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心得

身体的智能:10.2仓库比喻及其问题




身体的智能:10.2仓库比喻及其问题


如果像在传统的观念中那样把认知看做是计算,那么仓库比喻就很自然了。在这种观点下,有某种输入以某种方式处理、显示和存储在某种记忆中,以后需要的话也能在那里重新找到。但是如前面在认知主义范式中的假设,用计算机作类比存在一定的误导,因为在计算机中有真实的存储空间,数据进入存储,再到后来读出,而在大脑中则是完全不同的自然机制。美国宇航局(NASA)计算机科学家和那本有影响力的书《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
)的作者Bill Clancey称这种观点为存储结构(或者表现)的记忆Clancey1997)。然而用这种观点有很多熟悉的现象难以解释,这里我们只给出一个简短的总结,如需更加详细的观点,读者可以参阅(PfeiferScheier1999)的第15章。例如,当听到对一首特殊音乐作品的不熟悉的演绎方式时,我们能很快辨别出来,尽管那些特殊的声音,可能是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调子、不同的节奏,对于我们来说是头一回听见。或者就拿 Israel Rosenfield在其著作《记忆的创造》(The lnvention
of Memory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例,当我们


谈到储存一个朋友的意象时,我们到底是指哪一种意象?朋友在何时、何地、做什么1988163)。它是指上一周的还是两年前的?戴帽子还是不戴?刮过脸还是蓄须?短发?带太阳眼镜?不同的着装?在太阳底下还是阴凉处等。再或者让我们举个网球的例子,在记忆储存结构的概念当中,我们如何解释每一次的回球都与前几次不同的事实,换句话说,每一击都是独特的吗?


记忆就像在一次需要熟练技能的比赛中的击打动作一样。我们可以想象着我们不断重复着很久以前从书本或者老师那儿学的一连串动作。但运动研究表明事实上我们只是在前面动作的姿态平衡和比赛瞬时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新一次的击打动作。


每次我们击打时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这段文章具有非常现代的意味,它摘自于著名的心理学家Bartlett半个世纪前出版的著作《铭记》(Remembering)(1932)。它使我们想起了生态平衡原理,其中部分任务被卸载至形态学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上。这种卸载,除了更为经济之外(这是因为相对只有很少的信息需要储存到大脑中),能使得系统具有内在的适应能力并对环境的需求做出响应(我们到后面会进一步详述)。最后,一般来说,仓库比喻承担了经典认知主义范式中的所有问题,如符号接地问题,如果记忆以离散和分离的实体储存在大脑中(就像符号),它们储存在哪里呢?它们与原先已经记忆的事件怎么关联呢?是不是每一个被记住的事件都有一个或多个记忆体与之对应?记忆体之间怎么互相联系?


总之,关于仓库比喻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需要其他可替代的观点。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即使最保守的研究者估计也不会支持将记忆比作仓库的看法。而Koriat Goldsmith在他们独创的关于比喻记忆的论文中指出虽然也许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调查者支持如此偏颇的比喻,但是正视其隐性逻辑却是十分重要的,它仍然会遍及现代许多关于记忆的研究和思考1996169)换句话说,即使大部分研究者反对绝对的仓库比喻,但至少私下里还是默许记忆存储结构的假设,到今天似乎也是如此。







 





ETC注销ETC充值ETC客服ETC扣费查询


ETC发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