招标和部分设备安装工作。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41%和96.19%,同比增长0.81%。三是广播电视数字化不断加快。实施了有线电视光缆干线波分扩容工程,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加大双向网改造力度,全区有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40万户,高清电视用户6.5万户,双向互动电视用户1.5万户。加大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建设,扩大全区信号覆盖范围,全区有终端用户56万户,其中在网用户34万户,居全国前列。五、行业管理水平提升20n年,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非法办台清查行动,开展打击电视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强广告播放日常监管,累计停播或要求整改违法违规广告89条。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取缔无证经营点14个,拆除非法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9113套。完成9部电影、6部169集电视剧的审查备案工作。六、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1年,全区广播影视实际创收收人15.03亿元,比上年增加1.24亿元,增长9%,其中:有线电视网络收人9.66亿元,比上年增加1.35亿元,增长16.2%。电影票房收人1.32亿元,同比增长39.5%。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转企改制,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革发展步人新阶段。稳步推进盟市两台合并,10个盟市完成了电台、电视台合并,成立了新的广播电视台。(内蒙古自治区广电局)辽宁省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20n年辽宁省共有广播电视台63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套数95套;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套数49套;取消一个阜新市市郊广播电视台。全省创收总数为550,086.16万元。其中,系统内为547,603.16万元,增长55,555.85万元,增长11.29%。全省广告收人为286,963.22万元,比上年增加37,960.99万元,增长7.69%;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收人为181,217.93万元,增加18,458.38万元,增长11.34%。全省从业人员27,332人,比上年增加940人。二、宣传工作全面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精心组织省和全国“两会”、“十一五”成就、“十二五”规划、“生态辽宁”、“信用辽宁”和庆祝建党90周年等重要报道,深人宣传郭明义先进事迹,树立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圆满完成重大宣传任务。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主办、辽宁广播电视台承办的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旗帜颂》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九一八事变80周年特别节目《正义与和平》在央视三套黄金时段播出,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辽视春晚《龙腾幸福年》等大型文艺晚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叫响“辽宁名片”,各市台的春节晚会也都成为当地的文化盛宴。“红诗辽宁”群众性诗歌咏诵活动热烈隆重,打造了辽宁省群众文化品牌。北方联合影视集团生产的电影《郭明义》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并获第14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钢的琴》接连人围加拿大多伦多、荷兰鹿特丹等国际电影节,继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等近10项大奖后,又获第14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最佳新人导演奖。电视剧《金色农家》和《女人当官》分获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二、三等奖。电视剧((,清系北大荒》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电视剧《中国地》、《相亲相爱》、《太阳·月亮一条河》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八套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孙子大传》、《百花深处》、《大戏法》和《阳光路上》被中央电视台收购。2011年,辽宁省制作生产的动画片获得4个国家级奖项,其中3部动画片获全国优秀动画片称号,动画片《侠义小青天》再获全国动漫精品工程电视动画片动漫创意大奖,排名在动画电视创意类第一位。20H年,辽宁省生产动画片39部2,676集2.83万分钟,与2010年同比增长了10.4%,排名全国第4。全面提升了辽宁省创作生产的总体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事业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维护力度,做到了村村通、长期通。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平台,继续扩大用户点播规模。建成辽宁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监管平台,实现了辽宁省农村电影放映监管的数字化。认真落实《辽宁省农村电影公益场次补贴实施细则》,将辽宁省农村电影场次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场200元。2011年,全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突破巧万场,超额完成1村l年放映12场电影的目标,观众达2,300万人(次)。四、产业发展辽宁北方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整合资源,旗下的七星传媒拍摄的《中国地》、《满秋》、《火红的日子》等电视剧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辽宁北方新媒体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广联视通新媒体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手机电视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向中国联通用户提供流畅的手机视频服务。北方联合影视集团在影视生产、制作发行等方面创下了历史新高,集团全年营业收概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0112/\刀/\O工Q加一哎Km势口刀00大人达到4.17亿元,仅电影《郭明义》发行就创下6000万元票房,收人达到800万元。辽宁北方院线公司创造了3.8亿票房,保持了逆势增长的态势。以辽宁广播电视报为核心重组的《城市生活信报》无论在发行、版面内容及广告经营,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1年广告收人比原广播电视报增加了500%。五、行业管理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加强广告播放和影视节目管理。全年下发整改通知单45份,受理各类投诉20件,整改违规广告300余条次。推出了“事前管理、事后管理和栏目创优”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开创了“一优两管”的辽宁模式。通过制度建设、内容管理、监听监看、评议等方式,有效杜绝了广播影视节目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倾向,培育了一批高品位、高格调的名优节目。强化县级播出机构管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联动”的管理机制。开展“网络共享”专项治理,组织协调省直12个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制定行动方案,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00人(次),检查电子市场126个(次),查处违规业户39家。加强境外卫视节目播放管理,组织对全省200多家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合法用户进行年度审查检验,累计排查260余家宾馆酒店,查处违规单位31家,杜绝违规情况。加强新媒体新业态管理,对全省200余家持证机构进行审核,推动新媒体新业态健康发展。加强对外节目交流机构管理,严防违规提供境外节目。加大对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播放有害视听节目的查处力度,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六、问题和不足一是广播影视公益服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需大力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增强广播影视实力;三是抓住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向深度广度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辽宁省广电局)一、新闻宣传工作20n年,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完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宣传,完成建党90周年的重大宣传报道和全国、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任务,完成东博会、冬运会的宣传报道工作。策划组织“十二五”、“三化三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暖房子”工程、安全生产、“强基富民固边”工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宣传活动,制作播出了大批新闻节目和优秀作品。在20的一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省电台和省电视台分别有1件和3件作品获得大奖。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省电台、省电视台有2件作品获得三等奖。20n年,省电台在中国之声累计发稿1170条,其中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播发头题稿件数量及发稿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年在中央电台上稿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省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稿191条,其中头题10条,提要33条。延边卫视开办主体变更为吉林电视台后,覆盖人口达6200多万人,在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部分地区实现覆盖,并在朝鲜羊角岛国际饭店落地。成为边境地区对外宣传吉林和中国的重要窗口。2011年1月12日,省电台《中国吉林之声》(蒙古国版)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面向蒙古国正式开播,8月17日,省电台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的《来自吉林的报道》通过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中国之声》在土耳其落地播出,每周一期,每期20分钟,实现了外宣工作的新突破。吉林省广播电视概况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共有广播电台10座(省级l座、市州级9座)、广播节目71套,电视台10座,电视节目32套。有县(市)级广播电视台41座。全省有中短波发射台、转播台34座,发射机87部,调频发射台、转播台78座,发射机269部,电视发射转播台巧6座,发射机419部,微波站133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53%和98.64%,增长0.06和0.0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人户487.17万户,比2010年增长7.68%。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人户率达到51.47%,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现有9套节目,新增一套教育广播频率。全省无线广播办有68套节目,全年播出总时间446209小时33分,比2010年增长9.49%。吉林电视台现有9个频道。2011年全省共有33套开路节目和1套付费电视节目。全年播出总时间502385小时40分,比2010年增长2.98%。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总长9.36万公里,比2010年增长10%。2011年,全省广播电视创收收人达到29.44亿元,比2010年增长19.92%。2011年12月,新春走墓层,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记者赵宝玲采访“善满家园”园长张秀梅二、影视剧创作生产20n年吉林广电局创作生产的37集历史剧《重生》在央视八套播出。参与制作的95集古装历史电视剧《三国》在2011年香港举行的“首届亚洲彩虹电视大奖”获最高奖“电视剧评委会大奖”,在东京2011国际电视节上获得电视节海外电视剧特别奖,在首尔国际电视剧大奖评选中夺得“评委会大奖”。三、纪录片创作生产2011年11月12日,吉林电视台的6集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长白山》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2011年7月30日开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陆续播出了由吉林电视台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回家》制作的人物纪录片《老舍传》和《曹禺传》。四、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20n年3月,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12月,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申请。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吉林广电局完成边境地区683个自然村,17818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大安、农安、公主岭、双阳等市(县、区)90个自然村,3900户的工程建设任务。完成西新工程建设任务,并在全省强基富民固边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网建设,建设了全省10个县(市)100个乡镇共计2以刃公里的农村光缆主干线,农网新增用户11.2万户。加快了网络双向化改造进度,全省累计完成233.84万户。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5300/和98.M%。六、产业创收格局2011年,吉林省广电系统除传统广播电视广告业务外,有线网络、电影票房产业也取得进步,多极驱动的产业格局不仅日趋完善和稳固,广播影视产业创收也在不断的拓展。2011年,全省广播电视广告通过调整结构、加强合作、盘活资源、统一经营、加强监管等有力措施,实现经营创收主业的较大幅度增长,全省广播电视广告创收实现11.92亿元,省两台广告创收达到8.33亿元。其中,省电台全年完成广告创收1.15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445万元,递增幅度14.36%;省电视台全年完成广告创收7.18亿元,比上一年增加8407.1万元,递增幅度13.26%。2011年,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收人已超过10亿元,增值业务收人大幅增长,纯利润提高。2011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吉林调研期间专程到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吉林省全面完成网络整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由此实现的公司增值业务快速发展等工作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吉林省利用广电网络开展金融增值服务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七、其他新媒体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进了双向化网络改造和业务开发,完成双向网改造调试后具备开通条件的达到200万户,积极开发了各类付费电视、VOD视频点播、宽带互联网等各项增值业务;搭建了“多业务专网平台”,新建“全省广电系统会议电视网”和全省新闻回传网,建设了到市州一级的广播电视数字监测网,微波工程建设也圆满完成任务;高清电视取得新进展,省电视台已投人6630万元用于高清技术项目,全台具备使用媒资系统推送条件的22档栏目已全部实现媒资系统送播.新媒体新业态粗具雏形,全省9个地级市和38个县完成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建设,省电台的多媒体广播实现全台各频率所有节目的网上点播回放,取得了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开办资格;启动实施了“吉林省音像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搭建了全省音像资源的共享平台;三网融合试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长春市被纳人日前公布的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行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加强了宣传管理和节目监管,深人开展了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建设多业务专网平台整合全省监测网和安全调度网,圆满完成了“元旦”、“春节”、全国和全省“两会”、“建党九十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等重要播出保障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传输工作,安全技术运维在全国继续名列前茅;通过新建成的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实现了不间断对非法网站和有害视听节目的监控搜索能力;加强了对播出机构频道频率广告监管,继续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整治工作,查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6200余套。扎实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项教育和“走转改”活动。八、差距与不足宣传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广告创收总量还需进一步扩大;广告新的增长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何使管理出效益、促发展还需要深人思考.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还有待加强;在培养“作风正”的干部上还需要继续下工夫;反腐倡廉教育也须不断强化。(吉林省广电局)黑龙江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H年黑龙江省境内有省级和市(地)级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3座,地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市)级广播电视台66座。全省中短波发射台、转播台40座;调频发射台转播台145座.有无线电视发射台转播台240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8.57%.和98.77%。全年自制广播节目243607:30小时;黑龙江电视台7套开路节目和1套付费节目,全年自制节目1438:08小时。全省全年自制电视节目97668:58小时。全省全年从业人员18559人。黑龙江省电视台卫视频道在全国覆盖人口由2010年的7.07亿人增加到2011年的7.52亿人,覆盖率达到57.6%。2011年全省经营收人48.7亿元,较上年增长28%左右。黑龙江省电台全年广告创收实现2.8亿元,同比增长招%。黑龙江省电视台全年广告总收人9.4亿元,同比增长12.400/。宣传工作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等重大主题,开设《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等20多个专栏,以《新闻联播》为主阵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省两台推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一龙江大型红色徒步活动”和百集系列片《共产党人》、大型系列报道《旗帜》等,全面展现90年来党的丰功伟绩、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件。《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专栏报道得到省委书记的批示表扬。省电台利用龙广在线网站、手机广播等平台进行集中“两会”宣传报道,省电视台通过俄、英两档外语节目充分报道“两会”盛况。对举办的大运会、残运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洽会、文博会等大型活动报道,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深人基层、贴近实际。省电台、电视台开办了《40件民生实事》等专题专栏,派出编辑记者近千人,播发稿件近千篇,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面对黑龙江省春季大风雪灾害、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七台河勃利`,8·23″矿井透水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发出真实、权威报道。2011年对上报道和对外宣传再上新台阶。省电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500多篇,省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400多条,其中在央视《新闻联播》发稿突破200条,数76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0工ùZ卜刀>口一O卿州<,人m>刀口00大量在全国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中位居前列。省电台积极与日本新渴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体进行沟通交流.省电视台9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分别与俄罗斯主流电视媒体举办了俄罗斯2011中国黑龙江电视周。2011年全省共计创作生产电影7部、影视剧16部443集,其中《夺粮剿匪记》、《马迭尔旅馆的枪声》两部电视剧在央视第8套晚黄金档播出,《腊月雪》、《反抗!反抗!》、《寻梦》三部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思想的历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学习》两部纪录片在央视第七频道播出。《焦裕禄》、《闯关东前传》等重点影视剧拍摄顺利。20n年黑龙江省电台全力推行“4+2模式”,围绕打造“爱心媒体、责任媒体、服务媒体、助力媒体”的目标,全年举办170多场大型活动,百万群众参与。省电视台依托《新闻夜航》、《新华视点》、《新闻联播》、“三新”新闻节目带、《本山快乐营》、《快乐都市》、.((决乐大联盟》、“三快”综艺娱乐节目带以及精品影视剧节目带,在黑龙江省网和哈尔滨市网的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7和1.7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电台相继获得“影响中国最具品牌传播价值广播电台”、“全国最具广告影响力广播电台”、“全国最具实力省级广播电台”等荣誉,广播连续剧《达子香》获2009一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蝉联广播剧“二十连冠”,系列报道《粮安天下》获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省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制作技术最高奖“金帆奖”的评奖中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连续4年获得“金帆奖”综合大奖,在获奖等级和数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黑龙江广播电台肖霞、黑龙江电视台翟毓红获20fl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黑龙江电台记者在《展望十二五))节目中采访大岭乡岭西村农民事业建设“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收尾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启动了“十二五”广播电视盲村直播卫星覆盖工作。同江市“村村响”试点工程基本完工。省电台完成了高校广播除哈尔滨之外的五个地级市覆盖,新增覆盖人口200多万人。全省覆盖网络监视系统正式运行,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省发射机远程监控的省级台。省电台与中国移动黑龙江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黑龙江省第一份汽车手机报“龙广汽车手机报”于5月10日发行.与省农垦广播电视台合作创办的“北大荒之声调频广播联盟”于6月1日开播,覆盖省垦区九大管理局113个农牧场。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于3月28日开播,日均点击量达到30万人次。黑龙江电视台经济频道于5月30日开播。2011年组建了黑龙江省广播影视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拟定了应急广播消息生成、发布系统框架方案。完成了“三网融合”试点阶段工作,有序推进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建设,做好了技术、业务、管理等相关准备工作,在12月中旬国务院“三网融合”检查组的检查验收中得到了肯定。2011年黑龙江省电视台的采、编、播系统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并逐步从标清制播向高清制播方向转化,完成了卫视频道本地上星高清化改造。以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全省各级安全播出机构完善了指挥调度监测网和技术系统配置,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并组织了演练,举办了数字电视及高清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培训班,确保了全年特别是重大宣传活动和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发展产业2011年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增至68家,固定资产近8亿元,年销售收入过2亿元。2011年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完成。10月12日哈尔滨元申广电公司正式加人省网络公司,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络“全程全网、全省一网”。省网络公司在全省成立了64家分公司和1家子公司,用户达到600万户,总资产近20亿元,公司营业收人超过10亿元大关。网络整合有效推动了数字化整转工作,2011年全省新增数字电视用户138.5万户、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55%,分别比省委省政府交办的目标超出38.5万户和5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电台所属龙脉影艺公司、瑞科数码公司、龙广之声文化传播公司、海南天涯之声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营业额收人总额预计实现4100万元,同比增长178%。省电视台设在北京星光影视园的节目研发制作中心运行良好;龙视文化传媒集团实现收人6180万元,利润794万元。手机和手持电视、移动电视业务不断开拓,全省共新建CMMB发射站点25个,用户扩展至35.3万户。黑龙江影视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行业管理加强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审核监管,网络视听节目管理步人正轨。通过技术监看、群众举报、实地检查、探查等方式,对多个地方非法开办频道频率,违规播放广告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依法下达了《违规整改通知书》,关停非法频道5个,关停涉及盗版侵权及传播政治有害视听节目网站3家。逐步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秩序。2011年全省核查处理广告投诉案例50余条次,停播广告300余条次,整改违规广告近500余条次,整顿了部分广告超时问题,删除了健康咨询广告中出现的患者病例做宣传等违规宣传,停播了部分违规购物短片广告,增加了公益广告播出数量。在全省开展卫视设施专项整治。黑龙江广电局与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等11个部门联合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371次;分发、张贴相关执法通告4万余份;收缴各类“网络共享”设备产品453件.收缴、扣除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的卫星接收设施7589件;封堵非法“网络共享”网站2个。(刘晓晶)上海市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20n年,上海共有公共电视节目23套,付费电视巧套,公共电视全年播出时间177240小时.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付费广播节目1套,公共广播全年播出时间为138010小时。2011年上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627.2万户,比2010年增长9.5%,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85.6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4.3万户,增长96%),比2010年增长21.2%,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已经完成,有线电视用户人户率达120.78%,比2010年增加8.38%。郊区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已经启动。2011年,上海大力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正式完成,实现了“一城一网”。2011年,上海市广播影视实际创收收入236.4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加30.3亿元,增幅为14.7%。其中,市级实现创收234.5亿元,区县实现创收1.9亿元。2011年,上海新建完成了10个CMMB大功率发射站点,现共累计完成25个大功率发射站点以及800多个室内小功率信号覆盖补点建设,大大改善了上海的CMMB信号覆盖,室外信号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截至2011年底,上海地区累积CMMB用户481735户,在网用户数239901户。上海市商业运营的公共视频超过6万块(不包括飞机、火车等领域运营的屏幕数量),其中联网式播放的约有4.3万块,占全部商业运营公共视频数量的70%。2011年,上海市共生产电视剧35部1189集、电视动画片26部4254分钟,生产故事影片25部。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内设10个职能部(室)、下辖12个直属单位。截至2011年12月底,集团共有从业人员17277人(其中在岗人员16327),离休人员218人,退休人员5745人。二、主要业绩舆论引导。一是大力开展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结合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广泛宣传“怎么看”深人阐释“怎么办”充分反映全国和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新成效。二是认真做好重要会议和重大主题的宣传。精心做好全国“两会”、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海市“两会”及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三是切实做好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针对“11·15”火灾事故后续处置、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抢盐风波、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控制负面炒作,疏导公众情绪。妥善应对西亚北非形势变化、欧洲债务危机等给干部群众思想带来的影响。四是创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积极探索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推出《新闻坊一我与市长面对面》电视访谈节目,建立市政府领导媒体通气会制度。大力推广上海城市形象,与新华社联合出品城市形象宣传片《上海》,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24小时滚动播出。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活动浓墨重彩,一是牢牢把握上海作为革命圣地的定位,注重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想教育资源。制作《1921:点亮中国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电视专题片》。集团所属各单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创作了《建党伟业》、《先驱者》、《开天辟地》、《西柏坡》和《新四军女兵》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二是策划推出一系列文艺作品,制作献礼电视剧《开天辟地》、《焦裕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及献礼动画片《西柏坡o})在全国和上海“两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陆家嘴论坛、甫温动车事故、“天宫一号”发射、利比亚局势、日本大地震、“9·11”十周年等国内外重大报道中,集团各媒体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东方卫视着力打造《中国达人秀》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受到各方好评。安全播出。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在历次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之前,都对广电系统重要的播出传输单位开展安全播出大检查,并组织开展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上海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区县广播电视信号回传系统的巡检与维护工作。积极推进监测系统的建设,组织推进《上海市有线数字电视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该系统实现了对有线网内传输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技术分析、监测和收录.推进《广播电视技术监测异态预警联动系统》建设,将553台的卫星电视、中波、短波的异态监测结果和局监测中心的有线电视、调频等异态监测结果发送至预警平台,通过预警平台的短信及网络功能,及时将异态情况通报给相关单位,形成预警联动,为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支撑。2011年上海市广播停播率为0秒/百小时,电视停播率为0.02秒/百小时,卫星电视停播率0秒/百小时。其中,广播连续4年取得零秒无停播的好成绩。新闻改革。扎实推进“走转改”活动。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频道频率均在重要版面特辟专栏。新闻记者深人基层一线、深人普通劳动者中间,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把镜头和话筒对向普通老百姓。上海市各广电播出机构将“走转改”活动情况纳人年度社会效益考评体系,建立制度保障,并结合活动完善调研学习制度、记者培训制度等,形成了“走转改”活动的高潮。2011年6月30日,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在东方卫视推出京沪高铁开通运营直播特别报道《开往明天的高铁》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O工ù之卜刀>D一ē口矽州<Km>刀口O八é大媒体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台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建设,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电视购物、高清电视、3D电视等工作取得进展。上海广播电视台积极推进频率、频道专业化建设,适应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形成了时政类、都市类和专业类媒体共生发展的业态结构。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高清同播频道实现了广电总局制定的全高清播出的目标,高清率、同播率指标双双达到预期要求,东方卫视高清节目在地面无线、有线、卫星24小时不间断播出。2011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海外版继续落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并通过长城平台在北美传送.第一财经频道也在境外落地,实现节目内容输出.星尚频道《乐活好正点》节目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播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东方新闻》等电视新闻节目加大直播连线力度和国内外新闻信息量。新闻广播全面改版,形成平面、电视、网络新闻信息的实时汇聚。东方卫视着力打造《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中国达人秀》连续刷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新纪录。星尚频道、新娱乐、艺术人文、外语频道、第一财经频道、五星体育、纪实频道积极创新,受到各方好评。2011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集团(SMG)在各类节目评选中共获得496项奖项,其中全国性、境外奖项共176个。艺术创作。上影集团共完成故事片《辛亥革命》等7部,完成美术影院片《西柏坡》等4部,完成电视剧《开天辟地》等10部,完成系列电视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第四季)等5部,译制片厂完成故事片19部123本的翻译配音,为央视六套和东方电影频道共译制影片65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集团参与制作的电影有《龙门飞甲》等5部,完成电视剧《新四军女兵》等7部,完成系列电视动画片《安源小子》等,约312分钟。演艺集团推出20多台重点创作演出项目,包括:话剧《共和国掌柜》,杂技主题晚会《浦江情系列一苏州河畔》等,继续打造上海本土“天天演”品牌,包括安福路话剧天天演、《时空之旅》马戏城天天演等。集团成功举办了第17届上海电视节和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影视产业。全面完成上海有线电视网络“一城一网”整合,基本建立了面向新一代有线网络的产业布局,覆盖上海市有线电视用户627万户,家庭宽带接人用户超3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超280万户,企业数据用户超2万户。启动崇明横沙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浦东、阂行、松江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完成31万户,中心城区和浦东、阂行、青浦、嘉定完成oro万户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全市数字化整转累计超过280万户,NGB覆盖累计超过200万户。完善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三网融合”双向准人的试点业务。国家NGB应用实验室在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挂牌运行。积极推进上海广播电视台高清(同播)电视和3D电视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与上海市政府签署部市合作协议,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开工,加快企业人驻基地的招商工作,建立了1000万元的网络视听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成立了上海市视听新媒体行业协会,并成功举办了2011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全方位推动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实现全年产值约30亿元。2011年8月,土豆网率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2011年12月,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通过借壳广电信息重组成功,百视通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广电新媒体可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作为“广电新媒体第一股”,上海百视通服务的IPTV用户己过千万。截至2011年底,文广集团总资产3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86亿元。2011年,全集团完成营业收人193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主营业务收人191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85%(上述数据为整个集团的财务合并数据,均已抵消全集团各单位之间的内部交易),全面完成市委宣传部以及集团年初制定的各项预算指标。(朱春霞、戴曙萍、谢春林)江苏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省拥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广播电视台67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9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8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8%。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442854.06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987.8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95.80万户、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用户72.64万户。全省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17套,公共电视节目套数65套,付费电视节目套数3套,对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各1套。全年共制作广播节目580799小时、电视节目191070小时.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785942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23861小时,播出电视剧10072部、285069集,播出动画电视14080小时。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达52399人,总资产6046428.29万元,总收人2234330.85万元,实际创收2110803.88万元。“走转改”活动中,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记者在农村基层采访一、以加强主旋律宣传、引领正确舆论为主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精品生产双效俱佳。《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人选中宣部“10部主旋律电视剧”。江苏广电总台参与投资的《建党伟业》、《秋之白华》入选总局“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推介影片”,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哈皮父子》入围首届动漫奖最佳电视动画奖。3D动画电影《奇异家族》先后获得“东京国际放送奖”、“亚洲青年动画评委会大奖”。电视剧《断刺》、《养父》、《中国远征军》、《生死之恋三部曲》引领省级卫视自制剧潮流。《断刺》销售过亿,在十家卫视以及土豆、新浪、搜狐三家视频网站播出,在土豆、新浪、搜狐各自点击量均在短时间内破亿,并长期稳居播出排行榜冠军。《高手如林》、《香草美人》等全国热播,《高手如林》暑假期间在全国六大卫视以及九大互联网视频联播。《新永不膜目》在央视播出。《非诚勿扰之新恋爱时代》等项目有序推进。纪录片《华罗庚》、《雨花台》、《回望勾吴》在央视播出,《华罗庚》、《雨花台》分获中广协会全国优秀科教电视节目和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优秀纪录片一等奖。《重返大海》、《超能泡蛋》等动漫项目未映先火。成立江苏广电国际有限公司,《孔子春秋》、《海岩三部曲》等作品成功销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2.节目栏目持续创新创优。江苏卫视频道((1卜诚勿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系列海外专场影响广泛,国外主流媒体刊发大篇幅、连续性报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进行了创造性的成功实践。新栏目((4卜常了得》居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第一。跨年演唱会35城市收视率达到3.51%,再摘全国跨年演唱会收视桂冠,同时位列当晚所有跨年演唱会网络直播流量第一。优漫卡通卫视频道新栏目《优漫小达人》与《我爱饭米粒》、《宝贝争霸赛》形成周末亲子综艺节目带。幸福教育公司《职来职往》、《成长不烦恼》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肯定,《成长不烦恼》人选总局“十大创新创优栏目”。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人选国家广电总局“十大创新创优栏目”。江苏综艺频道((1卜常不一班》、《别对我说谎》、《今晚大不同》、《震撼一条龙》等品牌栏目动态调整,新栏目《都来爱梦》受到好评。江苏影视频道《百姓聊斋》创新策划,成效明显,新栏目《中华老堂会》收视良好。江苏体育休闲频道转型成效明显,((8090灵不灵》优化升级,《左右休闲》等新栏目表现良好。江苏广播新闻、交通、文艺音乐频率和生活广播部发挥整合优势、精准定位频率、融合错位发展,《嘀嘀叭叭早上好》、《阿松生活网》、《开心方向盘》等品牌栏目,《城市乐游》、《天天养生》等新节目广受欢迎。江苏电台举办的系列幸福江苏行、2011龙舟大赛、百姓奥斯卡、江苏新年音乐会、广播听众服务季、同乐江苏一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等大型活动影响广泛。3.各大剧场精彩放送。江苏卫视《幸福剧场》全年独播式采购、主题化编排、立体化宣传,共有4部剧进人全国黄金档收视前10名,共有7部剧平均收视率过1%。城市《第一剧场》蝉联南京地区“第一剧场”,《双城生活》、《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精品剧目推动收视持续增长。江苏综艺频道《精品剧场》勇夺江苏省网“第一剧场”,古装、军旅大戏贯穿全年,《大唐女将樊梨花》、《抗日奇侠》等广受欢迎。影视频道《家庭剧场》、公共频道《首播剧场》精选剧目,省网收视明显提升。各频道白天、晚间剧场剧目类型多、品质好、影响广。4.频道频率受众更广。江苏卫视频道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面覆盖进一步巩固,全国县域动态覆盖93%,新增近百家五星级酒店,通过多种渠道进人欧美及港澳台地区,覆盖人口超过10亿,居全国省级卫视最前列。全年勇夺106个晚间、52个全天收视冠军,晚间平均收视0.9%,全天0.3%,稳居省级卫视第二,与领先者差距进一步缩小。优漫卡通卫视频道覆盖全国22个省、160多个市、逾4亿人口。高清频道实现100%同播率和高清率,新增覆盖63个地级市,地级市覆盖总数达277个,继续位居全国高清频道第一。江苏广电总台7频道(卫视、城市、综艺、影视、公共、体育休闲、优漫卡通)省内覆盖持续推进,新增31个频点,省内覆盖频点总数达到5犯个,覆盖率达%.2%;新增8个整转城市,省内整转城市达66个,整转率达83.54%。各频道全省收视率和份额分别为14.52%和43.69%,南京市场分别为20.1%和43.89%,成功卫冕省和南京市网“第l电视集团”。江苏省第二套调频规划频率获批启用,在吁胎、兴化新建两个交广网发射站点,在泰州、徐州提升了FM101.1和FM97.3的覆盖效果,在南京地区提高了FMgl.4和FM95.2的发射功率,南京市场年度收听前十频率总台夺得六席,其中江苏新闻广播、经典流行音乐广播、音乐广播稳居前三,整体收听率、收听份额分别为3.17%和57.56%,成功卫冕南京广播市场“第1集团”。二、以保障文化权益、促进民生幸福为主旨.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线电视进村人户工程持续推进,数字化双向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有线电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01.98万户,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的203.%%.全省有线用户总数达1987.86万户、人户率82.24%,其中农村用户达巧51万户、入户率78.3%,有线数字用户1214万户,高清用户68.8万户,宽带用户56.8万户.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均居全国第一。基本完成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在省辖市的覆盖建设,大力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应用示范网络项目,制定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方案,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加快,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三、以壮大广电实力、提升竞争能力为主题,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繁荣广播电视精品生产,全省有23部708集电视剧、68部45913分钟原创电视动画片获准发行,有60余部作品荣获70多项国内外大奖,16部动画片被评为优秀原创作品,全国占比19.51%、名列第一。广播电视实际创收211.08亿元,同比增长28.72%,全国排名第二。积极推动高清互动电视、CMMB、网络广播电视、电视购物、智慧医疗、电子阅读等广电新媒体、新业态、新服务发展,成功参与国家3D电视实验频道开办工作。三网融合试点稳步概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O工ù2卜刀)口10卯州<Km刀卜口00大l推进,建设成省总台IPTV集成播控平台,并被国家和省总台确定为江苏唯一合法播控平台。编制完成《江苏省三网融合试点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并已实施建设。建成省级全媒体内容分发平台以及IP/MPLS城域网和主、备传输中心,自主研发出第三代数字电视系统“云媒体电视”,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为“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了平台。全省国家级广播影视产业基地、园区达七家。〔江苏省广电局、江苏广电总台)浙江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80家。开办节目套数164套,其中广播节目109套,电视开路节目52套,3套付费电视频道。全年制作广播节目455373小时,制作电视节目181294小时。全年制作电视剧77部2574集,电视剧制作投资额70665万元,国内销售额62297万元。制作动画电视810小时24分钟。动画片制作投资额17408万元,国内销售额2044万元。浙江省广播影视产业经营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经营收人达到204.29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6.32色0/,其中广告收人68.07亿元,同比增长14.69%;有线电视网络收人49.13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他产业收人77.34亿元,同比增长12.26%,电影票房收人达到9.75亿元,同比增长36.5%。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全年经营创收318517万元。一、宣传工作一是精心组织重大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和典型示范。出色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宣传报道任务。妥善应对抗雪抗洪自然灾害、“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日本核泄漏危机影响等重大突发事件和涉浙敏感问题。以庆祝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为主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纪念活动,举办“心中有爱献出来”大型群众活动,推出重点专栏和专题节目,组织重点革命题材创作,安排红色经典影视剧、专题片和文献片播出。二是广电主流媒体建设加强。研究制定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立台工作的若干意见》。全省有5件作品获21届中国新闻奖,8件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14件作品获提名奖。浙江卫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浙江新闻3000多条,其中《新闻联播》382条,头条26条,中国之声播出1530条,其中头条18条。突出办好对农、少儿、综艺、经济等栏目节目,2011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少儿精品节目专项扶持资金161万元。浙江国际频道名列长城平台对外宣传七强,扩大了浙江外宣影响力。三是视听新媒体发展加快。浙江网视联盟实现网上广播电视联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达60万多用户,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打造成为浙江第一视频门户网站,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和手机台正式上线播出,浙江卫视基本实现了高标清同播,移动数字电视发展领先全国,杭州、宁波、温州三市有8450辆公交车覆盖接收。二、事业建设制定并实施2011年广电惠民服务工作标准,完成2010年度广电惠民服务检查验收工作,评出示范单位31家,组织工作奖单位8家,优秀单位58家,达标单位163家。全省投入广电惠民服务资金20.77亿元,其中省级投人1.47亿元,市、县投人17.9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犯亿元,推动广电惠民服务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一是广电对农节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召开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规划,明确对农宣传服务工作任务及考核办法。通过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核、对农节目政府奖评选、编制300多档通用性对农节目、指导省广电集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工作和协调公共新农村频道办好第三届“新农村冲击播”活动等方式。全省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均自办对农或涉农节目,广播电视栏目分别达到每周3档以上,开办总数达到870档以上。二是“广电进渔船”工作进展顺利。利用有线、直播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开展海岛、林场、偏远山区广播电视全覆盖工作,农村有线电视实际人户率达到90.7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广电局、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开展“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的实施意见》,推进“广电进渔船”工程建设,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000艘渔船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安装任务,解决了3万多远海作业渔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广播“村村响”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已安装室内外各类调频音箱和高音喇叭近200万只,有线广播农村覆盖人口超过80%,在农村宣传和公共应急工作中发挥了广播的重要作用。四是启动“广电低保”数字化提升工程。在“广电低保”实现全省41.6万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到有线电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广电低保”数字化提升工程,让21.25万户“低保户”免费看上了数字电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8%。五是“一省一网”整合扎实推进。下发了《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省一网”整合发展的通知》,并召开全省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1年底,杭州、宁波、嘉兴、湖州、金华、衙州、台州、丽水市等8市加入浙江华数公司,中广所属的温州、绍兴、舟山等3市完成整合谈判.六是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改造大力推进。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面完成数字化发展任务,整体转换率达到97.1%,大中城市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率达到98.5%,其他城市达到90.8%,金华、永康等地还实现了高清电视整转,在全省1343.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中,数字电视用户达1016.2万户,数字化率为75.6%。同时,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农村地区整体转换完成率和双向化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62.9%和44.1%,整转率超过预定目标任务十三个百分点。七是“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浙江广电集团和杭州文广集团联合基本完成IPTV集控平台建设,稳妥推进与浙江电信对接,制定实施数字电视服务质量指导意见,全省数字电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浙江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发展会议三、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精心组织策划,强化引导扶持,创作生产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革命题材电影电视剧和重大理论文献片。一是影视动画产业主体快速发展。坚持“支持国有、扶优民营”工作思路和“一企一策”措施,积极推动一批重点影视动画骨干企业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进人影视动画产业,初步形成以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影视产业格局,2011年新批影视公司114家,新增注册资金7.21亿元,全省共有影视节目制作机构660家,总注册资金62.2亿元,民营影视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有120家。二是影视动画创作生产精品繁荣。召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创作研讨会,推动主旋律精品电视剧创作生产。制作电视剧51部1778集,超过目标任务的18%,《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6部浙产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间播出,其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收视率在6大省会城市超过《新闻联播》,连续数日位居第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7部浙产电视剧获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共8个奖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居全国前列;制作动画片68部3535集48545分钟,超过目标任务的33%,《天眼神兔》等14部动画片被列人国家广电总局2011年度推荐优秀动画片。首次以省为单位组织全省巧家影视企业参加法国戛纳电视节,与24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签约意向40个共计1585万美元,“走出去”工程成效明显。三是影视产业基地跨越式发展。完善基地例会制度,协调产学研结合,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指导推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新增人区企业53家,累计达到435家,实现各类收人33.71亿元,同比增长28.55%。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集中了132家动画制作企业,年产量居全国动漫基地之首。推动西溪创业产业园区创建省级影视创作拍摄示范基地,集聚孵化效应初步显现。第七届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共吸引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动画企业和机构参展,会展总成交额达128亿元,继续保持了全国影视动画交易流通的重要平台。四、安全播出圆满完成了重大节假日、全国、全省“两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等11个重要保障期共80天的安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安全播出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系统一期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二期建设已进人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推动湖州市建立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全省有8个市建立广电监测机构,进一步推动广电监测网由市向县延伸,努力实现省、市、县三级安全播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手机视频节目监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有效规范全省手机传播音视频节目秩序。完成广告监测系统升级扩容,加强了对华数自办节目的存储和监管。五、行业管理一是宣传管理。深人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加强对重大主题宣传及活动的跟踪评议,重点监管新闻、综艺、法制、谈话等节目。2011年省局编发《视听评议》简报、专报67期,省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全省广播影视系统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配合工商等部门重点加强对医疗资讯服务类、电视购物、虚假违法广告的专项检查整治,对个别电视台存在混淆广告与节目界限、广告时长严重超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等问题的电视购物广告栏目责令停播,全省广播电视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得到了明显遏制。二是视听新媒体发展。与通信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IPTV和有线宽带接人服务管理的通知》,完成《信息网视听节目许可证》统一更换,全省共有视听节目网站641个,其中持证网站45个,视听节目数量1665万个。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监测平台和省市两级协防的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机制,核查违法违规网站29家。三是频道频率管理。配合广电总局做好各地广电无线频率节目播出情况调查,完成全省广播电视台新办频道、频率审核上报,协调做好“中国气象频道”在浙江省落地,圆满完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节目转播任务,与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同推进广电无线电频率规范管理,及时通报个别台干扰民航频率的事件,督促频率自查和整改工作。四是境外卫视传播秩序整治。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800余人次,取缔非法销售、安装团伙100余个,查获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6400余套,拆除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8000余座。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考评验收2010年度全省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全省11个市均达到创建城市“无小耳朵街道”90%以上、农村“无小耳朵乡镇”85%以上的目标。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深人开展全省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行动,收缴各类“网络共享”产品800余件。五是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全省有13个单位和个人获广电总局表彰。完成《浙江省公共场所显示屏播放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文本修改和征求意见工作。抓好最高人民法院“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司法解释的宣传贯彻,加大广播电视设施执法保护力度。完成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业绩审核,依法撤销70家不符合要求的社会影视制作机构。(浙江省广电局)安徽省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广播电视台1座、市级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01一Z少刀)0一0必ō哎Km卜刀田00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14座、电视台1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1座。共开办公共广播节目109套,全年制作各类广播节目191932小时,总播出时间519610小时;共开办公共电视节目49套,全年制作各类电视节目76953小时,总播出时间641252小时。全省共有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46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93座、微波站102座。全省微波线路总长3796公里,省级干线网总长6809公里,市级干线网4190公里,县级及县级以下干线网35530公里。全省有线电视用户490.78万户,人户率23.45%。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1821人,其中省级广播影视机构从业人员8238人。二、主要业绩新闻宣传。全省各级广电部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策划、科学组织,深人开展了纪念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及“十一五”成就和“十二五”规划、“五级书记大走访”等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的宣传,成功报道了皖江示范区、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皖北振兴、民生工程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建立了全省广播电视对外宣传新机制,全年在中央电台电视台发稿累计2800多条,同比增长10%以上。广播电视外宣窗口达到14个,外宣节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精品创作。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4部广播剧、800集电视剧创作生产任务,特别是电视剧生产达51部1724集,超额完成率达1巧%。此外,创作完成8部电影、21部7729分钟动画片,动画片产量同比增长23.9%,位列全国第八、中部省份第一。全省共有20多部(件)广播影视作品荣获“华表奖”、“飞天奖”、“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另有15件作品获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质量奖,160件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4部动漫作品被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1部动画片荣获中国动漫最高奖“美猴奖”,l部动画片进人韩国和东南亚市场。重点工程。提前并在全国第一个完成国家下达的7072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受到国家广电总局充分肯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连续三年名列全省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第二名,2011年更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人民日报》专文就安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效进行了报道。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央补贴专项资金发放相关工作,超额完成28.35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建成覆盖全省60个市县的互动电视平台、高清电视平台、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等多套业务平台。安徽省广电局与广科院共同合作的《安徽省地面数字电视推广与应用研究》项目顺利签约。全省数字电视用户达279.4万户,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200万户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率达39.7%。产业发展。2011年,全省广播电视经营创收达到53.87亿元,同比增长29.86%。其中省级40.55亿元,同比增长34.87%。全省城市影院票房收人和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征缴数额分别达2.22亿元、0.98亿元,同比增长69.46%、75.68%,增幅双双居全国第一。全省新开城市影院29家、新增银幕137块,影院总数达55家、银幕总数达341块、座位5.61万个,进入安徽省的院线达13条,放映电影25万多场次,同比增长148.5%;观影人数近710万人次,同比增长87.09%。中部地区最大的视频产业基地、中国全生态广告产业基地等多个大型影视产业园区启动建设,泅县皖北星光影视基地成功签约,淮南焦岗湖影视城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马鞍山视聆通动漫公司、安徽中卡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黄山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迈进。依法管理。重点开展了查处非法电视台(点)、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境外卫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了由省政法、宣传、公安等12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新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广播影视健康有序发展。清理整顿了51个县(区)的巧4座乡镇电视转播台,撤销32座,保留24座,并全部收归县台,理顺了管理关系。全省广播电视综合数字监管平台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省到市的全面监测监管。建立了安全播出保障快速有效沟通机制,组织开展了全省安全播出大检查。全省总停播时长同比下降17.99%,完成了重大节日、重要时段、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任务。队伍建设。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3100人次,另组织全省2600名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参加了“坚持新闻真实性”网络专题培训。在全系统广泛开展“走转改”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全系统共有加人被评为“六个一批”拔尖人才或青年拔尖人才,3人被批准享受省政府津贴,2人被评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11年省广电局获全国广电系统法制工作先进集体、第九届省文明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直第一届“五一”劳动奖状等41个奖项。(安徽省广电局)福建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n年,全省共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台65座。全省共开办公共广播节目91套、公共电视节目36套。其中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东南广播公司、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刺桐之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左海之声”等3套广播节目实现对外播出;海峡卫视、厦门卫视频道等2套电视节目实现对外播出。全省现有中短波发射转播台37座,调频发射转播台87座,电视发射转播台76座,微波站185座,卫星地球站1座,基本形成了城市与农村连通,卫星、无线、有线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98.54%。全省无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62%、97.75%。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继续延伸,达151885.49公里。微波传送线路4529.98公里,其中数字微波传送线路长度1665.38公里。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652.13万户,全省有线电视人户率64.55%。数字电视用户达333.93万户,全省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36.89万户,全省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0.48%。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6276人,具备专业技术人员11624人,其中:高级职称771人,中级职称2505人。全省广播电视行业全年实际创收46.49亿元,其中:广告收入20.25亿元,网络收入16.55亿元;全行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97亿元。主要业绩一、广播电视宣传报道1.舆论导向正确有力。推出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专题专栏,精心安排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汉月I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3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突出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第四届厦门文博会、第三届海峡论坛等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工作。举办“`八闽大地颂七一’全省电台主持人、听众最佳吟诵、歌手评选活动”,活动覆盖人群600万人,1.3万人次参与选拔,8万听众参与网上投票。2.两岸交流深度拓展。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展映展播周暨两岸影视制作业峰会”活动。两岸应邀出席嘉宾210人,1000多名观众参加首映式活动。现场签约4个两岸影视合作洽谈投资项目,并公开发布10个重点投资项目及29个影视投资拾谈项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90多家境内外媒体对活动进行全程采访报道。东南卫视在台中市、新竹市举办2场《妈祖之光》大型综艺晚会,6年9次成功人岛,取得较好反响。2月22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台湾桃园县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之歌桃园春风”大型电视晚会3.节目创新成绩显著。全省4件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3件作品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国家广电总局加n年评出的全国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发展项目,福建省有10个项目(栏目、作品、频道)获奖,获奖项目数量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全省有8部动画片人选“优秀国产动画片”,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2位,并有6部动画片作品在央视播出。泉州电视台《润饼老店》和漳州电视台《连家船的女儿》荣获中国广电协会的“年度十大纪录片”奖,同时人围澳门国际数码电影节;漳州电视台((j又次下西洋》、福州市局《天趣人意一福州脱胎漆器》等也获得全国电视纪录片有关奖项。厦门广电集团《鱼祭》入选文化部对外宣传片,并被译成9国语言输送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播出。4.宣传管理扎实有效。制定实施《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低俗之风清理整顿工作。制定实施《福建省电视剧文字质量监管制度》,规范电视剧文字制作和播出。加强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组织实施((2011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联合工商等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全年处理广播电视违规广告661件。编发《福建收听收看》专刊36期400余篇评议稿,并对重要问题的评议件限时反馈,收到良好效果。二、事业发展与安全播出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完成全省144巧个行政村“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全省累计投人%81.27亿元,省级财政补助6584.16万元,基本实现了项目“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启动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开展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和小片网的摸底统计,确定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2.安全播出保障有力。做好全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76天的各项工作,全省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播出事故。省级监测网全年累计监测广播节目126170小时、电视节目145617小时。全年通过省监测信息短信发布系统共发送安全播出预警信息、监测信息8276条,向有关单位发出事故、故障整改报告123份。三、广播影视产业发展1.政策引导切实加强。选择推荐18部反映福建特色文化历史、民俗资源的影视剧、纪录片作为省重点文化项目。组织参与举办第四届厦门文博会,协调广播影视产业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18.09亿元。2.内容生产快速增长。全年立项备案国产电视剧26部849集,年增89%;动画片42部3426集34468分钟,年增111%。全省获批发行国产电视剧5部189集,年增49%;动画片46部26079分钟,年增242%。3.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积极开展主题营销和品牌形象推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用户数达100万,其中双向手机电视用户45万,全国排名第6位.单向手持电视用户55万。终端销售渠道巧2个,合作点751个,增长数及总量均居全国前列。福建中广传播有限公司获得2011年手机电视营销大会战最佳营销执行第一名、最佳收人贡献第二名。四、行业管理1.媒体和制作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加强和规范影视剧制作、影视机构、卫星接收设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广电节目传送业务、IPTV和公共视听载体等的管理。完成95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业绩审核,取消4家机构资格。完成28家境外卫星接收单位、21家持证网站的审核换证。新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业务机构17家,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5件。审看引进电视剧7部120集。2.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加大对非法安装境外卫星接收设施、网络非法传播视听节目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省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100人次,车辆巧oo台次,收缴非法卫星接收设施(天线、高频头、接收机、电视棒等)4497套(件),查处并拆除非法设置的卫星接收设施1421座,取缔非法卫星接收设施销售点36个。查处擅自开展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9家,其中依法关闭5家,有效遏制了无证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蔓延势头。3.法制宣传富有成效。积极做好新修订的《福建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派发600多份《条例》宣传册、开展问卷调查400多份、发送公益宣传短信5万多条。全省6个单位和6位同志被国家广电总局分别评84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n工12乡刀>O一O伽ǐ心Km卜刀口00大为2006一2010年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福建省广电局)江西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11年,江西省有省、市两级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设区市广播电视台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1座。全年共办公共广播节目108套,共办公共电视节目35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06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8%。全省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97座,发射功率418.166千瓦。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8.22万千米,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89.7万户。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0269人。全省广播电视总收人34.29亿元,其中事业收人18.18亿元,企业单位收人16.11亿元。全省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人29.62亿元,其中广告收人14.04亿元,收视费收人7.45亿元,付费数字电视收人0.94亿元,其他网络收入2.69亿元,其他创收收人4.5亿元。省本级经营收人22.7亿元。主要业绩一、把握正确导向,回满完成各项宣传报道任务1.建党90周年等重大宣传隆重大气,氛围浓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开辟专栏,拍摄专题,开展特色活动,推出红色经典影视剧、广播剧等。认真抓好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江西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全国全省“两会”等会议宣传。全面做好“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主题教育活动、发展提升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2.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宜传亮点突出,精彩纷呈。各级广电媒体重点报道了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亮点;突出宣传了都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集中推出了一批加快发展、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典型。3.突发事件、社会热点引导积极稳妥,把握有度。针对2011年全省出现的旱涝急转情况,广电媒体准确把握,积极宣传,较好地发挥了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对江西电视台的抗洪救灾报道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价值。及时做好了突发事件的宣传,有效引导了舆论,维护了社会稳定。4.对外宜传江西力度增强,势头良好。20n年,江西新闻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要新闻节目337条,其中录音头条巧条,列全国前10位。江西新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28条,其中,头条10条,上提要62条,列全国前5位。为中国国际台《中国之窗》节目供稿优稿率达100%,列全国第2位。江西卫视覆盖人口达7.54亿,比2010年同期增长3000万,在全国35城市网收视排名第8位。二、特力打造品牌.精品生产取得新突破全省各级广电媒体精心培育一批有影响的频率频道、节目栏目和社会活动。江西电视台推出《金牌调解》节目,在全国首创让人民调解工作直接走上荧屏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多起。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用爱心打造“红五套”品牌,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活动,江西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作出批示予以肯定,省直20多家媒体集中进行报道。各级广电媒体推出的《新闻110》等节目进一步创新内容和形式,节目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红歌会”连续第六年举办,吸引10多万红歌爱好者直接参与,收视影响不断扩大。各级广电部门推出的高考爱心车队、爱行2011、便民服务进社区、“为城运加油为城运助跑”万人长跑等活动,社会反响热烈。一批优秀新闻作品在全国和全省获奖。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看望参加“两会”报道的江西广电新闻工作者影视剧、电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取得新突破。拍摄完成电视剧6部,完成电视动画片5部208集2730分钟,产量跃居全国第16位,其中,电视动画片《笛卡特警队》实现了江西自主生产原创电视动画片零的突破.拍摄完成电影10部,出品或参与拍摄的5部故事片人选广电总局推荐优秀影片目录。三、狠抓措施落实.安全播出工作保障有力全省广电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局62号令及相关实施细则,确保了元旦、春节、全国全省“两会”、建党90周年、国庆、七城会、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圆满完成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四、完善服务体系,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完成“十一五”“村村通”工程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村村通”成果.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广播“村村响”的建设,其中,宜春市70%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村村响”。全省农村公益放映电影27万多场次,超额完成全年公益放映任务;全省城市影院总数达到60家,银幕总数达到205块,平均每个月有3家影院开业,赣州、吉安市城区实现数字影院零的突破。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全省75个市县(区)整转用户201万户,完成整转任务134%。五,加大改革力度.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江西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改制步伐进一步加快,独立运作电视剧实现盈利。改制后的江西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出品方完成了6部数字电影的出品创作并获得利润,其中1部影片被广电总局推荐为优秀影片。网络整合工作力度加大,并购整合了一批企业网、集团网和农网。加快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全省广播影视经营收入达到31.26亿元,同比增长18.88%,其中,省本级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20%。全省广电网络经营创收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28.1%;全省城市影院票房达1.64亿元,同比增长51.2%。举办的中国中部汽车文化节、城市形象大使评选、烂漫第一季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经营创收渠道。六、强化行政管理.行业秩序得到规范省局收听收看工作连续四次受到广电总局表彰。加强对播出机构、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广告播出的管理,江西卫视连续五年广告零违法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表扬;强化对网络新媒体、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电影放映活动等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广电行业秩序。(江西省广电局)山东卫视《歌声传奇》栏目山东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播出机构情况:全省地级以上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广播电视台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5座。全省共开办开路广播节目138套,开路电视节目64套,付费电视节目6套,付费广播节目1套。节目制作播出情况:全省制作广播节目474,119小时,总播出时间856,328小时,全省制作电视节目170,%4小时,总播出时间964,519小时。广播电视覆盖情况:全省广播综合覆盖人口9,291.56万人,综合覆盖率98.19%.全省电视综合覆盖人口9,264.37万人,覆盖率97.91%。全省发射台和转播台数量:中短波30座,调频131座,电视156座。网络总长313,077.94公里。有线广播电视户数1,802.26万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户数1,009.57万户,其中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72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人户率61.91%。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48,475人,其中管理人员7,30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475人,其他人员12,697人。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实际经营收人l,036,360.80万元,其中广告收人533,486.64万元,包括广播广告收人82,554.42万元,电视广告收入428,561.18万元.网络收入372,105.60万元,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人278,944.22万元;其他产业收人130,768.56万元。全年电影票房收人4.16亿元。一、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精心策划组织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转方式调结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中,制作播出了大型专题片《信仰的力量》、《沂蒙精神颂》,开设了《双百先锋》、《光耀齐鲁》、《立党为公》等专栏,集中宣传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举办了《在灿烂阳光下一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晚会》等大型活动。深人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和“走转改”活动,广播电视台在中央两台发稿继续保持省级前列。二、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受众需求.精品生产取得可喜成绩一是“鲁剧”创作持续繁荣。电视剧《小小飞虎队》、《钢铁年代》分别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间播出,《铁道游击队2})、((d匕方有佳人》、《同龄人》等在全国十多家卫视和城市地面台播出。《创业年代》在欧洲拍摄,为“鲁剧”走出去探索了新路子。电视剧《钢铁年代》作为山东卫视等4家卫星电视2011年开年大戏隆重播出。4月,省局承办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并作典型发言。9月份,省委宣传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局联合在北京主办了“鲁剧”创作研讨会。在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山东省荣获10项大奖,《沂蒙》荣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一位。二是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持续深人。广播新闻、经济、文艺,电视齐鲁、公共、生活等,突出频道频率定位,精办特色节目,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迈出新步伐。原有《阳光政务热线》、《天下父母》、《新杏坛》、《生活帮》、((J决乐向前冲》、《每日新闻》、《直播山东》等品牌节目栏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歌声传奇》等一批新栏目的深度和品质不断提升。《天下父母》栏目启动“寻找身边的孝子”特别活动,连续播出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感人事迹,举办了“中国十大孝子颁奖晚会”。春节军民联欢晚会获得全国广播影视大奖“星光奖”。庆祝建党90周年晚会等大型节目赢得各方赞誉。网络春晚、夏庄本色影像展等创意和活动得到多方赞扬。2011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荣获20个国家级大奖,其中中国新闻奖2个、中国广播影视大奖3个。三、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继续深人开展“村村通”工作。省局与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十二五”村村通“盲村”建设规划,落实了省级建设补助资金,制定上报了2011年“村村通”建设方案,着手组织开展2299个20户以下自然村“盲村”的工程建设。二是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积极筹备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四、强化资源整合和管理.产业经营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广电系统实现经营收人100亿元。省级产业收人53.2亿元(含网络收入17.5亿元),网络收入以外的产业收人35.7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人26.7亿元,增长18.9%,山东卫视(增长三成以上)和齐鲁频道完成总量的近70%;广告及网络之外的产业收入概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O工一之乡刃>O工Q加T(丈m>刀口OQ大9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台5.1亿元,其他3.9亿元),增长19.7%。齐鲁音像出版社等单位的经营收人实现较快增长。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龙视天下传媒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文化企业30强。影视集团重点剧目、网络广播电视台、新世纪电影城连锁店、马哥七妹动漫等10多个项目,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北京推介会上进行推介。大型动漫项目《孔子》在戛纳电视节获最佳动画奖。青岛影视基地改造建设项目进人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五、广播影视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山东广播电视台组建工作,逐步构建起“局管台、台控企”的管理体制和“依法合规、科学明晰、顺畅高效、充满活力”的新机制。山东广播电视台完成了内部机构规划设置以及人员调配、岗位聘任工作,处级、科级干部竞争上岗。二是稳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山东影视中心等7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继续稳妥推进。三是进一步理顺了与各市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综合执法机构、广播电视台的关系。六、加强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和新媒体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大力推进县级广电有线网络整合。省局将在省级网络公司的4.2亿元资产委托山东广播电视台持股,投人省网络公司.山东广播电视台同时筹集5亿元投入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6月,山东广电网络公司召开了股东大会,按新的股东和出资情况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公司正式投人运营。9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县级广电网络整合工作的通知,省县级有线网络整合工作全面启动。二是加快推进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济南、青岛等9市进行了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全省共有2以洲)万有线电视用户,已有650万户实现数字化,其中双向用户200万。三是开办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n月,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四大业务“视频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山东手机台”同时上线,我国第一个社交电视实验室也正式启动。在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年度盛典暨第四届新媒体节”上,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荣膺“2011中国新媒体十大新锐品牌”称号。四是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全省已建设千瓦级发射站点99个、500瓦发射站点37个,实现全省县(市、区)以上城区信号全覆盖,覆盖人口6000万,付费用户超过70万,其中手机电视付费用户突破50万。五是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实现了与央视总平台的对接;在青岛建立了试验小区,开通了双向接入业务测试用户;制定了建设IPTV监控系统与互联网音视频监管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七、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一是圆满完成全年安全播出任务。二是完善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启动了IPTV监管系统、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县级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设。三是深人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全年共清理整改18个广播电视节目,查处3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不良视听节目的网站,对3家违反视听节目管理规定的网站进行了诫勉谈话。局宣传管理工作受到国家广电总局表彰,被授予全国收听收看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四是继续依法整顿和规范广播电视播出秩序。查处了3家县级播出机构擅自设立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和播出非法广告的违规行为,查处18个非法电视台(点)。五是与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等12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八、加强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推荐组织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选l人、齐鲁文化英才人选5人.组织了全省县(市、区)文广新局局长、广播电视台台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省2000多人参加了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省局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电资格考试组织工作一等奖。局机关、山东广播电视台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影视中心、传媒职业学院荣获省直文明单位称号。《民生直通车》栏目荣获全国广电系统青年文明号。省局再次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组建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招收了首批博士后。(山东广播电影电视新闻研究所)河南省广播电视概况一、基本情况2011年,河南省共开设地市级以上播出机构36座,其中电台巧座、电视台巧座,开设县级广播电视台112座。地市级以上播出机构共开办广播节目46套,电视节目56套。有中短波发射台3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7%,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36,000小时,全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297,285小时。电视转播发射台巧3座,公共节目166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77%,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67,528小时,全年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39,064小时,有线电视用户7,872,279户,有线电视人户率25.80%,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146,636.58公里。广播电视从业人员452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200人,管理人员6568人,其他人员20439人。全年广播电视整体收人达50.45亿元,同比增长14.59%,省级广播电视经营创收26.99亿元。一、全力以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鼓与呼一是充分利用中央广播电视媒体宣传中原经济区。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进行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打破惯例和常规,10月8日晚在《新闻联播》头条作了长达7分半的报道。1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原经济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全程进行了直播。ZOn年,河南新闻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重点新闻栏目719条(期),创造了历史新高。二是对中原经济区的谋划和建设作了规模化、战役化、立体化、系列化宣传报道。三是积极参与、推动以“九论十八谈”为载体的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在全省广泛开展,并且乘势而为,创办了“十八谈映象版”、“新十八谈映象版”大型时评栏目。四是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原经济区论坛。五是制作了河南形象宣传片《开放的河南欢迎您》和《河南人》MTV,举办了《我是河南人一梨园春专场晚会》和《永远的旗帜一河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文艺晚会》。六是策划制作9集政论片《中原崛起》,聘请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制作团队和省电视台一起组成创作班子。同时浓墨重彩地做好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省第九次党代会等重大宣传,深入开展了“走转改”活动。二、着力组织大剧大片创作从原创做起,从剧本抓起,与著名编剧高满堂、刘和平、柳建伟、王丽萍等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编剧工作室制,组织了全国著名编剧中原行和中国电视剧编剧首届论坛等重大活动。在此基础上规划了“三影五剧”工程,分别是弘扬中原传统历史文化的大片《忠烈杨家将》、根据革命老人李文祥的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故事片《老兵》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苏武牧羊》,展示河南人大气大义、坚韧宽厚形象的《大河儿女》、讲述农村沧桑巨变的《老农民》、弘扬中原钧瓷文化的《窑变》、表现宗教文化和功夫文化的《禅宗少林》以及反映五十年代劳动者精神风貌的《建设者》五部电视连续剧。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20n年完成了7500个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使46万偏远地区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省在内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8套以上电视节目。建立了农村电影放映的服务体系和机制,2011年全省安排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专项资金1.14亿元,公益放映电影57.24万场次,观众约1.65亿人次。省广播电视新发射塔建成投人使用,覆盖半径120公里范围,发射4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提高了3600万人民群众广播电视收听收看质量,塔内的《锦绣中原》全景画、新闻发布厅投人使用,大未来儿童城、餐饮和购物中心等业态初具规模。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公益类数字电视节目由40套增加到80套,付费数字电视节目达到80套以上,互动点播节目已完成8千小时在线点播和2万小时离线存储,开通了7套高清数字电视节目,能够提供阳光政务、金融、气象等多种信息服务,全省统一96266客服热线和22个营业厅正式启用,同时完成了30个试点县(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五、打造全媒体互动平台省电台和新浪网合作开办的新浪河南网、省电视台打造的“河南第一视频网站”大象网内容结构进一步优化。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和流媒体手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CMMB用户突破80万,用户规模全国第六,用户活跃度全国第二。《东方今报》与省电台10个频率、省电视台9个频道新闻互动。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进事业产业分开。省电台、省电视台按照台属台控台管的要求,对事业产业分开运行、分类指导。二是在省电视台实施了频道制改革。各频道对自己的舆论导向、安全播出、栏目设置、收视和经营创收、人力资源配置、成本核算等负责管理,扩大了权力,增加了责任,激发了内在动力活力。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要求,实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分设,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河南有广电局)湖北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n年,全省拥有广播电台6座(市州级6座)、电视台7座(市州级7座)、广播电视台76座(省级1座,市州级6座,县级69座)。全省共开办公共广播节目92套。全年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4470咒小时33分,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播出自制节目时间299860小时43分,占67.08%.播出购买交换节目时间73493小时,占16.科%。全省共开办公共电视节目47套、开办付费电视节目3套。全年共播出公共电视节目673536小时31分,比上年增长1.8%,其中,播出自制节目时间221577小时25分,占32.9000/;播出购买交换节目时间408叫6小时,占60.58%。全省全年制作广播节目236298小时,比上年略有增长`全省全年制作电视节目%635小时,比上年增长3.40%.制作电视剧10部324集,制作动画电视10部295集。2011年,全省共有中短波发射(转播)台26座、调频发射(转播)台428座、电视发射(转播)台992座.全省共有广播电视微波站119站,计2936.05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达到22.4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7.41%。全省有线电视总用户数达到987.75万户,比上年增长10.48%,有线广播电视人户率达到49.28%,比上年提高3.99个百分点。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18%和98.23%,分别比上年增长0.08和0.12个百分点。全省双向电视用户数为78.41万户,其中,武汉市双向电视用户达到65万户,占全省双向电视用户数的82.90%。全省广播电视互联网用户数为12.49万户。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33035人,其中,管理人员5529人、专业技术人员19298人、其他人员8208人。主要业绩一、切实做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结合开展“走转改”活动,深人基层,成功组织了“十一五”成就、“十二五”展望、全国和全省“两会”、“新春走基层”、“万名干部进万村人万户”、纪念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防汛抗早等主题宣传战役。湖北广播电视台重点围绕构建中部战略支点、实施“两圈一带”、“一主两副”、“一红一绿”、“壮腰工程”等战略以及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文化强省等主题,先后推出了《中部支点一湖北的汇报》、《“三万”行动报告》、《构建中三5月20日上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浪河南网驻18个省辖市通联中心在郑州宣告成立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O工一Z卜刀/\OùO卯州(Km乡刀口QO大角,打造第四极》、《丰碑》、《百年辛亥》、《荆楚先锋》等100多个主题报道。武汉广播电视台先后组织了10多项主题性报道,开办了“两会”聚焦、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实践行、聚焦城管革命·美化城市环境等20多个宣传专栏。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断闻综合广播“走基层”采访组记者杨宏斌、金珠到大冶市采访养路工,体验养路工作的艰辛节目创新成效显著。湖北广播电视台深化“解放思想兴台强台”大讨论活动,大力推进频道定位和升位的“双位”工程以及以“创新、创造、创业”为内容的“三创”工作。湖北卫视晚间自办节目和周末综艺节目的市场收视份额进人省级卫视的前八位,电视综合频道、电视经济频道分别在湖北、武汉地区稳居收视榜首,新闻综合广播、楚天音乐广播、楚天交通广播继续保持领跑势头,位列湖北、武汉地区收听前三甲。精品生产硕果累累。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湖北广播电视台广播现场直播节目《高峡平湖今朝梦圆》、电视栏目《经视直播》和荆州电视台《一堆木头一串车祸,谁之过》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另有3件作品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武汉青雨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视剧《借枪》,获第1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电视剧《洪湖赤卫队》、《万历首辅张居正》分获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提名荣誉奖。2011年,全省《垄上行》品牌建设工程被湖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第四届`湖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对农服务、频道推广、通联建设、经营创收都取得新成效。各市州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垄上行电视宜传报道,深受农民观众欢迎。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2011湖北省农民垄上春节晚会》,放大了《垄上行》品牌效应。电视剧创作取得较大突破。2011年,共完成电视剧制作备案公示19部553集,完成动画片备案公示35部1934集20,349分钟。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12部,发放电视剧发行许可证10部324集,发放动画片许可证7部151集1642分钟。以上数据均比2010年上升50%以上。二、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各项改革撤销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成立湖北广播电视台和台属、台控、台管的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改革广告经营机制,组建湖北火凤广告有限公司,由广播电视分散经营改为总台下属公司制的统一经营。开展同质化广播整合试点,整合楚天交通广播和体育旅游广播,成立交通广播频道。襄阳市、十堰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l月l日,正式实现省和武汉市广播电视节目互传互通,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经营,逐步进行双向化、数字化改造。网络整合扎实推进。全省尚未完成网络整合的7个市州和科个县市,全部于9月30日实现剥离整合,与省网络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实现第一步网络剥离整合以及经营管理层面上的“全省一网”。三、加快事业产业发展拟投资55亿元的湖北广播电视传媒基地列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和湖北省直“双十重点工程”项目,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该基地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广播影视媒体基地,名称为:“中国东湖广播影视媒体内容基地”。完成湖北卫视高标清播出,成为第二批全国高清播出频道。垄上电视频道、农村广播和妇女儿童广播顺利开播。垄上电视频道是2011年度全国唯一新增的专业对农频道。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8套电视直播频道在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上线。三网融合工作完成节目集成播控平台建设,IPTV集成播控平台向上已经与国家平台对接,向下已经具备与电信运营商对接条件,基本完成日常监控系统的建设。手机电视、城市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稳步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覆盖工作进展顺利,形成了7个分公司、13个办事处的运营管理格局。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TD+CMMB累计用户已达41,0775户,排名全国第三。CMMB信号已覆盖全省市州103个县级行政单位中的76个。四、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无线覆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投人补助资金300余万元,完成各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接地设施改造工程。省级无线覆盖收尾工程13个台站完成设备安装调试,2011年年底开播。“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工作全部完成。全省共有325,408户农民通过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收听收看到约50套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实现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预定目标。同时,全省大力推进有线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抓紧开展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划分,全省已上报服务区域行政村6691个。基本实现全省县以上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到2011年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984,6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69.42万户。五、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2011年全省停播率数据在全国技术维护评比活动中获得两个集体一等奖。2011年,加大广播电视播控中心、传输发射台站、有线网络前端供配电系统的达标建设,加强上星频道播控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千万元为各发射台采购了包括视频综合测试仪、网络分析仪、地阻仪在内的维护测试仪器。全面提升了全省发射台的技术保障水平,丰富了管理监测手段。(湖北省广电局)湖南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11年,湖南省共有广播电台9座,市级台9座;共有广播电视台92座,其中省级1座,市级3座,县级88座。全年省级台公共广播节目7套,市级台21套,与2010年相比,省级广播电台新增加了1套旅游频道节目,县级广播电视台新增加了l套吉首市广播电视台节目。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51520小时17分,比2010年增加了16637小时30分。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66%,比2010年提高了0.62%。2011年,全省有电视台n座,公共电视节目75套,其中省级台12套,市级台31套。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722683小时49分钟,比2010年增加8204小时07分钟。全省有线电视用户6959363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148748户,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544788户和173639户。全省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2%,比2010年提高了0.39%。全省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从业人员34699人,比2010年增加了1681人,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内34272人,系统外427人;其中管理人员6503人,专业技术人员巧182人,其他人员13014人。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人1797503.00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347861.38万元,同比增加了33.82%,其中各级广播电视局系统内总收人1363492.16万元。系统外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总收人13010.84万元。主要业绩一、新闻立台创佳绩从2011年初“两会”到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到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重大宜传贯穿全年;积极配合湖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树立湖南形象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先后推出了湖南卫视《风华正茂》、《潇湘新跨越》两台影响重大的主题晚会和“红色青春季”,经视《湘江母亲河一东方莱茵河之梦》系列报道,电台“专机进京缅怀革命先烈”、都市频道《先锋问答》、金鹰955《穿越湘江》等重大报道。湖南广播电视台各媒体新闻栏目大量报道深人基层,扎实推进“走、转、改”,从电台的“黄桃义卖活动”、经视的“萝卜推销员”、都市频道的“饮水工程”,到卫视的“农产品视频网购”,以及“芒果V基金”扶助贫困学子和弱势人群的举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全年在央视上稿1727条,比上年增加近200条,增长12%。二、高端崛起结硕果湖南广播电视台《背后的故事》、((4卜常靠谱》、《岳麓实践论》、《帮助微力量》、《博物馆奇妙夜》等栏目,《祥和中国节》、《和未来有约》、《成人礼》、《端午赋》、《百辩小天才》等节目,《青春作伴》、《青春放歌》、《那年七月》、《党的儿女》、《故事湖南》等专题,彰显主流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湖南广播电视台全年生产电视剧23部717集,比2010年增长一倍多。《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打响了“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新概念:《弹孔》成为中央一套后晚间档首播收视冠军.电视剧《粟裕大将》、《双核时代》、《幸福生活在招手》、广播剧《毛泽东休息的七天》、《一诺千金》具有较高的品质。三、收视收听强品牌20n年,湖南广播电视台通过节目创新、特别活动和剧场“三大支撑”,确保了收视收听效果和品牌的含金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们约会吧》、《称心如意》强力支撑了湖南卫视黄金档收视。全年市场份额雄踞省级卫视之首,仅次于央视一套。经济频道的《故事会》连续六年保持全省市场自办节目的第一,《幸福来敲门》在省内两个市场份额高居第一,经济频道与都市频道的日播节目《钟山说事》、《都市一时间》、《寻情记》也都有好的收视表现。广播占有了全省80%的市场份额,广播传媒中心交通频道以高达35%的份额稳居长沙市场的首位,《新!净决报》、《读报时间》的市场份额都突破了50%。特别活动湖南卫视的“小年夜春晚”、“元宵喜乐会”、第十届“汉语桥”、“快乐女声”、“2011跨年演唱会”精彩纷呈。经济频道的《直播大事件》、《一生一世合家欢》,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冰冻活人》,娱乐频道的《百姓春晚》,公共频道的《公共大戏台》,以及电台的《祥和中国节》各具特色、备受关注。其中《汉语桥》连续四年在湖南省举办,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国家汉办的充分肯定,初步形成了品牌。全台采用自制与定制结合、上星与地面打通的策略,获得了《宫锁玉心》、《回家的诱惑》、《新还珠格格》、《步步惊心》、《一不小心爱上你》、《武则天秘史》等不少好片源。湖南卫视全年60次夺得全国收视第一(2010年43次),金鹰剧场全年有227天同时段第一,播出的19部剧中,自制剧高达1/3。《宫锁玉心》以16.76%的市场份额创下自制剧收视新高。四、经营收入创新高20n年,湖南广播电视台实现总创收巧l亿元,同比增长46%,增加了48亿元;媒体广告61个亿,其中湖南卫视创收50亿元,经济频道突破3亿元。电广传媒达到45亿元,增长36%:快乐购达到30.8个亿,同比增长50%。其他收人过亿元的还有绿色创意、天娱、快乐阳光、快乐淘宝、经视文化传播。利润和效益不断增长,全台有巧家企业盈利,总利润2.75亿元,比2010年增长89%,盈利企业数比2010年多了5家。五、事业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落实了国家村村通的建设资金5800万元,争取了省里的配套资金1512万元,争取到村村通工程列为省委省政府2012年为民办实事的18个考核指标之一。二是推进中央“扩大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组织全省各市州局开展直播卫星服务摸底和湖南经现《湘江毋示河矛才民透组90概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O工一Z卜刀势O一0矽州(丈m势刃口00大区域划分工作,指导地方服务机构在全省乡镇设立直播卫星接收设施专营服务网点。三是启动了“无线覆盖提质工程”。精心编制了省级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前期规划和2012年度中央无线覆盖工程运维资金方案,编制了《湖南省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无线覆盖提质工程”作为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写入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四是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实施了97家股权重组,对中信国安持股的四市一县的整合工作亦有进展,基本完成了全省有线网络整合。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全省有线电视数字用户已达625万户,双向覆盖用户240万户。IPTV播控平台与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顺利对接,实现了与省电信对接测试。2011年,在局台分设,原有管理模式发生颠覆性变化背景下,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建立了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召开的每月一次宣传管理例会制度,及时掌握媒体情况,就重点问题进行通报和点评,疑惑问题及时指导、违规问题及时纠偏。这种“局台宣传管理例会制度”在全国尚属首创。为加强监听监看管理,投入500多万元将监听监看中心设备和设施改造一新。(湖南省广电局)广东省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11年,广东省共有广播电视台13座,广播电台9座,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38套,比上年增加3套;电视台11座,公共电视节目套数74套,比上年减少1套;县级广播电视台75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139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206座,其中省级29座,地市级50座,县级127座。全年播出公共广播节目77.27万小时,比上年增加0.78万小时;播出公共电视节目78.17万小时,比上年增加11.9万小时。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21.05万公里,比上年减少0.26万公里。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8%,与上年持平。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825.03万户,比上年增加123.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116.93万户,比上年增加166.48万户。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52718人,比上年减少1573人。全年广播电视总收人19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3%。全省广播电视总资产48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实现增加值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9.28%。主要业绩一、围绕中心.主题宣传出新全国“两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组成97人“联合报道组”在北京设立三个新闻直播室。会议期间共采制、播发“两会”稿件1705条,总时长约1600分钟。中央电视台播发广东省代表委员的相关新闻共30条,其中《新闻联播》巧条。广东电台珠江台、南粤之声、城市之声、网站同步滚动连线报道全国“两会”新闻。庆祝建党90周年:广东电台联合全国12家电台共同制作播出大型广播节目《红色信念一光辉足迹》;新闻频道播出90辑《我是党员,我在一线》专题节目。广东电视台连续在《广东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红色足迹耀南粤》、《南粤红色档案》、《伟大历程》、《红旗飘飘》4个大型系列报道专栏;各频道也相继推出《雄关漫道》等十几个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专题片.同时还以新闻频道为平台,举办全省群众性歌咏大赛“南粤红歌会”。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红动中国一建党九十周年大型专题系列报道》、《辉煌90年》等相关报道2000多条(篇)。同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台共同推出《光辉足迹》;联合北京、上海、延安、深圳等多家电台共同推出《党旗飘扬》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广东电台珠江经济台联合全省10多家电台策划推出多媒专题报道《辛亥薪火,代代相传一辛亥革命后人追忆先辈壮举》;南方生活广播推出广播连续剧《孙中山在19n年》和新编历史剧《断弦的凤仙琴》,两剧均人选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艺项目。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北京、上海、湖南、湖北、中山、惠州等国内外百家电视媒体,共同策划“辛亥百年走百城”系列报道。深圳大运会:广东电台每天早、中、晚各个新闻专辑都有3条以上现场连线和录音报道`珠江经济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及环球资讯广播携手,在深圳大运会主新闻中心设立现场直播室,每天在广播、新媒体(网络、手机)连线直接发回第一手最新最快最深人的报道。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自8月10日到23日共采访、制作、播出大运会新闻3070多条次,总时长约75小时,上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运会新闻共20多条,其中《新闻联播》5条;体育频道在大运会1BC内设立200平方米前方演播室,每天制作三档新闻节目和两档大运会快讯,同时首次启用广东体育频道和欧洲足球频道实行双频道直播大运赛事。深圳广电集团组织策划了几百场大运会特别直播节目和几十个大运会专栏;还携手中央电台等171家电台成立全国广播大运联盟;大运会主转播机构圆满完成开闭幕式及18个比赛大项目的高清转播,电视转播规模和水平均创大运会历史之最,得到国际大体联的高度赞许。“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及属下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在全省共建立基础层联系点270多个,播出“走转改”报道900多条(次),总时长超过2000分钟。南方电视台策划大型系列报道“双百行动”,深人全省100个社区和100个乡村,进行“一对一”长期定点联系,并开设“记者走基层”、“记者在乡村”专栏。佛山电台开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村居纪事》。惠州市广播电视台牵头,市、县(区)台联动,组织“百名记者走基层”活动。汕头广播电视台在《汕头新闻》开辟《记者走基层》专栏,先后推出《汕头六成财政收人用于民生支出》、《汕头书写大爱,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及南澳早情等报道。二、加强监管.确保导向正确一是开展治理虚假报道专项行动,共查处12个涉及虚假宣传的资讯类节目和广告,并专门印发3期《监听监看日报》下发全省广电系统予以警示。二是继续深人推进“坚持新闻立台、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建立对违规播出涉性节目的四级处罚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4次反低俗专项排查,发出停播整改通知35份,停播涉性节目52个,整改低俗节目48个,召集警示谈话4次,及时叫停《完美暗恋》等一些含有低俗成分的娱乐节目。同时要求各地市广电行政部门组织违规机构有关责任人进行警示谈话10次。三是建系统、立新规、出新招,广告监管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并完善“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及时发布总局和省局监测的违规广告信息及群众投诉内容,第一时间处理和反馈群众投诉,全年共查处违规广告75条。在全国首创建立广播电视购物“保障赔付基金”制度,促使电视购物节目广告播出机构逐步建立并实行该制度,并要求相关经营企业签订“保障赔付基金”协议,努力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等“四位一体”的消费维权长效机制,以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大力开展绿色广告频率示范点工作。2011年11月底,在广东电台开展绿色广告频率示范点工作,逐步降低广播广告中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类型广告的比重,杜绝涉性、虚假等违规广告的播出,建设以传播绿色广告为主要内容的频率。三、以科技进步为抓手.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广东电视台完成高清新闻网和高清EFP的建设,购置12套高清采录设备、58台高清录放像机以及高清卫星车等项目的系统集成安装工作。进行了800平方演播室高清改造、高清虚拟演播室、环绕声录音室、国际频道的演播室系统、国际频道播出系统、高清后期制作网建设等项目集成建设,卫视高清频道的高清播出率已接近90%。南方电视台投入1亿2千多万进行技术系统高清化建设,完成高清播控中心、高清演播室、高清制作网、高清包装网、高清EFP等技术系统高清化建设。从2011年10月1日起,经济频道实施高标清并播。佛山电台从音频制作录人、传输、存储、播出等环节都实现了数字、网络化一体化制播。“佛山广播区域一体化数字播控网”项目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工程技术类二等奖。肇庆台全年投人1000多万元用于技术系统改造,投人600多万元购置电视高清转播车。韶关台在广播电视制播系统实现数字化基础上,综合频道通过省集团的节目平台,实现在联通3G手机网络平台电视直播。潮州台积极推进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电视节目数字化率达70%以上,广播节目数字化率达90%以上。四、公共服务水平上新台阶一是超额完成20户以上“村村通”工程。2011年完成全省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工作。全省共完成711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比国家下达的数量超额完成13%,接收的节目套数也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基本标准。同时,还启动“十二五”期间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工作,组织各地调查核实新增的广播电视盲村,编制《广东省“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省级)汇总表》,年底正式启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二是在全国率先完成无线覆盖环评工作。2011年共完成17项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收尾项目,率先启动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网电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乞省21个地级市共202座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环评工作于{!月完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全省广播电视发射台环评的省份。三是超额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任务。2011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全年场次补贴共计3894万元,向省内欠发达地区的15个地市赠送农村电影流动放映车103辆。全省共完成农村电影放映309670场次,观影人数达7508万人次。五、影视精品佳作取得新成绩一是电视剧和动画片产量位列全国三甲。2011年,全省共有广播影视制作机构865家,比2010年增加了114家,同比增长巧%。全年共审查批准电视剧36部1221集,动画片55部4555集42165分钟,产量在全国继续位居前三,共备案公示影片61部,完成影片审查巧部。二是影视作品获奖创历史新高。2011年4月,在公布的省的第三批27个重点文艺项目中影视制作项目占17个。在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10年度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中,广东获得优秀少儿广播(电视)栏目、优秀少儿(动画)频道、优秀国产动画片奖共10个。8月,在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获奖的38部作品中,广东有7部获奖。其中南方电视台出品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与深圳广电集团出品的《兵峰》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中山电视台电视纪录片《海外中山人》获2010年度中国优秀纪录片奖。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投拍的《娘》电视、网络和音像发行销售额达7千万元,利润100%。广东电视台系列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突破2000集,第五部继续稳居该台自办栏目收视榜首。三是注重节目创新。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麦王争霸》、《长隆比基尼大赛》、《珠江频道28周年》以及《外来媳妇本地郎》2000集庆典等活动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新闻频道加大直播力度,在“第四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荣获2011年度“中国品牌媒体百强一最具品牌价值地面频道10强”荣誉称号。南方电视台通过创新节目栏目、打造重点品牌活动等系列举措,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南方多媒短片盛典吸引了国内外共800多部优秀作品参赛。梅州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推出6档全新栏目,自办节目日播出210分钟,增幅接近100%。东莞广播电视台的两个广播频率以近7成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东莞阳光网日最高浏览量突破580万人次,在全国地方门户网站中名列前十。茂名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一线新闻》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栏目民生60强”称号。六、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n年,全省广播电视总收入达193亿元,列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11.56%.广播电视网络收人和广告收人分别达到60亿元和77亿元,分别列全国第1位和第2位,同比增长20%和7%。一是大力推动两个展会上规模、出效益。2011年9月29日至10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在东莞圆满举行。观众超过50万,海内外参展企业共275家,其中美、英、日及港台等巧个国家和地区共43家海外企业参展,投资合作签约金额23亿元人民币。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共有来自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683部影片参加,参评参展影片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国际化程度之高均创历届之最。国家广电总局还首次在本届节展上颁发了“广电总局201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奖。92概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诵C工一2势刀卜O一Q卯日<长m乡刀口00大2011年12月5日,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式暨须奖礼在广州友谊剧院开幕二是着力促进电影产业高速发展。2011年,全省新增影院65家,新增银幕数341块,新增座位44869个,全省电影票房总收人突破18亿元,连续第七年列全国第一位。三是视听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互联网电视业务通过了广电总局验收,正式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和节目内容服务。深圳广电集团牵头设立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联合省内外28家电视台参加,已形成广泛影响。8月8日,广东率先在全国获得批准承担《数字音频广播(DRA)业务平台关键技术和示范网研究》项目相关实验工作,该项目已列人科技部2012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是加强联合发展。2011年,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新媒体公司与邦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完成广东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筹建工作,与中央电视台、广东电信达到初步框架协议,进人下阶段商务合作的实质性谈判。南广手机电视与广东联通共同打造的手机视频门户“悦TV”在广东地区用户数超过300万,视频微博的下载用户数超过100万;与电信三大运营商达成共同开展视频基地业务的协议,着手建设手机视频集成播控平台。集团控股公司与《南方都市报》签订资源互换协议,支持控股公司和下属企业各业务板块、合作项目或大型活动的宣传,提升“南方传媒”品牌影响力。同时推进与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东联通、中国传媒大学的战略合作。(汤胜兰)人,其中:系统外广播电视从业人员339人。全自治区广播电视总收人363221.47万元,其中:系统外广播电视收人27133.95万元。主要业绩一、广播电视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扣主题主线,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广西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圆满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十一五”成就、展现“十二五”规划,桂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创先争优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在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的报道中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推进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增开新闻栏目,加大新闻播出量,深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现场》栏目等一批广西广播电视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西电视台《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获全国电视科教类“2011十大品牌电视栏目”称号,都市频道、资讯频道分别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电视30强媒体、2011最具影响力地面频道。北海人民广播电台开播经济音乐·交通广播,柳州广电中心开播少儿电视节目《尚学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概况基本情况2011年,广西有广播电台8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05套,其中:对外广播1套;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97125小时,对外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205小时。全自治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