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高速商务通”,马上办理ETC
第一阶段:“农村流通城市”
1987年12月,华为在深圳成立 – 这是1979年指定的前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 仅有六名员工,注册资本为 24 , 000日元。作为国家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特区的建立被指定为通过提供外国来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投资者有利条件,如无限供应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税率。因此,深圳这个曾经晦涩难懂的小城镇靠近香港,迅速转变为中国外向型经济中心和“中国城市改革的先锋”。自1979年以来,深圳市政府
表示必须接受信息革命的潮流,以促进其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经济战略。当地政策越来越多地面向出口导向的ICT制造业。截至1985年底,深圳电子产业产值已达14亿日元,占113.5%
比1979年增加,占深圳工业总产值的49.7%;
出口额达到1.2亿日元,占电子产值的11%; 深圳电子企业数量从1979年的1个增加到1985年的170个(当代中国电子工业,1987年)。但是,绝大多数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装配,加工,包装和补偿贸易(三来依布)。
自1986年以来,深圳市政府根据中国政府对信息通信技术主导的发展战略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1987年2月深圳市政府发布“ 关于鼓励科技人才建立非国有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正式取消对高科技领域私有制的控制。该指令规定允许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版权或其他财产权的形式投资于高科技公司; 与此同时,政府承诺为这些初创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一政策刺激了这一快速增长
非国有高科技企业和私人资本涌入深圳ICT行业。由于这项政策,包括华为在内的85家高科技公司于1987年成立,具有“ 民营 ”所有权(minying qiye).13
13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日)。深圳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取自 http://www.szsti.gov.cn/f/services/softscience/69.pdf。“民营企业”是指
非国有和非外资企业。
任正非是改革时代中国早期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于1944年出生于贵州内陆的一个贫困家庭,于20世纪60年代就读于重庆邮电学院。随后,他加入人民解放军(PLA)担任解放军信息技术研究部门的工程师。在防务转换项目的过渡期间,Ren于1982年从解放军复员,然后移居深圳。在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前,他曾在一家隶属于南油公司的电子公司担任经理,该公司是深圳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像过渡期间许多其他新兴私营企业家一样,任离开了他在国有企业的工作并“陷入海中”(xiahai))建立私营企业。资本家阶级的这一部分,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通常在市场改革中处于独特的有利地位。
虽然华为注册为“技术”公司,但最初它与先进的技术研发无关。与联想等其他中国ICT公司一样,华为在国际贸易中开展业务,主要从事最初几年内各种消费品零售贸易活动。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前所未有的电信网络建设的背景下,任正非后来将公司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了电信设备市场。随后,他选择成为香港电信设备公司Hung Nien Electronics的销售代理商,在中国大陆销售其小型模拟电话交换机。这笔交易已成为华为迈向电信设备市场的第一家企业。
正如Ren正确预测的那样,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电信市场的投资和用户群规模呈指数增长。电信固定资产投资从21.4亿日元激增
1987年增加了 85亿日元,增加了四十倍,固定电话用户也从390万增加到4070万(MEI,1996)。在20世纪90年代初,固定电话的初始安装费高达3000-5000 日元,电信传输设备的销售价格可能达到每个港口1000-2000 日元 .14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巨大的利润回报转过身来
电信设备部门成为改革时代最商业化和利润丰厚的产业之一。受益于蓬勃发展的国内电信经济,华为在发展初期也迅速繁荣发展。通过将进口电信设备HAX交换机高价转售给内地市场的小企业,华为在短时间内迅速从这些投机活动中积累了原始资本。
然而,华为不得不同时面对国内电信设备市场上最激烈的竞争。除了数百家中国国内竞争对手也担任各种低端进口设备的销售代理外,国外电信巨头在国家亲外商投资政策下完全占据了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随着工业化国家已经从电子交换转向全数字系统,外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先进的交换技术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相比之下,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发明了中国第一个横杆开关以来,中国本土电信交换技术一直陷入瓶颈。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电信网络容量,中国政府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选择采取三阶段政策,包括:(a)直接进口设备;
(b)技术转让和吸收; (c)自然创新
14 端口是信息传入或传出的物理接口。电信设备的价格以每端口成本来衡量。
希望中国本土企业最终能够赶上跨国巨头(MEI,1986)。
在华为进入必要的电信设备市场之前,由于政府的“技术交易市场”政策,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被外国产品所主导。1982年11月27日,中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福州引进并安装了第一个容量为10,000个港口的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中国电信网络容量从过时的机电网络到数字控制的巨大飞跃。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并增加电信进口,中国政府于1986年4月决定降低进口电信设备的关税,特别是对使用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购买外国设备的国内企业免征关税。另一方面,外国政府还寻求向中国提供慷慨贷款,以协助其供应商开放市场。这些贷款通常伴随着中国运营商从债权国购买产品的条件(Hong,et
al。,2012)。例如,1988年,加拿大政府向中国提供了一项为期20年的低息贷款,用于协助北电网络产品出口到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通过
1993年,用于购买国外数字交换机的软贷款总额为7.6亿日元
对国外贷款和技术的依赖一方面导致国内交换机制造商的产量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外国产品在中国网络基础设施中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包括农村和骨干网在内的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已被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等多家跨国公司所占据,
15 钟,M。(2002年9月11日)。中国数字交换机的历史。电信业报。取自http://tech.sina.com.cn/it/t/2002-09-11/1020137952.shtml。
美国公司朗讯,加拿大的北电,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梅农,比利时的BTM以及法国的阿尔卡特。这被称为“七个国家和八个产品系统”(qiguobazhi)的统治)。这些外国公司不仅对设备产品和服务收取极高的价格,而且还主导了中国的电信技术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同国外设备供应商控制的市场分散,中国电信运营商几乎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或产品。正如任正非所说,对于华为以及其他中国本土电信制造商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由外国供应商主导的最关键的市场环境中,这类似于入侵的时代。
清代中国的“八国联盟”。任明确认为,技术引进和采用无法使国家获得独立的工业和创新能力。因此,华为就像公司名称中的“中国能”一样,重新阐述了国家的民族主义发展话语与公司的成长使命。任志强认为,中国科技公司的崛起与过去的羞辱和打破外国巨头统治的手段密切相关。这一信念进一步巩固了华为企业文化未来发展的基石。
与此同时,除了直接进口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策制定者为技术转让做出了巨大努力,试图促进外国技术的本土化。但是,除直接销售外,外国电信公司没有兴趣将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为促进技术转让和本土制造能力,中国政府鼓励外国公司成立共同拥有的公司。但这种方法的实施成本很高。例如,中国第一家电信设备合资企业 – 上海贝尔
– 是在非常不公平的条件下成立的
与比利时电信公司BTM:中国合作伙伴不得不向BTM支付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和关键部件购买价格,以及每个电信设备生产280美元的成本(Harwit,2008)。1986年,上海贝尔推出了中国第一条数字开关S1240生产线。到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Tan,2002)。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外国资本与中国国有企业的合作是为了帮助国内企业一方面培养本土制造能力,另一方面使国家保持对支柱产业的所有权控制(Harwit,2008,第118页)。
然而,通过合资企业进行技术本地化的过程缓慢,因为核心技术以及关键组件仍由少数外国合作伙伴控制。特别是在1989年之后,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COCOM) –
一个在冷战期间受美国及其盟国控制的组织
– 对西方国家向中国的高科技出口施加了限制。虽然地缘政治紧张阻碍了中国政府从西方转移技术的努力,但它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1991年,第一台中国先进的本土数字开关HJD-04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国有企业邮电工业公司(PTIC)联合发明。这项技术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民族主义自豪感。进一步推动
该产品大规模商业化,一家国有企业集团大龙集团由八家其他国有企业集团成立。这家由国家支持的公司获得了中央政府的大量政策支持,旨在抓住这一目标
市场从外国竞争对手回来。
与国外电信巨头和政府支持的公司相比,华为在市场上完全处于边缘地位。在任正非的话中,“华为没有资本,没有技术,也没有”地位“(意思是华为是一个
非国有企业缺乏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的一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在市场上生存并快速成长?“(Cheng&Liu,2003,p.25。)华为最初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探索替代市场的战略尚未被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占据的。中国不平衡的电信市场为华为提供了发展机遇。正如赵(2007b)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改革时期电信基础设施的空前增长,加剧了网络扩张和服务提供的极不平衡的格局。这种差距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扩大。截至1993年,农村住宅电话用户仅占该国电话总用户数的18%(MEI,1994)。全国城乡电话普及率差距在1995年达到顶峰(Harwit,2008,p.163)。欠发达省份面临财政赤字和建设农村线路的投资短缺,因为国家将农村电话服务排除在政策规划和融资之外(Hong,2013,p.333)。
除了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电信服务分布的差异外,对现代化技术升级的一心一意追求也导致了国内市场的不平衡。由于本土制造商处于不利地位,中国网络扩张和服务提供的议程和模式实际上是由外国供应商控制的。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主要跨国巨头积极游说中国政府安装
光纤电缆动脉“一步到位”升级国家电信基础设施。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并获得政治绩效的“良好记录”,沿海省级政府迫切希望利用先进的国外交换技术改造现有的网络设备。但另一方面,系统网络升级的“跨越式”计划给内部省份带来了过多的财务负担,这些省份无法负担外国供应商提供的昂贵的交换系统。反过来,这种日益扩大的差距使得电信设备供应商都集中在利润丰厚的城市市场,不包括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和公共服务供应。
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寻求利润的业务战略相反,华为做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毛泽东在游击战中的军事策略的启发下,仁采取了“围绕城市包围”的战略,针对农村市场以及跨国巨头忽视的偏远省份的小城镇。此外,在分散的投资制度下,当地电信运营商和当局能够自行选择购买设备。这为华为提供了接触农村市场潜在客户的机会。1992年,公司根据欠发达地区建设的电信基础设施的需求,开始了数字交换机的创新和发展。为了满足中国独特的农村环境需求,华为通过收集当地邮电局(PTBs)的反馈和建议,启动了“双向”研发模式,研究和解决技术问题。1994年,华为推出了HONET集成接入网和同步数字系列(SDH)产品线,成为中国第一家安装长距离传输设备的公司。次年,先进的数字开关C&C08(“C”代表农村)在国内市场推出,标志着公司历史和中国的一个里程碑。1994年,华为推出了HONET集成接入网和同步数字系列(SDH)产品线,成为中国第一家安装长距离传输设备的公司。次年,先进的数字开关C&C08(“C”代表农村)在国内市场推出,标志着公司历史和中国的一个里程碑。1994年,华为推出了HONET集成接入网和同步数字系列(SDH)产品线,成为中国第一家安装长距离传输设备的公司。次年,先进的数字开关C&C08(“C”代表农村)在国内市场推出,标志着公司历史和中国的一个里程碑。
电信技术发展。
华为自主研发的数字交换技术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信系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它在国内电信设备市场上提供了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质的产品。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交换产品的成本从外国产品的500美元降至每端口25美元。核心设备和技术的低成本供应不仅加速了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展,而且使欠发达地区的用户能够更加负担得起电信服务。其次,除了华为数字交换机的大容量外,华为的交换技术还兼容多网络互操作性,易于在多种运营环境下升级和维护。
除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外,华为的巨大成功还可以归功于其独特的自下而上的市场战略,或毛泽东的“群众运动”战略。它帮助该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了一个利基市场。由于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垄断了一线电信运营商的主流设备供应,华为难以接入电信运营商。起初,Ren不得不利用个人政治关系从当地的PTB获得合同。1993年华为在浙江省小城义乌成功部署了自主研发的交换机,帮助公司赢得了声誉和认可。随后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形成。
基地”。例如,华为的主要外国竞争对手爱立信在黑龙江省只有三到四名员工从事电信网络系统的工作。相比之下,华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派出200多人到全省的县城和小城市生活和工作。这种“大众运动”战略帮助公司迅速建立了供应链。此外,该公司还选择与PTB和市政府结盟,以建立合资企业。为了获得当地政府和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华为承诺将33%的销售利润分配给当地的PTB利益相关者。这种自下而上的市场策略从根本上将华为与外国竞争对手以城市为中心的方法区分开来,帮助其在边缘化市场站稳脚跟。此外,¥ 15亿。到1998年,华为的收入已经达到
增加了六倍,达到89亿日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在
同时,该公司在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中获得了近四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了上海贝尔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自动交换机制造商(Harwit,2008)。
图2。2:1992 – 2000年华为年销售收入(人民币十亿元)
25
22
20
15
12
10
8.9
五
4.1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1.5
0.8
0.41
0.1
2.6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工业年鉴”(1993-2001)。
除其他外,华为在20世纪90年代的崛起也与国家电信设备领域的政策转变密切相关。西方在1989年发起的禁运不仅使中国国家意识到了与国家发展相关的核心信息技术的战略重要性,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公司的决心。在技术民族主义话语的推动下,华为也不断提升企业形象,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制度化“通过产业发展服务国家”的民族主义价值观(“ 政治保国” )以及“科技兴国”。 “(kejiaoxingguo)作为企业的宗旨。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民族主义话语不仅仅是一种公关战略。在整个华为的早期发展阶段,Ren一直在挑战后毛泽东的技术发展政策,这些政策将技术现代化的希望与西方先进技术的收购和本土化结合起来。在Ren的话中:
如果市场在“技术交易市场”下完全丧失,哪种技术真正掌握了?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行业的独立性将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这是痛苦的。如果没有一个独立的民族工业,就不会有一个国家的独立
1994年江泽民访问华为时,任明明明确表示,“交换设备技术与国家安全有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交换设备,那就像一个没有自己军队的国家“(Harwit,2008,p.128)。Ren的建议最终被中央领导层采纳。1996年,中国政府终止了对外国数字交换设备的优惠进口政策,同时国内厂商享受了折扣
与销售相关的税收和政府采购的优先权。根据国家的选择性进口替代政策,以大龙,大唐,中兴和华为为代表的少数国家电信设备制造商(根据这四家公司名称中的第一个特征,所谓的judazhonghua)已成功打破由外国跨国公司主导的市场壕沟。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制造的交换设备在固定线路传输领域占据了75%的国内市场份额(Harwit,2008)。华为在高科技市场取得了巨大突破,迈向了下一个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新自由主义重组中的发展困境
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ICT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0%。到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结束时,电子工业的产量达到了
101614亿日元,占国民经济的最大份额(信息产业部,2001年); 该
16 Ren,Z。(1995年12月26日)。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华为营销部门会议上的演讲。
ICT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74亿日元 ; 投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三倍。随着电信发展的蓬勃发展,电信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产量达到249.5亿日元,平均增长率为73%。特别是,中国制造的交换机产量已超过4400万个,位居世界第一(信息产业部,2001年)。
由于国家加大投资,电信网络的扩张也很显着。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安装了超过7300万条电话线,超过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电话线(Lu&Wong,2003,第4页)。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网络之一。到2000年,电话用户(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的数量已超过2亿,居世界第二位。配电盘容量也从1985年之前的400万线跃升至2000年的1.79亿线(同上)。如上所述,中国本土电信设备制造商从国家发起的ICT发展和选择性中受益匪浅
进口替代政策。然而,在世纪之交,中国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经历了大规模的新自由主义重组,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策制度的这种转变再次给本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直接改变了华为在增长模式和市场扩张中的发展轨迹。
从1998年开始,新一轮结构改革主要集中在公司化和放松管制,以推动电信部门的自由化进程。这极大地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优先权从公共服务提供转向以利润为导向的商业活动。这种变化进一步制度化了网络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城市偏见
破坏了运营商在农村电信发展中的投资激励。此外,一场主张从“电话时代”走向“后电话时代”的话语已经成为电信改革议程的主导。根据这种观点,电信发展应优先考虑提供更先进的通信服务,如移动通信,以扩大高端市场的客户基础,而不是简单的基础电话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场新自由主义重组浪潮下,中国电信发展的不平衡格局进一步巩固。“九五”期间“在每个行政村进行电话接入”的承诺最终证明是失败的。到2000年底,全国只有82.9%的行政村有电话接入,比国家目标短近20%(信息产业部,2001年)。农村电话扩张在2000年代进一步停滞,“十五”计划(2001-2005)开始时增长缓慢。因此,农村地区对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电信运营商所忽视,这进一步挤压了华为的市场增长和收入。虽然华为“从农村环绕城市”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仁的服务于交往平等目标的倡议,但市场压力加上利润激励迫使华为将重点从农村市场转移到城市地区。自1998年以来华为逐渐从中获得合同
发达地区的一线运营商,从城市需求的激增中获得可观的利润。截至1999年,华为的利润达17亿日元,远远超过其他中国本土ICT公司,并在“中国100强电子公司”(MII,2000,p.290)中名列前茅。
尽管华为以及其他中国制造商在20世纪90年代末占据了数字交换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固定线路交换机的销售利润率却在下降。固网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
相当。同时,作为新自由主义改革议程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特别努力降低电话服务费率的交叉补贴程度,以促进国内竞争。2000年,信息产业部(MII)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SDPC)和财政部(MOF)联合宣布削减50%以上的电信服务费和消除固定电话费电话安装费(Lu&Wong,2003,p.81)。日益饱和的市场以及固定电话市场利润的快速下滑促使外国制造商退出中国数字交换设备市场,并开辟新的资本积累区域。如Tan(2002)所述,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市场的扩张也受到移动网络和服务空前增长的推动。第一代中国移动通信服务于1987年在广东省启动,最初有700名用户。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计划中“所有优先事项的优先事项”(Zhao,2000,p.47)。由于移动网络的不断扩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从363万增加到8453万,1995年至2000年的年增长率超过80%(信息产业部,2001年)。截至2001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为1.260亿,超过美国,构成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群。截至2003年底,中国手机用户达到2.3亿,
虽然爆炸式的市场扩张使中国成为世界ICT行业中国本土电信设备不可或缺的增长引擎
供应商不得不面对与跨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作为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一部分,中国同意开放电信部门并开放其贸易和投资体制。例如,1995年,国务院批准了对外资开放的产业目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电信相关产品。此外,根据WTO信息技术协议(ITA)协议条款,中国承诺取消对包括移动通信设备在内的大量ICT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一规则导致大量外国先进移动通信产品涌入,当时土着公司和合资企业都没有能力生产(Tan,2002)。除贸易自由化外,中国也逐步取消了电信制造业的外资所有权控制。这些自由化政策直接使本土公司面临国际竞争。
与此同时,跨国供应商寻求将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重振资本积累的强大动力。全球领先的制造商都通过大规模并购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例如,2000年,美国的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为的子公司,成为当时中国ICT行业最大的并购交易之一。同年,阿尔卡特斥资3.12亿美元收购上海贝尔的控股股份。
其他跨国公司如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也大幅增加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资本和研发投入.17外商直接投资的参与构成了中国ICT市场结构重组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跨国商业力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国内球员的斗争纠缠不清。这样的政治
17 Liu,X。&An,J。(2001年12月18日)。国际电信巨头奋力抢占中国电信市场。经济日报。从…获得: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EC-c/87691.htm
经济动态使中国电信业在政策制定和市场竞争中出现更多冲突。这些斗争的核心是移动网络标准的部署。1995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宣布,他们将在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等欧洲主要设备制造商的大厅中采用欧洲支持的GSM标准。在国家移动通信发展计划的同时,华为还于1995年开始研发GSM设备。1997年,华为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GSM系统,并于次年初在内蒙古部署了商用网络。为了加强技术能力,华为联合了500多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并且花了不少钱GSM系统开发中的10亿日元。
但是,外国供应商已退出固定电话设备
市场开始对华为发起价格战,阻止中国企业进入新的利润丰厚的市场。由于这些外国制造商不仅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且还主导了2G手机市场,他们被允许利用手机产品销售的极高利润来交叉补贴网络设备部门的高成本。华为发布2G网络产品后,国外厂商逐步将价格降至每线900元,远低于华为每线1200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设备制造业外资激增之后,中国本土制造商在固定线路数字交换市场中所享有的成本竞争优势似乎与新兴移动通信市场无关。在2000年,
18 张,L。(2001年7月1日)。中国CDMA发展。中国商业。来自http://www.people.com.cn/GB/it/49/4695/20010601/479744.html
为了克服全球领先厂商的挑战,华为再次实施“从农村环绕城市”的战略,开拓市场机遇。具体而言,该公司发明了一种称为“边缘网络”的GSM方案。与国外产品相比,这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大规模覆盖,低成本和高速度”的优点。它还允许电信运营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被认为是“电信网络死区”的无关社区提供2G移动服务覆盖。此外,华为专为农村地区设计的GSM基站具有现场安装和部署的灵活性。该网络解决方案广泛部署在贵州,湖南,四川,辽宁等欠发达地区。尽管如此,鉴于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极高以及移动客户群较低,主要电信运营商对这些偏远地区的网络扩展没有投资要求。这种政策偏见将华为排除在主流移动设备市场之外,并使该公司陷入国内无线领域的长期亏损期。到2005年,华为以及其他中国厂商仅占国内GSM设备市场不到10%的市场份额(Mi&Yin,2005,Hong,et al。,2012,p.918)。这种政策偏见将华为排除在主流移动设备市场之外,并使该公司陷入国内无线领域的长期亏损期。到2005年,华为以及其他中国厂商仅占国内GSM设备市场不到10%的市场份额(Mi&Yin,2005,Hong,et al。,2012,p.918)。这种政策偏见将华为排除在主流移动设备市场之外,并使该公司陷入国内无线领域的长期亏损期。到2005年,华为以及其他中国厂商仅占国内GSM设备市场不到10%的市场份额(Mi&Yin,2005,Hong,et al。,2012,p.918)。
在美国政府和美国电信公司的压力下,2001年中国联通正式推出基于美国的高端市场CDMA标准,初期投资为240亿日元用于网络扩建。与开放式GSM系统不同,CDMA充电设备制造商过高
网络和手机生产的版税。因此,大多数CDMA标准专利的所有者高通公司以及其他北美许可制造商(如摩托罗拉,朗讯和北电)在中国的CDMA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封闭的CDMA系统对新的市场进入者设置了很高的障碍,
国有的中兴通讯是唯一一家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中国制造商
全系列的CDMA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包括基站,移动交换机,智能网络和移动电话。尽管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兴通讯还凭借其专利设备赢得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扩张计划的一部分。随着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兴通讯随着全球扩张逐步在CDMA市场建立了一个更好的位置。截至2000年代末,中兴通讯已成为全球CDMA市场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它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并以3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CDMA市场之首.19
相比之下,由于缺乏资金和研发投入,华为在CDMA技术方面的初步发展远远低于其国内外竞争对手。到2007年,该公司的本土市场份额不到2%(图2.2)。为了在这个利润最丰厚的通信领域中占据市场份额,华为在2000年代后期与外国制造商和中兴通讯展开了血腥的街头对战,当时华为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2008年,中国电信花费了大量1100亿日元从联通收购CDMA服务。为了
在中国电信的CDMA项目竞标中占据优势地位,
华为提供的网络设备销售价格极低,阿尔卡特朗讯20%的出价和中兴通讯价格的10%中只有1%。通过最关键的价格战,华为成功收购了中国电信30%的合同(图2.3)以及进入北京,广州,天津,上海等一些战略城市的机会。
19 中兴通讯公司历史。来自http://wwwen.zte.com.cn/pub/en/about/corporate_information/history/
阿尔卡特
中兴,32%
中兴
摩托罗拉
北电网络,17%
图2.2:2007年中国CDMA设备市场份额
其他,4%
华为,2%
阿尔卡特,22%
北电网络
华为
摩托罗拉,23%
其他
资料来源:中国电信网C114。来自http://www.c114.net/topic/614.html
中兴
摩托罗拉阿尔卡特
北电网络
华为
图2。3:2008年中国CDMA设备市场份额
华为,30%
中兴,15%
摩托罗拉,18%
北电网络,17%
阿尔卡特,20%
资料来源:中国电信网C114。来自http://www.c114.net/topic/614.html
华为从中低端产品制造商转向中国骨干网络设备供应商,体现了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结构转型中面临的两难困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
2000年代过热的电信市场扩张不仅推动了对浪费网络资源的多余投资,而且还导致电信设备容量过剩。这是华为在产能过剩危机中调整内部积累模式以重新获得国内市场地位的关键时刻。
第三阶段:在后危机时代恢复国内市场地位
鉴于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模式极不平衡以及跨国公司对本土市场的侵蚀,华为被迫“逃离”国内市场,并将注意力转向海外扩张。自2000年以来,华为的收入和利润一直受到国际需求的推动。截至2005年,华为的海外销售额达到480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58%.20此后,华为的海外销售额远远超过其国内销售额。尽管华为的内部积累稳步增长,但支持中国新自由主义的电信改革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成为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是“国内2G市场的历史性损失”完全体现了中国自由化产业政策的失败,这使得该国及其国内企业更难以扭转技术依赖(Hong,et
al。,2012,p.919)。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华为开始做出一些战略性的变革,旨在重新夺回国内市场力量,重建内部积累的优势。
首先,华为通过建立自己的全面“ICT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是继续保持在电信行业的下游地位,而是通过攀登全球价值链。华为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制造能力,并在电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 华为2005年度报告。
设备市场,ICT行业全球竞争的核心已从制造业转向网络创新。这一变化使华为在固定线路和2G移动网络时代所获得的成本效益优势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竞争力下降。这也为华为的发展战略重组提供了动力,从电信设备制造商转向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意味着华为不再局限于低端和低附加值的大规模生产,而是倾向于通过更高的技术复杂性和更全面的创新能力来扩展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该公司的战略变化符合中国政府最近的工业重组,旨在实现自我维持的创新轨迹。中国发展本土3G标准TD-SCDMA的举措体现了这种重组趋势。此举更好地被视为一种“脱离战略”,一方面培育中国本土技术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培育相对独立的国内市场来进一步促进国内企业(Hong,et
al。,2012)。虽然华为对TD标准的投资由于对这种有问题的技术的务实态度而受到限制,毫无疑问,“仅限中国的积累制度”(同上)的建立为华为和其他中国本土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以重新获得在2G时代已被割让给外国竞争对手的国内市场份额。2010年,中兴通讯,华为和大唐电信三家公司分别在中国移动TD-SCDMA市场上获得34.2%,31.0%和13.4%的市场份额,在3G市场上创造了竞争优势和全方位价值链。在这一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本土的ICT公司不仅充当了设备供应商,还参与了标准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动。这使得这些国内冠军能够将他们的角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技术 2010年,中兴通讯,华为和大唐电信三家公司分别在中国移动TD-SCDMA市场上获得34.2%,31.0%和13.4%的市场份额,在3G市场上创造了竞争优势和全方位价值链。在这一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本土的ICT公司不仅充当了设备供应商,还参与了标准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动。这使得这些国内冠军能够将他们的角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技术 2010年,中兴通讯,华为和大唐电信三家公司分别在中国移动TD-SCDMA市场上获得34.2%,31.0%和13.4%的市场份额,在3G市场上创造了竞争优势和全方位价值链。在这一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本土的ICT公司不仅充当了设备供应商,还参与了标准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动。这使得这些国内冠军能够将他们的角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技术
中国本土ICT公司不仅充当设备供应商,还参与标准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这使得这些国内冠军能够将他们的角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技术
中国本土ICT公司不仅充当设备供应商,还参与标准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这使得这些国内冠军能够将他们的角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技术
定义者。这一民族主义技术计划也使华为在战略转型中受益,以加强其作为“ICT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作用。
其次,华为倾向于实现业务结构多元化,并将业务扩展到更多与ICT相关的领域,以减少对电信网络业务部门的依赖。如上所述,华为的快速增长归功于中国电信革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推动。中国网络建设的爆炸性扩张使运营商网络业务成为公司最赚钱的部分。然而,对于日益饱和的市场而言,过度盲目的网络升级投资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运营商网络业务产能过剩的危机。此外,国家安全关切与新自由主义竞争规则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国际市场的经济和政治冲突中爆发,这导致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保护主义措施。这些因素都给华为在网络业务领域的稳定增长带来了挑战,从而促使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企业业务和消费设备领域。
在企业业务领域,虽然华为远远落后于思科这样的主要外国竞争对手,但该公司近年来通过专注于高价值行业和最具创新性的ICT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声称实力雄厚。 – 定义网络和物联网。这种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来自跨国商业阶层的资本支出增加,这些商业阶层正在呼吁建立和扩大“企业网络”以及ICT产业生态系统。正如席勒(Schiller,2014)所说,“将利润必要性与连通性相结合”的过程产生了新的商品化场所,形成并刺激了市场增长(第87页)。这个“重组”
另一方面,网络生态系统为ICT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使其成为网络“管道”的供应商。除市场需求外,华为在国内企业板块的增长也是中国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的结果。特别是在爱德华・斯诺登的启示之后,网络安全已成为中国重塑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产业战略的关键问题。政府选择用公共安全,金融,交通和能源等战略部门的国内公司取代外国供应商,以确保国家对骨干网络和信息的控制。由于采取了这种保护主义政策,华为很快就以牺牲外国竞争对手的利益为代价获得了本地市场份额。2015年
自2012年以来,华为积累的另一个重大变化表现在于其对消费设备业务部门的战略重点。正如席勒(2014)所述,消费者设备对网络商品链的重组产生了巨大影响。消费者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服务访问的需求产生了新的有利可图的资本积累网站。与其他建立在庞大用户基础上的全球领先品牌不同,华为仅在2003年开始其手机制造业务。在华为创建自有品牌的消费设备之前,该公司主要扮演全球领先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角色。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品牌以及沃达丰,电讯盈科和Emobile等主要电信运营商。早期中国移动通信的爆炸性扩张
21 华为2015年度报告。从…获得
http://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ORATE/PDF/annual-report/AnnualReport2015_en.pdf
2000年代,TCL,海尔和联想等众多中国国内电子制造商纷纷涌入手机市场。然而,这些国内制造商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部件并将其组装成品牌最终产品的做法,这些产品使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下游地位。相反,华为与同行厂商建立了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自2012年以来,由于其运营商网络业务部门面临严峻挑战,华为一直致力于开发自有品牌的消费设备。除了先进的硬件制造能力外,华为还利用其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的创新。而不是提供低利润的“廉价”设备,该公司决心在最近几年重新关注高端市场,以建立一个全球知名品牌。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力与强化营销策略相结合,使公司在消费设备市场迅速扩张。从2012年到2015年,销售收入
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的增长¥ 48.376十亿在2012年至¥ 129.1十亿在2015年,这已经成为了公司的收入和profit.22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到2013年,华为是全球三星之后的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和Apple。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主要促成了华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该州的“脱钩战略”,华为与其他国内新人,包括OPPO,vivo和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超过56%的市场份额.23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为华为和华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其他国内球员赶上并培养竞争优势。它不仅使华为能够围绕消费者需求设定重组速度,而且还重新定位了公司的内部
22 同上。
23 King,H。&Yan,S。(2016年8月25日)。这些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中国击败苹果。取自http://money.cnn.com/2016/08/25/technology/apple-china-smartphone-rivals/。
积累模式通过利用国内需求驱动的增长模式。
0.26
56.99
15.26
0.2
48.38
11.53
其他
消费者企业商务运营商网络业务
27.61
2.93
74.69
9.2
300
250
129.13
350
图2.4:2012年至2015年华为业务板块收入(人民币十亿元)
450
400
5.97
100
232.31
50
0
2012
2013
2014
2015年
191.38
166.51
160.09
150
200
资料来源:华为年报(201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