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吉米·霍兰德博士是纪念斯隆一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主治心理医师。在《癌症的人性特点:满怀希望,坚强应对》一书中,霍兰德讨论了有关情绪对身体健康影响的一些错误观点。以下是其中的三个:
你想患上癌症。
艰苦的童年时期遇到的问题使你患上了癌症。
消极的态度会促使肿瘤生长。
霍兰德博士告诉读者,持有这些错误观点对癌症患者没有好处。
她写道:“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会给已经备受折磨的患者增加更沉重的负担。”此外,对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癌症是他们最艰难、最可怕的经历。所有这一类说法,使得人们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无法做出应有的理智判断。例如,如果你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或是情绪低落,就会促使肿瘤生长。”霍兰德博士称这种错误的观点为“积极的心态决定一切”。
我完全同意霍兰德博士的观点:这种盛行了几个世纪的“指责受害者”的思想在今天仍是癌症文化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害的思想。另一方面,霍兰德博士还对心理神经免疫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肯定。心理神经免疫学是研究大脑、激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的应激反应。我们知道,应激反应对于治疗心脏病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正在研究应激反应如何影响异常细胞的生长,如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霍兰德博士提醒读者:“对于癌症和情绪关系的阅读材料和说法,人们有很多疑问。而且,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多错误和不成熟的假设。”我刚刚被确诊患上癌症时,认为预后非常不乐观。
两年里,我奔走各处化验检查左侧乳房的异常。前三位医生从乳房X线照射和两份不同的超声波乳房检查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我感觉自己像是患上了忧郁症。两年后,我再次做了乳房X线照射和超声波检查,同时还做了活组织切片检查,这次发现了明显的肿瘤,证实了乳腺癌的存在。我很担心耽搁了这么久才确诊会影响治疗效果。
癌症的分期(确定疾病处于早期还是晚期)要依据手术涉及的组织器官的具体情况来定。在等待手术和病情通知的时候,我和一位同事的妻子聊了起来,她也患上了乳腺癌。她告诉我,确诊后她确信自己活不长了,这种感觉持续了好几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想法渐渐消失了。如今,距离确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觉得癌症不会再回来了。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被确诊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癌症(全美国这种癌症患者不足七百人),而且预后非常不乐观。医生告诉他一定要做好财产安排。他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还有很多账单未付清,于是他宣布破产,这样他妻子今后的日子不至于过于窘迫。然而,尽管存活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做好了一切准备,这位患者还是活了下来。做完手术后,我发现预后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我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癌症患者,悲观或许不是一种好的心态,但它和疾病的发展、复发以及是否能继续生存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霍兰德博士反对的“积极心态决定一切”的思想也是要说明,战胜癌症并不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