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业内幕第(五)章 硝烟弥漫的互联网市场


腾讯创业内幕第(五)章 硝烟弥漫的互联网市场

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每种业务都有很多竞争者。腾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以来,同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都进行过“会战”。“会战”中,腾讯凭借腾讯QQ的客户支持,往往能在新行业中迅速站稳脚跟,并迅速发展起来。

门户网站奥运之争

学者将现在的时代定义为“信息爆炸时代”、“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经济时代”,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量巨大,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凸显自己,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人气”。

对于一个互联网站来说,人气就是流量。流量,从互联网产生以来,就是衡量互联网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流量代表着自己的服务是否为用户所接受,是否已经吸引了用户的注意。一旦某个网站有了巨大的流量,就意味着这家互联网公司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广告在互联网公司的收益中占据很大比重,而广告主决定是否在某网站投放广告、投放多少钱的广告,就和该网站的流量直接挂钩。

流量对门户网站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代表着一个门户网站的影响力。腾讯在开设自己的门户网站QQ.com之后,自然想方设法提高流量。它采用的办法是将门户网站和QQ捆绑,每当用户打开QQ时,就会自动弹出腾讯的迷你首页,这让腾讯的门户网站上线后一两年的时间内,就有了巨大的流量。2006年年底,腾讯已经超过了搜狐、新浪,高居门户网站流量第一宝座。

如此辉煌的成就背后,却透露出不利的信息:虽然腾讯的流量位居首位,但是广告收入却不是第一。究其原因,就像很多批评者所说的:腾讯的流量有被动流量,这是广告主对腾讯心存疑虑的主要原因。

马化腾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继续保持网站流量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其他方面。

门户网站的本质是媒体,媒体争胜的关键是什么?内容。快捷的资讯和深度报道,是一家媒体兴起的原因所在。但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门户网站只有转载权,没有新闻发布权,这使得腾讯很难做出自己的风格。

受到限制的腾讯就像是一座休眠火山,等待一个机会实现最大的暴发。几年之后,它终于等到了机会:世界杯和奥运会。

2006年,世界杯来到亚洲,当世界足球豪强在赛场上决战的时候,场外的媒体大战早已经开始。

腾讯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从2006年6月1日开始,腾讯便开通了新的迷你首页。这款迷你首页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屏专门为世界杯量身打造的页面,网友只要一打开页面,就会看到当天赛事精华、新的赛事信息、赛况和名家点评等内容。

腾讯对新设计的首页相当自信,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的时候预测说:

“腾讯网世界杯迷你首页的曝光量估计将达到每日5500万次左右,估计世界杯比赛期间,40天的时间内,腾讯网的世界杯迷你首页的曝光量将超过22亿次,我们预测它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曝光量最大的单一世界杯新闻页面。”

后来的数据显示,第一次参与世界杯报道的腾讯,取得了第二名的好

成绩。

2006年韩日世界杯就像是一个操练场,真正的战场还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世界杯刚刚结束,经过短暂的修整,腾讯马上投入报道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中。2007年7月5日,腾讯发布了“2008,你的网络主场”奥运报道战略,同时组建了超过600人的庞大的奥运报道团。在奥运会报道权的争夺上,腾讯取得了和游泳、体操、乒乓球、举重、羽毛球等项目的合作,五支队伍夺取奖牌后,将在腾讯上首先发布消息,夺金选手将在现场第一时间接受腾讯的采访。此外,超过100名奥运代表团主力成员在腾讯开博,撰写“奥运生活”,提升腾讯的流量和人气。

为了表示对奥运会的重视,马化腾第一次高调地在公司立下军令状:

腾讯网要在奥运会报道中夺取流量第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腾讯投入超亿元,购置了大量服务器设备,建立了庞大的原创队伍。除此之外,腾讯频频出击,不仅与新华社合作推出新华·腾讯奥运快讯,还与全国11家主流媒体的都市报共建奥运快捷报道联盟。

奥运会是千载难逢的增加门户网站流量的机会,在腾讯磨刀霍霍的时候,搜狐和新浪等门户网站也在厉兵秣马。搜狐CEO张朝阳向外界表示:搜狐的奥运新闻将比其他门户网站快60秒传到用户那里。但是,腾讯的测试结果显示,腾讯将奥运新闻传送到用户桌面只需要短短的30秒,彻底颠覆了张朝阳的“快60秒”的说法。

奥运会结束后,各大门户网站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时,非常具有戏剧性:搜狐、网易、腾讯和新浪互不相让,都宣称自己是第一。腾讯援引来自权威统计机构Alexa和尼尔森的数据: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获知首金的18~30岁的网民中,58%是通过腾讯获知的,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位居第二的新浪。另外,奥运会期间,中国四大门户网站的流量排名中,腾讯一直稳居第一。

面对腾讯公布的漂亮数据,新浪请出调查机构China Rank,证明新浪奥运频道的独立访问用户数量和页面浏览总量都要超过其他三家门户网站。

与此同时,搜狐也通过数据宣称:搜狐以超过第二名8%的优势被网友选为奥运期间最常使用的网站。

对于这种混乱的局面,专业人士认为:奥运营销是对各门户网站综合实力的大检阅,所以每家门户网站都输不起。各门户网站之所以援引各方数据显示自己是“第一”,最大的原因是奥运会影响力巨大,能给门户网站带来人气。

世界杯和奥运会报道虽然结束了,但腾讯和新浪、搜狐的门户网站地位之争并没有结束。腾讯正是通过报道这两次大型体育赛事,提升了门户网站的影响力,向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大踏步走去。

电子商务混战

2000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在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阿里巴巴和淘宝最引人注目。面对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马化腾保持着一贯的稳重,直到2005年底他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将腾讯的电子商务上线。此时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模式已经成熟,腾讯如何同各方英豪争夺天下呢?

如今的腾讯,已经是公认的互联网至尊。马化腾步步为营,从即时通讯开始做起,然后逐渐向外开拓市场。经过几年的观望,马化腾决定建立自己的C2C平台,加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混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已经确定了几个模式:B2B、B2C、

C2C。

B2B指的是商家和商家之间建立的买卖关系,是企业间的交易。例如我们在肯德基中只能买到百事可乐就是因为双方签订了合作合同,在竞争加剧的现代社会,商家们只有通过各种合作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B2B公司就是为商家提供合作的平台,中国的B2B公司以阿里巴巴为代表。

B2C指的是商家直接将商品卖给客户的模式,是企业对个人的交易。例如我们在网上邮购产品就属于B2C模式。当当网和卓越网是中国的B2C公

司代表。

C2C指的是客户将自己的东西放到网上去卖,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中国的C2C公司以淘宝、腾讯的拍拍为代表。

这三种商业模式同时起步,后来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尤其是C2C市场,更是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最著名的混战。

1999年,邵亦波回国,他当时26岁,已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MBA。

邵亦波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易趣网,拉开了中国C2C市场的帷幕。后来,邵亦波谈到自己创业的灵感时说,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将自己用了两年的电视机放在ebay上去卖,结果原价500美元的电视机居然卖到了550美元,这让他从中看到了广阔的商业前景,于是他一直思索应该回国开办一家类似于ebay的C2C网站。

易趣成立初期,邵亦波和谭海英从美国波士顿银行和万通集团拿到了4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1999年8月18日,易趣网开通。一个月之后,易趣网的注册人数达到了2万人,登录商品超过了5000件。10月16日,即易趣网成立两个月的时候,这个数字变成了41000人和21800件。11月,日新月异的易趣网又获得了第二笔风险投资650万美元。2002年10月,易趣网再次引进了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1年,互联网寒冬来临,为了摆脱亏损的局面,易趣开启了收费模式,向网站的卖家收取每件商品1~8元不等的登录费。当时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易趣一家独大,收费政策没有受到任何抵制。收费以后,易趣竞标商品每日出价数从收费前的2800次攀升到一万次,且以20%的速度每月递增。

2002年9月1日,易趣开始向卖家收取新的佣金,在易趣网登陆的商品需要缴纳登录费、粗体显示费、网上成交费、交易服务费和低价设计费五项费用。易趣借此机会向赢利迈出了重要一步。

同一年,易趣获得了ebay3000万美元的注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

2003年,急于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大展拳脚的ebay出资1.5亿美元,全额收购了易趣,改名ebay易趣,并表示将在18个月内垄断中国C2C市场,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顿时感到阵阵寒意。

就在ebay全面进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时候,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投资4.5亿元创办淘宝网。为了和已经在电子商务市场征战多年的易趣争夺市场,马云对外宣称“淘宝网3年不收费”,免费策略马上使淘宝网迅速蚕食易趣的市场份额。

2004年7月,淘宝周年庆典上,马云对外宣称,淘宝在个人交易的众多关键性指标上都超过了易趣。据Alexa统计,淘宝网的全球排名已经达到了第18位,超出了易趣网。

2004年2月,易趣调整收费政策,降低了商品登录费用,这是易趣采用收费策略后的第一次让利,易趣分明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淘宝的压力。

2004年9月17日,易趣接入ebay的全球交易平台,平台对接之后易趣损失惨重,商品数量下降到不足30万件,很多重要客户流失,市场份额已经由80%下降到不足50%。

2004年11月12日,ebay易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邵亦波卸任,易趣日常工作由郑锡贵负责。邵亦波将工作重点从公司运营管理转移到eaby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上。但是易趣作为eaby的中国公司,邵亦波担任的职位只能算是闲职。经此明升暗降,易趣创始人已经被彻底架空。2005年5月11日,易趣再次宣布,下调登录费、月租费,但溃败之势已难以逆转,eaby

“18个月内占领中国市场”的豪言成了空谈,淘宝已经顺利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易趣下调价格后,淘宝马上作出回应。2005年10月,马云对外宣布,将对淘宝网追加10亿元投资,同时将免费延续3年。eaby易趣和淘宝之间的战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如果易趣不跟进,将继续丢失市场,如果跟进,对公司财务将是重大的挑战。媒体紧盯易趣的反应,易趣高官接受采访的时候宣称,易趣不会改变收费策略。但是在2005年12月20日,ebay易趣还是不得不宣布:从即日起,易趣将实施“免费开店”,为网上卖家提供一条

“零成本销售渠道”。

ebay易趣的调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经过认证的客户可以免费在易趣开店;二、以仓储式登陆店铺商品将无须支付任何登陆费用;三、所

有仓储式商品将与竞价商品和定价商品一样,在易趣的搜索结果中显示。

显然,ebay易趣已经承认收费策略失败,将调整策略和淘宝再战。

在淘宝看来,ebay易趣的调整如画蛇添足。在同一天公布的年度财政报表中,淘宝称自己已经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70%。马云说,与ebay易趣的“游戏”已经结束,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美国的ebay。

就在淘宝为打败ebay易趣踌躇满志之时,它隐隐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腾讯来了!

从互联网高速发展开始,中国互联网公司就感受到了温顺“企鹅”的凶猛,而腾讯将加入C2C市场,势必引起所有人的警觉。

2005年7月,腾讯对外宣称将在近期推出商务电子平台,腾讯C2C平台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其网页截图已经在网上曝光。

腾讯之所以要介入电子商务的混战,是因为马化腾对未来的预测,他说:“中国互联网3年之内的主流是互动娱乐,但10年之内的发展主流应该是电子商务。尽管目前C2C市场上易趣和淘宝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但是腾讯有信心做好电子商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平台,做电子商务应该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马化腾同时强调说:“腾讯建设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会跟易趣和淘宝硬拼,我们的预算也并不庞大,只是服务于QQ即时通讯平台的用户,以增加他们的黏度。”

2005年底,中国C2C市场进入群雄逐鹿时期。一边是淘宝和易趣捉对厮杀,种种迹象表明,淘宝即将胜出。另一边,腾讯和当当拍马赶到,希望借助各自的优势在C2C市场冲出一条路,毕竟C2C市场是潜力极大的市场。2005年末,一切似乎都在预示,混战将在新的一年降临C2C市场。但是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混战并没出现,淘宝一枝独秀,君临天下。

2006年的C2C市场,让专家大跌眼镜。当当的C2C业务当当宝开通仅仅几天便天折;一拍网在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关闭;eaby易趣改变竞争策略后不见起色,一蹶不振,将C2C市场第二名的位置拱手让给腾讯的拍拍网。

所有事件都说明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适者生存。

C2C市场的几个争夺者中,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当当网的当当宝。2005年当当网即将进入C2C时,联合总裁之一李国庆说:“C2C市场的技术要求不高,对当当网来说并不复杂。当当宝开通后,普通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广大网商也将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目前,虽然C2C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我们还是有信心解决困扰网商的结算、物流等问题。当当网的目标是成为中国B2C和C2C领域的第一。”

李国庆此语一出,引起轩然大波。2006年1月8日,在众多人的关注下,当当网的C2C平台——当当宝正式上线。李国庆宣称:依靠当当网的强大品牌影响力,他们预测第一周当当宝的注册用户数将超过5万,登陆商品将超过200万件。

后来事实证明,李国庆过于乐观了。开张仅三天,当当网忽然宣布:当当宝因故障停运。就在外界对当当网此举感到困惑时,当当网选择了沉默。直到3个月之后,当当网的另一位联合总裁俞渝宣布正式停运当当宝项目,并表示:“做出这样的决定当当非常痛心,之所以停运是因为当当宝上出现了很多违规商品、四道贩子以及部分商家定价过高,不符合当当网的定价策略。”当当宝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来,糊里糊涂地走了。这让很多希望看到当当宝和腾讯拍拍混战、争夺C2C市场的业内人士感到费解。

与之相对,腾讯的脚步要踏实许多。拍拍网自2005年9月12日开始营运以来,上线百天便进入“全球网站流量排名”500强,创下了电子商务网站入围全球网站500强的最短时间纪录。

拍拍网随后发展迅猛,2006年3月,拍拍网注册卖家总数超过100万,注册用户总数超过了900万,现在商品数超过了200万件。

权威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拍拍网上线一年后,迅速占据了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14%的份额,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二虎相争的局面,形成了和淘宝、eaby易趣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腾讯自然不会放弃这项业务。在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熟之后,腾讯启动了该项目,并迅速和淘宝、ebay易趣一起成为领跑者。

“二马”相争

互联网领域发展迅猛,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互联网公司最有效的工具是“免费”。淘宝之所以能战胜eaby易趣,就是因为它采用了免费策略。

但是商家最大的目的是赚钱,如果始终没有利润,企业如何发展?2006年,淘宝在占据中国电子商务70%以上份额以后,决定推出竞价排名服务“招财进宝”,以期扭转公司财政亏损的局面。

“招财进宝”推出后,淘宝方面解释说:它是淘宝经过半年时间研发出来的,目的是为那些愿意通过付费推广而获得成交的卖家提供一种增值服务。

“招财进宝”实施的方法是:卖家根据自己的“招财进宝”页面上出售单个商品的利润情况,与淘宝网按照协议约定支付一定的费用,并根据实际成交量向淘宝支付费用。

虽然淘宝煞费苦心向用户作出解释,但效果甚微。“招财进宝”上线以后,受到用户的抵制,淘宝陷入信任危机。

从5月10日“招财进宝”发布开始,非议四起。随后,淘宝用户此唱彼和,很快便形成了一股讨伐的声势。淘宝用户最不满意的是,2005年10月淘宝做出了“继续免费3年”的承诺,如今出尔反尔,太没有信誉。

在众多抗议声中,有一个叫《山谷中的野百合也要有春天》的帖子受到热捧。这个帖子指出:淘宝的“招财进宝”表现了淘宝的一贯思维方式,在淘宝看来,厂商和大厂家利益至上,而占淘宝会员90%的则是应该被忽略的弱势群体。

此观点受到小用户的认同,他们迅速结成同盟,组织店主联盟与淘宝相抗衡。店主联盟的盟主叫王先标,是在校大学生。他2000年开始在易趣开店,2003年,因为易趣强制改版搬到淘宝。2006年5月23日,店主联盟正式

提出抗议,要求淘宝遵守“3年免费”的承诺,或者将“招财进宝”的商品先放到普通商品下面进行试验。

面对声势浩大的店主抗议,淘宝动用尚方宝剑:删帖、封店。5月23日,店主们发现抗议淘宝的帖子一夜之间凭空消失,而同时所有支持“招财进宝”的帖子都被加精。淘宝还对加入店主联盟的店主封店,盟主王先标自然是首要目标。由于管理层的封杀,店主只能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据王先标说,仅他知道的被封杀的店面就有20多家。

淘宝对弱势群体的高压,引起了更多的反抗。店主联盟建立了一个网站,起名叫“反淘宝”,征集店主签名。5月25日,店主联盟发动罢市签名活动,并决定在5月30日开始提取支付宝中的所有现金。6月1日,在店主联盟的倡导下,淘宝店主不再登陆淘宝。50件以下商品的店铺,下架店铺中的商品;50件以上商品的店铺,拒绝卖商品。

面对此信任危机,此前一直稳坐军帐中的马云坐不住了。他在5月29日凌晨发表了一篇名为《马云:谈谈拥抱变化》的帖子,帖子中详尽解释了店主“罢市事件”并对所有店主致以最真诚的道歉,声称这场灾难是淘宝和卖家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对推出的新产品没有做好解释工作。

马云的帖子暂时缓和了双方的矛盾,店主都在观望淘宝的下一步行动。5月31日,淘宝宣布将向2000万用户开放投票,决定“招财进宝”的去留。6月10日12时,在浙江省东方公证处的监督下,网友公投正式结束,投票结果是127872票赞成取消,占投票人数的61%。

民意如此,淘宝自然不能倒行逆施,6月12日12时,淘宝正式停止“招财进宝”服务。

在淘宝“挥剑自宫”的时候,腾讯并没有袖手旁观。5月中旬,淘宝的“招财进宝”刚刚面世时,腾讯拍拍网就高调宣布:拍拍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免费电子商务平台。此意自然是针对收费的淘宝而言,拍拍迅速制订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挖墙脚”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免费进行到底”。在政策方面则包括:在腾讯拍拍网首页显著位置设置“淘宝店主搬家签到处”;“搬家就送推荐位,开张就送大红包”;直接将淘宝的信用度转移到拍拍网。

腾讯抓住淘宝收费的时机主动出击,对准淘宝的要害痛击。在“搬家”活动中,卖家只要导入淘宝C2C交易平台的参考指数,就有机会获得免费的黄金位推荐。此举一出,淘宝卖家蜂拥而来。

腾讯拍拍趁对方立足未稳,首先出招的方式引起了马云的强烈不满,他甚至认为,一系列针对“招财进宝”的行为都是腾讯在背后搞鬼。“很明显,这其中一定有对手在背后做小动作。”马云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马云还解释说,这段时间他一直待在淘宝论坛中暗中了解卖家意见,虽然在网上罢市的店主数量达到了6000多名,但是很多网址都是重复使用的,而且大多数都来自深圳和上海。

马云此话一出,矛头暗指腾讯和网易,双方顿时剑拔弩张。

正当马云将话锋指向马化腾的节骨眼上,5月30日,一个名为“雷媚”的ID发了一个题为《原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这么来的》的帖子。帖子是一份完整的合同,内容是腾讯雇佣德盛嘉会公关公司打击淘宝,“策反”淘宝用户将网上店铺开到腾讯拍拍网。

在这份所谓的“公关代理协议”中,签约双方对活动细节策划相当到位,甚至连公关公司的地址、电话都相当详细。协议中这样写道:甲方授予一方作为甲方论坛公共传播的代理公司,在淘宝网、天涯论坛以及其他网络论坛中做文章,主要围绕淘宝网强行收费、用户强烈反对、淘宝网不守承诺等方面展开。

此帖子出现在网上,马上引起了腾讯和淘宝双方的论战。腾讯首先否定了帖子中内容的真实性,随后在采访中直指淘宝:是对方在搞鬼。腾讯公关经理刘畅表示,关于腾讯雇佣公关公司攻击淘宝的事完全是子虚乌有,这件事是竞争对手在背后操作,腾讯司法部已经做了证据保存,将在合适的时间用法律手段解决此事。与此同时,与此事牵连在一起的德盛嘉会公关公司也表示:网上的合同显然是一种诬陷,我们只是拍拍网的日常公关代理,不可能做攻击竞争对手的业务。

就在腾讯极力否定此事的真实性的时候,他们收到了淘宝就此事发来的声明,声明如下:

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早已知道,而且我们相信淘宝网的会员也会作出自己的判断。我们欢迎任何公司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并一起共同培育壮大这一市场,给更多的网上购物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诚信,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某些公司以异常恶劣的手段去欺骗、误导众多网上购物用户,搅乱市场秩序。人们难以相信这样的公司,能够基于为会员真正服务的心态去从事电子商务,去推动中国网上购物健康发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螺旋上升,淘宝网尊重每一个会员对淘宝网的任何意见和建议,但是淘宝网绝不允许害群之马以“会员”的旗号行无耻之事,以建设的幌子做投机和破坏的阴谋。

玩火者必自焚。

恳请同行们一起以健康的心态共同培育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淘宝网同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接到此声明后,腾讯迅速作出回应,发表声明批评淘宝网炮制匿名文章《原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这么出来的》,腾讯的声明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

论坛中文章所指腾讯拍拍网和第三方合作策划公关攻击淘宝网的行为纯属造谣,文中所引的商务合同也漏洞百出。匿名攻击的行为恰恰证明了造谣者心虚,不敢坦然面对质询。二、此事件对腾讯的公司形象已经造成了极大损害,腾讯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经此一战,两个惺惺相惜的对手已经形同陌路,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胜者。淘宝和腾讯都遭受了形象损失,这对双方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越做越大,双方的争夺必将加剧,至于未来鹿死谁手,到目前为止,还无人能够看清。

首战微软

如今的腾讯即时通讯技术,已经“一览众山小”,但是在它成长的过程

中,也遭遇过很多对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微软的MSN。

其实,腾讯和微软在很多方面比较相像,它们最擅长的都是迅速学习新技术,迅速提高。腾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互联网豪强试图和它一决雌雄。

不过,还没有一家公司对腾讯QQ构成过威胁。但微软不一样,它直接用MSN 挑战QQ,试图打破腾讯QQ对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长期垄断。

在面对MSN的挑战之前,QQ曾经遭受过三次考验。前两次是创业之初的PICQ和网际精灵,第三次是ICQ。

腾讯创业初期的即时通讯软件叫OICQ,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OICQ并不是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件,在它之前,PICQ曾经风靡一时。后来王先在2000年初收购了它,但是当时业界人士还没有摸索出可行的赢利模式,所以PICQ很快便被放弃了。

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的第一个对手就这样“自废武功”,退出了竞争。第二个对手是国际精灵。当时,国际精灵陷入网络游戏领域的多元化困境中,对即时通讯软件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将中国即时通讯的广阔市场让给了腾讯,最终OICQ不战而胜。

随后,OICQ的“师傅”ICQ来到中国发起挑战,最终因为ICQ被美国在线收购,腾讯躲过一劫。

腾讯QQ经历了三次考验,在竞争中逐渐成熟起来,成为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绝对领袖。

就在这时,微软MSN来了!

微软并不是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在此之前,它所到之处,刻满了互联网公司的墓志铭。在中文平台市场上,由中关村天才程序员王志东领衔的四通利方与微软正面对决,最终只能饮恨沙场。金山公司虽然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但并没有获得多少市场份额。

微软所到之处,携免费和捆绑销售两种利器,无往不胜。此次和腾讯QQ对决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业内人士拭目以待。

腾讯QQ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耕耘十几年,有极高的人气,但是有浓重的培育市场的意味,这一点,和金山相似。在这种背景下,一封模拟比尔·盖

茨口吻的信在网上流传,在信中,作者着重感谢马化腾对中国市场的培育。

马化腾分明感受到了压力,在2005年的一封内部邮件中,他说:“近来,微软已经正式进入中国增值服务市场。微软是一个理应受到尊敬的、强有力的对手,我们必须非常非常重视它。”

强大的MSN进入中国市场,腾讯只能与其正面交锋。为此,马化腾使出了不少招数。

第一步是扩充自己的人才储备,而马化腾看中的人才是微软MSN全球产品经理熊明华。

熊明华,1987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后来进入中科研下属的汉京公司担任开发部经理。1991年,他来到美国,就职于IBM,1996年进入微软。在微软,熊明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Java VM。随后他又参与了几个项目,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对MSN的开发,使他成为微软MSN全球产品经理。腾讯在和微软MSN对决之前,首先想到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马化腾策反了熊明华,同张志东一同担任腾讯的联席首席技术官。

2006年,在腾讯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熊明华播放了一段解放战争时期中三大战役的纪录片剪辑。从那时开始,腾讯将未来即时通讯的用户群体划分为办公室、家庭和学校三大类,熊明华认为,未来几年腾讯和微软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争夺这三方面的用户。

这三类人群中,腾讯处于劣势的是办公室人群。据权威机构的统计,

2005年即时通讯办公室用户人数为2000万,腾讯的使用比例是47%,而MSN使用人数占53%。与之相比,另一项统计数据显得格外触目惊心:MSN新增的用户中,95%来自腾讯QQ丢失的用户。

一位腾讯内部的人士说,虽然腾讯QQ是目前中国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但是大约有一半的用户使用多种即时通讯软件,属于忠诚度较低的用户。“我们和微软将就这一部分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以争取用户的绝对忠诚度。”

面对MSN,熊明华将是腾讯的最大利器,他将领导QQ和老东家进行一场战役。

做到知己知彼以后,腾讯实施了第二步计划。2005年春,腾讯宣布收购博大,博大张小龙和他的20多名员工成为腾讯广州分公司的员工,张小龙担任腾讯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张小龙,199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华南分部。张小龙也是广州互联网的超级元老,他和另一位化石级人物吴锡桑是好朋友。

吴锡桑2000年拿到海外技术签证,离开广州博大公司的时候,向公司推荐了张小龙。那时,张小龙已经写下了Foxmail,正赋闲在家。博大的母公司不仅看中了张小龙本人,对他的Foxmail也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花1200万元将张小龙和Foxmail一起买下。一夜之间,他便成了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电脑报》的编辑廖丹更是称张小龙为第二代程序员的标志,张小龙的声望直逼第一代程序员的领军人物求伯君。开局虽好,但张小龙却并没有扬帆远航,走上成功的道路。博大盲目扩张,很快便陷入被动中,张小龙临危受命,接替朱粤担任公司总经理,但公司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

腾讯之所以买下博大,看中的是Foxmail的技术和客户。马化腾意识到,腾讯的邮箱技术和微软、雅虎、新浪存在不小的差距,而收购博大将弥补这个差距,提升QQ的品质。

腾讯虽然贵为国内即时通讯老大,但是企业级即时通讯和邮箱技术却相对薄弱,Foxmail作为唯一能和微软、雅虎电子邮箱系统抗衡的软件,可以提升公司的技术,是一次扩展产品线的有益尝试。

收购博大,不仅可以拥有Foxmail,同时也拥有了Foxmail的500万用户,而这些用户都是高端的商业用户。与MSN相比,QQ的用户群定位偏重中国本土化、年龄较低的用户,这类人群的特点是愿意去结交一些陌生人群,而MSN的用户主要是和熟人沟通。

腾讯收购博大后,开始实施在软件端给予微软打击的狙击计划。2006年春天,腾讯推出了免费邮箱Min Fox,它是一种处理邮件的新工具,包括了新邮件的通知提醒功能,同QQ相似,只要用户有新邮件,就会第一时间看到弹出的小窗口。Min Fox支持设置多个邮件账号,同时管理多个邮箱。

腾讯的这款新工具初看上去和微软的MSN一样,但在设计理念上还是有区别的。腾讯Min Fox的特色包括“对新邮件及时提醒,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邮件删除操作;提供对新邮件的快捷阅读、回复、转发”等等。而在开发的过程中,腾讯对MSN Messager所提供的Hotmail邮件工具有针对性的改进。Min Fox是在Foxmail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但Foxmail侧重于本地邮件管理,而Min Fox侧重于新邮件的及时处理,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符合腾讯的整体形象。

但是,这款被改进了的新工具虽然融合了微软软件的思维和以张小龙为代表的本土开发者的智慧,进人市场后,却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从目前来看,这款新工具将何去何从还无法定论。之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是因为即使有张小龙和熊明华这样的技术团队加入,腾讯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成长为有深厚积累的软件公司。腾讯和微软的第一回合以腾讯失败告终,也在情理之中。

腾讯和微软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拉开大幕。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形象代表之一,和微软的战争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实力。

QQ对决MSN

2006年5月,深圳天气逐渐热了起来。但是,一条消息就像一盆凉水浇下,让马化腾感到身上一阵阵寒冷。

5月11日,微软互联网事业部——MSN宣布将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新公司,把MSN正式引入中国。一场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截至2005年,根据权威数据的调查,在中国,共有710万人使用MSN和Hotmail的中文版本。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的胃口岂止如此,微软在经过前期试水反映良好之后,决定全面进军中国互联网市场,在即时通讯、邮件、搜索、网络游戏等方面全面发展。微软显然不满

意目前中国门户网站三国争雄的局面,要来一次四方混战。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微软采用了在中国并不常用的策略:

内部创业。它将MSN事业部独立出来,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并提拔有中国市场经验的罗川担任公司总经理。

罗川是一个传奇人物,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他的英语口语非常好,在校期间多次为微软在北京的活动担任翻译。在此期间,他还担任过比尔·盖茨的同声传译,这次工作经历使他顺利进入微软中国分公司工作。

当时的微软在北京只有一个小办事处,开展营销、服务、支持等业务。

2000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罗川成为首个被选送去微软总部接受在职培训的中国员工。学成回国后,他开始担任微软大中华区总经理和中国区总经理的助理。2002年3月,罗川在微软内部创业,策划 MSN的中国业务。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QQ曾经引领时代风潮。网络游戏风行之前,上QQ聊天几乎是上网的唯一理由。但是也正是因为QQ的这一功能太过强大,QQ经常被看成是只是上网聊天的工具,缺乏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特性。

MSN相对于QQ的优势在于,中国企业对QQ的内部使用存有疑虑,这可以从很多企业规定员工不允许使用00中看出。MSN则不同,它的软件体验、国际化形象,吸引了大部分白领,这也给那些禁止使用QQ但需要和外部沟通的企业提供了另一个选择。正是因为MSN有这一优势,罗川才定下心来专心做MSN。事实证明,罗川的判断完全正确。没过多久,写字楼办公桌面上的主导,已经从“加我QQ”转变成“加我MSN”。

不过,中国市场的MSN仍然存在问题。由于服务器在遥远的美国,MSN登录不顺畅,甚至时常掉线,这让使用者感到苦恼。罗川领导的公司虽然并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也仍然让腾讯倍感压力。腾讯马上作出回应,2004年推出了一款Tencent Messenger(简称TM),并且邀请同样有微软、金蝶等国内知名软件公司从业经历的湛伟标担任部门经理。

从TM的产品定位来看,它显然是针对微软MSN设计的产品。腾讯原

有QQ和RTX两个即时通讯产品线,分别针对个人和企业市场,而TM针对的细分市场是商务人群,腾讯此举就是为了对抗MSN。

推出TM的时候,马化腾信心百倍,但是没过多久,他便感受到了挫败感,即使腾讯在不久之后将它和Foxmail合并,也没有扭转不利局面,这个部门最终于2006年解散,转型成立了腾讯电子商务部门。

TM失败后,有人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它只是QQ的改良版本。至于为什么不做新的即时通讯软件,马化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这就好像是火车头,给它换发动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只能从外部进行局部改进。在连续收购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对抗微软MSN均告失败之后,马化腾意识到,他所采用的对抗策略是错误的,不应该用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对抗微软擅长的业务。于是,他转变思想,开始用自己擅长的策略和微软对腾讯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就,有一个法宝就是小步快跑快速滚动,马化腾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可以很快,比如星期六看到用户的反馈,下星期一就做好了,就可以推出去了,小步快跑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断传输这样的观念,一定要小步快跑,一定要在快速运营的方式上做产品。做互联网服务本身就有部分传统软件的性质,有大版本的不断更新,有主力部队,一旦用户反映不好,看到有什么好的创意,要抓紧去试。”转变了思路的腾讯首先从有把握的市场做起,在马化腾看来,一开始就细分用户群,分产品特点去做,是错误的思路。现在的思路应该是:用功能性的诉求赢得用户。

腾讯首先从文件传输入手,这是所有即时通讯软件的最基础的应用部分,经过改进的新软件容量大、传输速度快,这两项优点使QQ文件传输赢得了足够多的口碑。

腾讯还对用户群进行了逐步的区分,一点点的试验,用逐步改进策略将用户分群。比如在办公环境下不适合用的一些应用,腾讯就会去除这些服务;再比如,将一些QQ增值服务做成插件,用户什么时候想要使用随时选取,不要的话可以不安装。马化腾从创业最初形成的客户体验意识,让腾

讯逐渐赢回了市场,逐渐赢回了部分对抗的主动权。

经过和MSN长期的对抗,马化腾也逐渐找到对手的弱点。MSN虽然拥有雄厚的资本优势和技术支持,但是它将所有的增值服务外包,这项措施虽然给它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却也使MSN陷入落地无根的境况。

很多人认为腾讯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占有率,但马化腾从来不这样认为。他解释说:“其他企业可以通过一个新项目,把你的市场占有率弄低,但是随着中国即时通讯用户的增加,腾讯也可以从原有的用户群渗入其他公司的用户群中,从而增加自己的市场,从这一点上看,市场占有率并不重要。”

马化腾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腾讯正是用自己的优势赢回了市场,成功地阻击了微软的全面进攻。

MSN在国际市场的遭遇也说明了马化腾判断正确。MSN曾经迅速打败韩国最大的即时通讯企业,但是却败给了另一家韩国即时通讯公司——赛我网。

赛我网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MSN,除了集合即时通讯大同小异的服务之外,还结合了社交软件、博客等几项服务。马化腾作为中国和微软对抗的先锋官,自然看到了赛我网的胜利。

正是因为对增值服务的重视,使腾讯持续开发出很多新功能。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微软,由于对亚洲市场了解不透彻,总是在开发新项目上落后一步,这让马化腾坚定了在不久的将来战胜MSM的希望。

腾讯与干橡的那些事儿

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是一个硝烟弥漫的市场。腾讯从最初开始便面临众多对手,在和对手交战的过程中,马化腾偏爱使用法律武器进行防卫。

2006年,腾讯和千橡开始对抗。

千橡网络的创始人叫陈一舟,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大学二年级到美国特拉华大学深造,199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

1997年,陈一舟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和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

陈一舟在美国期间,曾于2000年和周云帆、杨宁回国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社区网站China Ren。9月,在将风险基金花光之前,陈一舟将网站卖给了搜狐。半年之后,陈一舟回到美国创业,但是先后三次创业均告失败。

2002年初,一直关心国内互联网动态的陈一舟发现,搜狐的股票慢慢涨价,通过一番研究,他认定是短信业务带动了包括搜狐在内的国内诸多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他判断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度过了寒冬期。2002年底,他拿着美国得克萨斯州三位天使投资人几十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金回到中国。

回国之后,陈一舟将业务重点放在了SP业务上。虽然此时中国互联网市场前景乐观,但是陈一舟的新公司千橡进入太晚,所以单做SP很难做大。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开始做社区,用社区增加流量,用SP做收费通路。

当时,中国正开始出现“韩流”,陈一舟重回互联网社区的第一战就是创办一个完全模仿韩国网站风格的Du Du网。但是,令陈一舟感到沮丧的是,这个网站流量始终很小,他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创业接连受挫的陈一舟并没有灰心,他想:既然从零开始做起,自己做得并不成功,那么可以试试收购其他的网站。随后,陈一舟先将手中的搜狐股票套现,然后携资本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炒股票。连续两次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使陈一舟手握大笔现金,他开始寻找合适收购的公司。

虽然日后过多的失败为陈一舟赢得了“中国顶级域名收藏爱好者”的绰号,但是他的第一次收购却相当成功,他收购的目标是猫扑网。

猫扑原本是个具有另类风格的个人网站,在员工的推荐下,陈一舟偶尔上了一次猫扑,马上被这个网站所吸引。陈一舟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回

忆:“猫扑上的用户非常有创新精神,这一点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他们回帖往往不按章出牌,有娱乐精神,符合时代的需要。我当时看到一个精品帖子,非常好,好得很,于是我想机会来了。”

虽然被这个网站吸引,但屡次创业失败的陈一舟变得非常谨慎,他考察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才最终将猫扑收购过来。

陈一舟收购猫扑后,励精图治,将猫扑变成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网站。成功的陈一舟一发不可收拾,又将一些游戏网站、教育网站纳入千橡。

一年半之后,陈一舟自称猫扑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互动娱乐门户”,它的注册用户数接近2000万,日平均浏览量7500万次,世界排名已经从第2000多位上升到40多位。千橡和猫扑就这样从暗处杀了出来,瞬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关注焦点。

此时,腾讯才开始正视这个对手。猫扑的受众和腾讯基本重叠,所以猫扑的大踏步前进给腾讯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猫扑接连拿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腾讯更是感到芒刺在背。

双方虽然都知道战争迟早要来到,最初却均按兵不动,直到腾讯网上一个名为《MOP七宗罪》的帖子公布于众。此时正值猫扑将要转型为门户网站,也正是猫扑将要上市的敏感时期。

中国互联网市场虽然战况惨烈,但是正面交锋却不多。一个互联网公司直接利用手中的资源,对另一家公司发动攻势,这无疑是犯了忌讳。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帖子的发表居然受到了马化腾的直接领导,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虽然不能将他们怎样,但至少能坏一下他们上市的事儿。”猫扑最终没有如期上市,但实际上这件事同腾讯的关系并不大。真正的原因是2006年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苛刻的短信新政,使猫扑的收入锐减,它才不得不搁置上市计划。

但是马化腾为什么要进行不留情面的攻击?原因在于双方早有夙怨。

2006年6月中旬,腾讯一纸诉状将千橡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删除网上的侵权文章,并向腾讯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腾讯公司写道:2006年5月30日,千橡旗下网站Do News网站出现了标题为《原

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腾讯这样策划出来的》的匿名文章。该文章说原告委托德盛嘉会公关公司策划、实施了对淘宝网进行攻击。与此同时,DoNews网上还出现了《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佣“网络打手”攻击淘宝么》的匿名文章,内容和上述文章一样,并同时发起4个选项的投票。被告还将来过这两篇文章在网站首页“写作社区”栏目中建立直接连接并将其中的一篇置顶。6月1日,原告委托律师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被告立刻删除上述两篇匿名文章,其后DoNews网站管理员解除了置顶,但一直未予彻底删除。6日,DoNews网站又出现了一篇署名为“邓劲”,标题为《历数腾讯失踪罪,五马分尸马化腾》的文章,对腾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马化腾进行人身攻击。9日,原告委托律师再次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指出该文章同样属于捏造和散布虚假消息,要求立刻删除全部侵权文章,但两被告对于原告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腾讯公司认为,上述3篇文章已经构成了对被告名誉权的侵犯,原告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两被告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腾讯的诉讼,千橡发表了一个正式声明:DoNews是一个网友自由交流的平台,千橡尊重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网友的发言,也给了争论双方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空间,DoNews无权删除任何一名网友未被证明失实的文章。千橡公司从未受到腾讯公司针对此事件真伪的证明,而只收到了腾讯公司措辞严厉,带有明显恐吓语气的律师函。

对于双方争议的焦点,声明中说:“5月30日,《腾讯网络论坛公关代理协议》首先被其他论坛用户‘雷媚’发布在某论坛上。随后,有用户匿名将此帖发布到DoNews上。同一天,即有用户在DoNews上发表《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佣‘网络打手’攻击淘宝么》。”

此事件最终不了了之,腾讯和千橡并没有在法庭上兵戎相见。或许,腾讯作出这样的姿态只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

腾讯和千橡之间业务重叠,发生冲突实属正常。虽然最初双方争斗过激,最终还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谅解,这对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极为有利。

“51”网大战腾讯

庞升东,1977年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家庭妇女。庞升东家境贫寒,考上宁波大学之前,从未走出过天台县城。

大学期间,庞升东读的是工商经济系。他喜欢阅读,并且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青少年时代贫寒的生活让庞升东很早就开始思考如何致富,在大学时代,他便为未来可能从事并且获得大量财富的行业逐一排序,有民营医院、民营学校、房地产,当然还有互联网。

1998年3月,大学还未毕业的庞升东加入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做业务员。庞升东回忆当时的报价:域名注册2000元,企业主页两个页面1万元。当时主要服务于外贸公司。9个月之后的1998年12月,庞升东离开中国黄页,经人介绍,进入宁波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宁波市信息中心,具体工作仍然同网络有关,主要负责在互联网上寻找财经资讯。当时,中国的互联网技术还不成熟,但庞升东上网的条件得天独厚。

庞升东成为互联网新贵后,于2005年写了名为《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元》的帖子,详述了他创业的历程。

最初,庞升东于1999年5月建立了一个个人网站,就是后来备受女性推崇的“女人的奥秘”。该网站以性爱内容为主,为广大女性解决了很多性爱知识难题。建成网站后,庞东升通过当时颇为有效的垃圾邮件广为宣传,积累了庞大的日访问量。随后,商业眼光敏锐的庞升东加入了广告联盟,当时处于网络热潮期,再加上美国广告公司极为守信,“女人的奥秘”网站帮庞升东赚了1万多美元的广告费。

1999年8月,庞升东的第二个网站中文网络谁最酷上线。此时,庞升东已经小有名气,《宁波晚报》聘请他为报纸写稿,推荐一些热门网站。庞东升良好的文字功底,再加上熟悉网络知识,让他的文章广受欢迎。写稿过程

中,他不但获得了丰厚的现金回报,同时也宣传了自己的网站,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对庞升东后来的发展颇具意义。

庞升东成功建设两个网站以后,又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专业——证券。经过积极的筹备,2000年初,他建立了必赢证券网,推广方式是当时很流行的cn99邮件列表、广告链以及论坛。不久,他将必赢证券改称至诚证券,开始提供收费证券资讯。两个月后,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辞去宁波市信息中心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

2005年3月,庞升东来到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寻找新的机会。不久,他推出9991.com导航网站,这个网站对于互联网资深用户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但是对初级用户来说,则大名鼎鼎。初期9991.com改变用户浏览器设置的推广方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过庞升东后来强调说:“对于当时的环境,我只是‘乱中添乱’,相对于各大网站的做法,9991.com还是相当光明的。”

就在庞升东的事业开始腾飞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让人困惑的决定:

用98万元从蔡文胜手中买下了域名51.com。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庞东升的出价过高,做了一笔亏本买卖。

2005年8月18日,51网(我要网)——51.com正式推出,庞升东将网站的用户定位为15~22岁的年轻女性。

就在这个时期,庞升东受邀参观了腾讯公司总部,并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高管团队进行了业务交流。回到上海后,他“心情复杂,很多天都睡不好觉”。从此,QQ成为庞升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庞升东相信,完全拷贝QQ模式无疑是自寻死路,但如果抓住QQ庞大产品线的某一种新的应用持续“学习”的话,应该可以成功。于是,他把QQ产品线上最新的产品QQ空间当坐标,打造51网的个人空间。

虽然庞升东对新网站信心百倍,却忽视了它和QQ之间天然的巨大差异:腾讯QQ庞大的用户基础使00空间具备任何对手都无可匹敌的优势。

即便如此,51网仍然迅速崛起,这除了依靠经常为同行所指责的“依靠流氓插件”外,也跟庞升东所率领的“草根团队”的小聪明有关。

.51网有一种营销手段,即用户登录管理中心页面后,会收到系统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这样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这种营销策略使51网的个人主页间接地在拥有数亿用户的QQ平台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再比如,庞升东很早便意识到网络交友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照片的真实性。于是,51网开发了“视频认证”功能,用户可以用摄像头拍下自己的照片,51网的客服人员会对真人与照片进行对照认证,合格者的头像下面会有一个粉色的认证标志。庞升东进行这种认证的基础是:大部分网友认为身份真实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确定网络另一端的面孔是真实的就可以了。

51网另一个曲线包围腾讯的方法则是模仿网络游戏业,仔细耕作网吧市场。庞升东很早便建设网吧推广经理团队,创造与用户“对接”的机会。他将服务做到网吧中,为消费者提供51鼠标垫、51海报和51文化衫等产品。

除此之外,51网还效仿QQ秀、QQ商城等模式,推出了类似的“51秀”、“51商城”等产品,同样需要用户通过货币充值的形式购买,但与00不同的是,在全国80%的网吧,用户可以通过51特定的分销渠道购买到充值卡。

笼统地说,51网的策略是复制QQ模式。建设几年后,51网就成功将部分QQ用户分流到自己的平台上,它甚至比QQ抢先推出一些有趣的应用,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51网不仅抢先推出一些应用,同时也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仔细体验过51网的业内人士无不承认这是一个细节丰富的网站:新用户注册之后,系统会自动推荐3名异性“用户”分别邀请你上传自己的照片、到她(他)的空间逛逛。而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这3名“用户”其实都是系统管理员。51网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的系统会自动区分用户性别,使他们在异性的“要求”下,完善个人资料并熟悉社区。而用户每次登录“管理中心”页面后,系统会自动推荐4位好友人选,异性用户与本地用户占绝大多数——必须承认,它相当贴近大多数人的网络社交心理。

毫无疑问,这种建立在对人性和心理基础上的逻辑,迅速为51网招揽了大量年轻的中低端用户。这种“体贴入微”的服务在更多的细节中得到了

体现:每个用户注册完毕,系统会提示用户把ID和密码存入手机里,以免丢失;51网个人用户管理中心最下两栏提供了常用网址和软件的下载及链接,并支持用户添加;51网有一项广受网友欢迎的服务:51同生缘,利用它可以找到相同出生日期的网友;51网将是否填写自己的年龄的决定权交给用户,这一点避免了很多高龄用户的尴尬。类似的细节从技术上操作极为简单,却鲜有同类网站考虑得如此周全。

对细节的掌控力成为51网进攻腾讯的武器,在随后的几年中,QQ每推出一款新的功能或应用,51网都能很快将之“移植”到自己的平台上:“51秀”、“51商城”、“51群组”,甚至“51问问”,无不是迅速复制QQ的产物。

51网和腾讯有一点更重要的相同点:它总能在模仿中推陈出新。例如,

“在线大头照拍摄”、“给网友照片打分”和“乱弹”等,都是在QQ应用功能上新的开发,这几项应用功能无疑更能刺激用户参与。马化腾曾表示,腾讯要像Facebook那样成为用户多元互动的社区,但一直未实现。而51网却推出了能帮助用户追踪好友在站内的行踪的功能。

目前,51网主要通过增值服务和各种形式的广告获得收入。增值服务主要包括VIP会员收费、虚拟商品购买和交易,甚至发布在首页的个人“广播”。在线广告则形式多样,包括用户自行选择在主页上保留广告位,并“挑选”不同的广告挂在主页上。而调动51网活跃用户的“病毒式”在线营销,正在让一些广告主体会到真正的“可量化”效果。

2007年,百事可乐与包括51网在内的几家国内网络社区开展“我要上罐”推广活动。参加该项目的用户可提交个人照片参与用户投票“选秀”,优胜者的照片会被印在百事可乐的易拉罐上。活动内容一经公布,便受到广大网民的热烈欢迎。到活动结束时,51网的报名人数高达130万名,而其他4家社区加在一起才只有50万名,这充分说明了51网的影响力。

51网不仅全力学习腾讯模式,而且还在学习巨人的模式,并试图成为社交网站中的“征途”。以虚拟物品和“魅力值”两项增值服务为例: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被陌生人加为好友时设置了“赠送玫瑰花”的门槛,而一朵虚拟的玫瑰花价值5个“51币”,每个51币的真实价格为0.5元,收到50朵玫瑰花

的用户在51网中并不罕见——这说明51网至少从一个类似的活跃用户身上赚取了125元。还有一部分为了提高魅力购买“51魅力值”,1000点51魅力值的价格为25元,而51魅力值至少在10000点以上才有效果,这意味着51网从一个用户身上赚取数百元的“魅力钱”并不是什么难事。

51网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超越腾讯,甚至直接从腾讯挖人。根据业内人士透露,51网对产品和技术人才开出的薪水和福利,一般高过腾讯同类职位的15%。对腾讯的人才,51网会报销机票请他们从深圳到上海面谈加盟事宜。据称,腾讯员工一下飞机便会被专车接到酒店。51网如此重视人才,人才自然会反哺51网。据统计,到2008年年底,已有数十名原腾讯员工加盟到了51网,他们为51网的全面提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熟悉QQ的网友都知道,在QQ网友隐身的时候,无法预测好友是否上线,这给很多人带来诸多不便。51网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了一款叫彩虹QQ的产品,它能显示好友地址和查好友是否隐身,这款产品受到所有网友的欢迎。

腾讯见到51网的彩虹QQ后,怒不可遏,以此软件干涉网友隐私为名将之定义为“非法软件”。2008年11月中旬,腾讯宣布将大规模强制卸载彩虹外挂。

一个小小的彩虹QQ,引起腾讯和51网翻脸为敌,甚至大打出手,其实绝非偶然。

熟悉庞升东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谈51网必谈腾讯,甚至已经成了庞升东的一种习惯。而且对于腾讯,从庞升东的言语中听不到任何的冒犯之词,反倒是流露出更多的推崇之意。

从51网上线以来,腾讯似乎保持着一种罕见的默契。一直以来,虽然产品不断遭到51网的模仿和跟进,但是腾讯方面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不满之词,2007年,腾讯甚至邀请庞升东亲临腾讯北京分部作演讲。不少业内人士就此认为,这表示腾讯对51网和庞升东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51网似乎已经成了腾讯的嫡系部队,但情况果真如此么?习惯了被51网模仿的腾讯,为什么会在彩虹外挂上反目成仇、大动干戈呢?原因在于,

虽然同处SNS领域,拥有相同的消费群体和业务种类,但是腾讯是基于软件客户端的SNS,而51网则是基于网页的SNS,这样的战略布局决定了腾讯和51网能够长期共存。而51网对于产品的模仿虽然强化了其在网页型SNS领域的竞争优势,但并不对腾讯构成重大威胁。从根本上说,51网并没有对腾讯构成实质上的威胁。

QQ秀等一系列针对个人用户的增值服务,实质上都是腾讯QQ这一聊天工具上的衍生物。在腾讯的战略布局中,QQ软件及其所承载的用户才是根本之所在,是腾讯几乎所有增值业务的载体。对于腾讯而言,只要用户还在,无论竞争对手对其业务怎样模仿,都不可能造成太大的威胁。

但51网此次开发的彩虹软件同以往不同,它显然触及了腾讯的根基和命脉。彩虹外挂的出现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腾讯的业务,而是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争夺腾讯用户的产品,这是腾讯无法忍让的。况且,彩虹外挂数以千万的用户数量显然让腾讯心存芥蒂。因为这意味着彩虹外挂一旦分流成功,腾讯的根基都将被动摇。一句话,腾讯能够允许51网对自己进行各种程度的模仿,但在最重要、最关键的QQ聊天工具上不容有失。

面对腾讯的反击,庞升东明智地选择了避让。不久之后,51网便停掉了彩虹QQ。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庞升东此举只是一种战略性试探,他的进攻不会就此结束,他与马化腾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腾讯和51网兵戎相见,是因为51网开发出彩虹Q0—一种基于QQ的外挂程序。而外挂程序是腾讯和马化腾心中永远的痛。

不过,随着腾讯外挂的佼佼者、珊瑚虫的作者陈寿福在2008年春天入狱,外挂对腾讯的影响降到了冰点,曾经一度备受网友追捧的珊瑚虫0Q就此谢幕。

珊瑚虫QQ的发展和IPQQ的历史紧密相关。1999年,IPOQ的鼻祖邹丹出现,之后所有QQ显示IP地址的方式都继承了邹丹模式。自邹丹发明破解方法之后,珊瑚虫以其优越的性能引来了大批下载者。从一些网站的数据分析来看,这个珊瑚虫QQ甚至一度超过了腾讯原版QQ的下载量。并且珊瑚虫不断地推出新版本,从0.1版开始,珊瑚虫共推出了60余个版本。

珊瑚虫的开发团队主要由Soff(陈寿福)和Quaful组成。第三方改版QQ的盛行使得原版QQ的用户越来越少,而各种改版的QQ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会去除广告显示IP地址。虽说QQ客户端广告并不是腾讯的主营项目,但在绝对数目上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无疑损害了腾讯及其广告客户的利益。另一方面,部分改版QQ擅自捆绑其他软件,给不知情的用户带来困扰,这些用户自然也会把账算在腾讯头上。因此,人气最旺、技术最好的珊瑚虫理所当然地成为那只遭枪打的出头鸟。

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似乎将珊瑚虫QQ推上了绝境。10余万元的赔偿金,同时也给其他正在制作第三方改版QQ的作者敲响了警钟。法院认为:腾讯公司作为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有权限制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此作品,陈寿福未经许可在其网站设置涉案作品的下载服务行为属于侵权;腾讯公司诉称陈寿福在其网站上设置外挂程序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证据不足;腾讯公司要求陈寿福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亦证据不足。

有人分析,从这纸判决当中不难看出另一种寓意:只要不以赢利为目的改版QQ就不构成侵权,给QQ做外挂程序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似乎不是腾讯所想要的结果,无疑会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改版QQ制作者有了名正言顺的法律保障。

就在很多人以为珊瑚虫可能就此谢幕之际,基于V5版增强包的珊瑚虫QQ2007悄然问世。珊瑚虫QQ的再次出现无疑惹怒了腾讯,也为陈寿福本人带来了灾难。

在第三方改版QQ中,真正以技术著称的其实只有两家——珊瑚虫版和飘云版。随着珊瑚虫的死亡,飘云也发出声明退出。这场“战争”,最终以腾讯大获全胜收场。

盛大、腾讯悄然布局

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业的领头羊上海盛大公司一夜之间收购了新浪网的大量股份,新浪不得不使用“毒丸计划”抵御收购。

消息传出,舆论大哗。业内人士称:“盛大将要实现平台化布局。”此时的陈天桥手握重金,气势恢宏。从2005年起,盛大网敞开胸怀与各行业公司共享资源。同时,收购兼并上至新浪,下至起点中文网。不过几年时间,盛大网手中可利用的资源俨然形成了一股包围之势,“盛大系”平台已然成形。

2009年2月末,2008年盛大全年财务报表公布,盛大以全年营业收入34.23亿元的绝对优势,继续稳坐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首席宝座。

不过也有人预言:虽然盛大网初看上去地位稳如泰山,但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却是不容小觑的,那就是偏安一隅的亿万网友资源占有者——腾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腾讯只要涉足哪个领域,哪个领域便尸横遍野。如果腾讯进入网游业,还不知鹿死谁手。

就在业内人士对此深感兴趣的时候,曾经在网络游戏业务上低迷不振的腾讯,也公布了2008年度网络游戏财务报表,全年网络游戏营业收入高达28.38亿元,轻松超过了网易等公司,位列网游行业第四季度收入榜第二名。腾讯在几家网游公司中,算是后起之秀,如今稍一发力便迎头赶上,可见其后续潜力极大。

与此同时,2008年度财务报表还显示,腾讯的QQ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9亿,“全民QQ”不再是妄想。腾讯惯用的对平台内用户能量的挖掘,在影音、SNS等所有热门的网络应用里都有迹可寻。

简单地说,盛大的平台化是横向开放式的平台化,而腾讯的平台化则是纵向内敛式的平台化。虽然两者形式截然相反,但作为中国网游界重量

级的顶尖高手,生死一战在所难免。

至今,仍然有许多人认为盛大就是暴发户,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盛大到底是如何赢利的。他们诧异于盛大何以在没有什么热门产品的情况下仍然能赚得盆满钵满,其实盛大正在运营的产品都在赚钱。

仅仅目前在线上的平台产品数量就堪称惊人,盛大在线官方网站上所列的服务有5个娱乐平台、3个小说平台、16款大型游戏、11款休闲游戏,而这还只是“盛大系”的冰山一角罢了。

盛大自成立以来,发展就极为迅猛。2003年,盛大在游戏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了1000万美元。同年,盛大研发出声名远播的《传奇世界》,它成为盛大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大型多人角色扮演游戏。9月,《传奇世界》开始在中国进行商业化运营,迅即席卷中国网游市场。2005年,《传奇世界》曾经达到60万人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堪称国产游戏的一大“传奇”。自此以后,新游戏不断地走下生产线,《英雄年代》、《神迹》、《梦幻国度》、《疯狂赛车》一系列游戏成为许多网络游戏玩家成长的见证,而《迪斯尼魔幻飞板》作为由迪斯尼公司授权、盛大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款迪斯尼主题网游,也创造了国内原创游戏与世界大牌强强联合的先例。

盛大只是运气好?此话只能当笑话讲。到目前为止,国内能拿得出如此多赢利产品的游戏公司,除了盛大,再也没有第二家。

盛大曾经提出:“单个新的游戏推出,并非是网游公司下一轮胜仗的关键点所在。”从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再到未来赢利的核心点、最重要的增长点,盛大早已经开始全面变革,呈现出完全异于传统的新特征。或许盛大会成为第一个脱离纯网游开发运营的泛娱乐企业。

说到盛大的战略,其实一点也不笼统。盛大是一个善于总结分析的公司,在中国网游发展的年头里,盛大提出的许多战略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网游行业的发展。

2005年第三季度,在创下游戏收入和利润新高之后,陈天桥毅然作出了一个足以让业界震惊的决定,他宣布: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盛大旗下

《热血传奇》、《传奇世界》和《梦幻国度》三款主力游戏“永久免费”。盛大此举

彻底颠覆了中国网游“秒卡计费”的商业模式,业界人士纷纷批评盛大的行为简直就是“丢车保卒”。

免费开放的第一个季度,盛大不出所料地亏损了,随之引起很多人的嘲讽。不过,就在业界认为盛大将因此举一蹶不振之时,盛大却给了人们一个意外:2007年年初公布的盛大200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表显示,盛大赢利了!

放眼现在的国内网游市场,鲜有不是免费运营的游戏产品,我们与其说是盛大引领了潮流,不如说是盛大主导了市场。

2007年,盛大隆重推出“三大计划”。这三大计划是:给予项目运营骨干最高达20%提成的“20计划”,用至少1亿元收购高水平游戏产品的“风云计划”,以及每月18日由盛大高管接待创业者并提供资助的“18计划”。

“20计划”是盛大提出的“游戏团队内部创业,盛大与项目团队共同分成”的创新运作模式。分成比例高达20%,承诺以最好的回报给最好的人才。

“18计划”由盛大游戏有限公司设立,是盛大游戏有限公司下设的投资机构。这个基金致力于推动网络游戏原创产业的发展,它积极扶植网络游戏研发工作室,目的是创造最优秀的原创网络游戏,促进中国互动娱乐产业产业链的建设与优化。厦门联宇、深圳悠游、上海祁宇、北京逆水、沈阳翼牛、飞越梦幻、上海维莱、上海猜趣在内的8家企业则成为盛大18基金项目的合作伙伴。

盛大的“三大计划”针对的对象不同,“18计划”针对成熟产品,“20计划”针对成熟团队,“风云计划”针对有潜力的创业公司。但“三大计划”的初衷相同,都是为了重新树立盛大的社会形象。“三大计划”实施以来,确实成功地扭转了盛大的负面社会形象,至少对于创业者们来说,盛大的投资让他们受宠若惊,很多创业者因此纷至沓来寻求合作。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盛大的“三大计划”中不仅包含着资金的投入,同时在游戏运营、游戏推广等方面,盛大专门为合作伙伴展开了诸多的专项培训,力求将盛大的运营理念、运营经验传授给合作伙伴。由此可见,盛大的

计划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要将合作伙伴培养成才的“授人以渔”。除此之外,盛大还提供了自身的SDO平台给合作伙伴,将他们真正地纳入自己的平台版图,而合作伙伴也借此得到了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盛大从代理网络游戏做起,到现在同时运营20多款游戏,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运营商,更是一个游戏产业平台。到目前为止,平台化战略已成为盛大最重要最核心的战略。

盛大平台,目前有5个“统一”的概念:统一的销售服务、统一的计费系统、统一的客户服务、统一的技术保障和统一的账号管理。游戏玩家在盛大平台上的任何一款游戏注册,便可以享受这些统一的后台服务,还可以在任意喜欢的游戏间切换。许多团队来到盛大这个舞台之后,用户数和收益能翻数倍,正是得益于盛大的客户资源和后台资源。

为了更好地执行平台化战略,盛大的业务架构也分为两大块:游戏运营事业部和平台支持事业部。游戏运营事业部专门负责游戏运营,平台支持事业部包括了盛大全部的后台服务。

盛大建设平台化战略以来,迅即走上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延长产品线、拓宽新产品进入渠道的模式。不久,盛大的平台化战略便让许多同业竞争者倍感压力,金山、暴雨、蓝港等网络公司先后与盛大合作。可以说,平台化体系已经粗具规模。

也有不少公司想要效仿盛大走平台化的路线,不过无法改变的是,盛大又一次占尽了先机。

覆盖了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这是腾讯和盛大相比独具的优势。对于一开始就认定了平台化战略的腾讯来说,只有盛大是腾讯游戏的对手。

腾讯游戏的平台化战略始终走得低调、温和。自主研发、代理运营、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在腾讯游戏平台上的产品中逐一体现。

2008年,腾讯游戏开始发力,腾讯互动娱乐业务系统副总裁马晓铁说:“今年,腾讯将在网络游戏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战略动作,并配合天文数字的投资,希望由此将腾讯游戏的品牌壮大。”

到目前为止,腾讯游戏的产品线包括《QQ飞车》、《QQ炫舞》、《QQ飞行岛》、《地下城与勇土》、《穿越火线》、《寻仙》等,其中腾讯自主研发的网游包括《QQ三国》、《QQ幻想》、《QQ自由幻想》、《QQ飞车》、《QQ炫舞》等产品。

其中《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寻仙》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热门游戏。

面对腾讯在网络游戏方面的狂飙突进,业界人士甚至笑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腾讯没有做不好的,只有腾讯想不想做的。一旦腾讯下决心要把什么做漂亮,就没有人可以是腾讯的对手。

腾讯游戏之路和进入其他互联网业务一样,最初都是借助外力。最初,它选择代理网游《凯旋》,但是这个计划很快便被证明是失败的。随后,腾讯开始自主研发。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腾讯推出《QQ幻想》。这款游戏成为腾讯早期为数不多的叫座游戏之一。作为第一款腾讯包办开发到运营的大型游戏,《0Q幻想》为腾讯带来的不仅仅是在游戏业务上的真正突破,也为腾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QQ华夏》也是腾讯自主研发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末,腾讯低调宣布入股同处深圳的资深游戏研发公司网域,随后对网域进行重组,《00华夏》即脱胎于网域的《华夏Online》,在腾讯的强大平台推广下成为2D网游市场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腾讯游戏的收入支柱。

2007年,腾讯签下像素软件自主研发的产品《寻仙》。这款产品是该公司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完成的,此举让《寻仙》成为具备浓厚的中国元素的游戏,广受好评,40万人同时在线的成绩为腾讯游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接下来,和盛大争夺了1年多的《地下城与勇士》,在极短时间内就突破了100万人在线,后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0万人在线高度。

而FPS类的游戏产品《穿越火线》也在腾讯的运作下获得了成功,打破了FPS类游戏在中国没有市场的传统观点,成为中国网游市场上第五款突破100万人在线的网游。

自《凯旋》失败之后,腾讯挑选游戏的眼光似乎变得很精准,其代理的产品均能获得较大成功。其实这还是得益于QQ平台的巨大用户资源,让腾讯在推广游戏时游刃有余。

2008年初,腾讯突然宣布,斥资1100万美元投资美国游戏发行商Outspark。业界热议腾讯将要去向何方?腾讯又宣布投资5.5亿元兴建成都开发基地,建设腾讯成都研发中心、信息处理与客服中心。与此同时,腾讯也主动公布了收购亚洲游戏开发商和游戏运营商的意图。2009年4月11日,腾讯在北京隆重发布《封神记》、《幻想世界》等自主研发的新网络游戏。

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面市,标志着继门户业务之后,腾讯在2009年将战略发展目标转到了网络游戏业务方面。腾讯网络游戏的布局鼓声阵阵,盛大顿时感到了威胁。

同时,关于金山将要同腾讯合作的传闻此起彼伏,虽然求伯君最终否认了此事,但是腾讯扩大平台的企图已是路人皆知。

在腾讯火速完成布局之后,业界人士预测:腾讯的目标是借助QQ打造一个游戏娱乐的平台。腾讯的战略布局和盛大略有不同,由于它有中国最佳的用户平台,它的产品布局涵盖极广。在它的产品布局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全部所有类型的游戏:2D产品、3D产品和RPG类、动作类、休闲类、射击类。可以说,腾讯对于用户的细分做得相当好。

对于腾讯来说,为IM上的用户提供全面的互联网娱乐服务,是其最终战略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腾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网游市场的霸主:盛大网络。它们之间的战争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暗战中国网游之巅

就在腾讯火速布局之时,盛大的产业链也在进一步完善中。盛大昔日以游戏为主的结构如今已经转型为三大业务版块,业务内容涵盖了互联网上的主流轻度娱乐产品到重度娱乐产品。盛大的产业链建设完成以后,已经牢牢掌握了上自网游研发下至网游运营的主动权,在盛大无所不包的平台上甚至包括了成熟的市场发行渠道…

盛大用平台化思路对旗下产品线、用户群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规划整合,在对游戏、娱乐乃至整个互联网服务内的业务布局上远远走在了业内竞争对手的前头。

盛大的战略布局启动早,战线长,气势恢弘。早在2007年,盛大就开始依托其sdo.com来搭建平台,连续推出众多产品,将自身产品线拉得极长,一个以产品为纽带,以sdo.com为载体的平台的雏形就出现了。时至今日,盛大不但在发展游戏产品线,同时也在丰富其他的互联网业务:收购读书网站起点中文网、手机软件开发商数位红、网吧管理软件万象。不仅如此,盛大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叫做盛越的广告公司,开始发展游戏内置广告业务。从盛大的平台构思中,我们能够看到,盛大想做的,是一个涵盖互联网所有娱乐运用的平台。而其最终目标,是陈天桥提出的“网络迪斯尼梦想”。我们还可以看到,盛大通过开放SDO平台的合作,通过“18计划”、“风云计划”这一系列大手笔运作,不断地将其他的游戏公司纳入自己合作伙伴的范围内,借助联合来扩张自己的版图。可以说,所有的网络游戏公司都无法抗拒盛大伸过来的橄榄枝。

对于目前的盛大而言,其他游戏公司都不是其竞争对手,除了腾讯。

腾讯的发展策略是“先做有把握的事情”,所以在外界眼中腾讯总是慢太极的形象。但是,熟悉腾讯的人都知道,腾讯一路走来,非常稳健地实现了多元化,可谓波澜不惊。现在的腾讯,无论门户、IM游戏,还是在线阅读、博客、SNS、搜索、输入法、邮件、在线影音,几乎都成为割据藩镇,并且所有优秀的产品都成为了腾讯借鉴的对象。不过,与其他同行不同的是,腾讯反过来吞噬了被腾讯借鉴的产品,使其最终都成为具备鲜明腾讯特色的腾讯自己的东西,这也反映了腾讯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毫无疑问,对腾讯来说,依靠高达9亿、而且还有上升空间的QQ用户,依靠极具用户黏着力的胖企鹅,腾讯有能力做好任何网络业务。

网游,是腾讯眼下正在深耕的项目。腾讯游戏公布的最新主推的6款游戏,各自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受众明确,这表明2009年腾讯将继续致力于网游市场各细分领域的开拓和耕耘。

超越盛大,并不是腾讯的终极目标。运营好产品,认真做游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腾讯能成为世界第一,这样的前景非常让人期待。

盛大和腾讯作为中国网络游戏的重量级对手,特点不同。盛大平台化的特点是开放联合,而腾讯平台化的特点则是独立内敛。从公司本身素质来看,盛大具备更丰富的纯游戏用户资源和运营经验,腾讯则拥有更为庞大的互联网年轻用户群。

业内的微调时刻在进行,盛大和腾讯都在及时调整结构。在盛大开拓多元化服务平台的同时,腾讯也投资了其他网络游戏厂商。但是,两家公司的侧重点不同,盛大的强大运营能力业界无人出其右,而腾讯的“技术至上”让它的产品日益增加竞争力。

当然,盛大势必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但腾讯的逐步发力将对盛大造成非常强烈的冲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腾讯绝不会放弃网络游戏这块宝地。如果说腾讯2009年公布新游戏仅仅是个开始,那么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必将迎来一场暗战。

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在盛大的不断创新飞跃中完成了一次次的融合再生,盛大俨然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公司的精神领袖。而以腾讯一贯低调踏实的行事风格,腾讯游戏乐于去认真仔细地做好眼前事,永远是隶属于腾讯IM平台的一分子。

随着腾讯的走强,暗战是无法避免的。SDO平台的最终目标无疑是占领整个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而QQ平台毫无疑问是无法与SDO平台相容的。所以,盛大和腾讯之间的暗战,肯定会发生在SDO游戏平台与QQ平台之间。

有人指出,盛大与腾讯之间如果能并行登上中国网游之巅,或许才是于中国网游行业最好的情况。暗战双方可以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发展,并克服自身的弱点,逐渐走向世界。

无论暗战的结局如何,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获益者将是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本身,因为盛大与腾讯的对峙,不但代表了两大公司的正面交锋,更意味着两大网游平台将正式规范化运作。

如果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过去10年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很快我们会看到中国网游运营将进入楚汉相争两强并立的局面,并在下一个10年延续下去。

轰动全国的QQ与360之战

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

腾讯以QQ为基础,向互联网市场各个角落发展。它具有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群体,凭借几乎人手一号的网络资源,不断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腾讯QQ的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了6.125亿。凭借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客户端资源,腾讯逐步将业务延伸到互联网的诸多领域,如新闻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影音、电子邮件,等等,均创下较大的市场优势,让人不得不感叹腾讯的强大扩张力。

腾讯QQ本质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而奇虎360主推互联网安全服务。从表面上看,双方并不在同一互联网领域,同时,奇虎360创始人周鸿一再强调奇虎和腾讯不是竞争对手。但是,随着奇虎360的壮大,长期独霸桌面客户端的腾讯也不得不将其视作重要的竞争对手,并开始展开布局对阵。

2006年7月,奇虎360公司推出主打互联网安全的“360安全卫士”软件,不到一年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成为国内用户数量最多的安全软件,覆盖了75%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计算机桌面客户端的用户数量上,它也仅次于腾讯,位列第二。以客户端为基础,奇虎360公司延伸出免费杀毒软件、浏览器等产品,均获得了用户的推崇。

奇虎360公司推出360安全卫士软件后,腾讯推出QQ医生1.0Beta版本,该版本很长一段时间只作为查杀盗号木马的工具,所以并没有引起奇虎360的关注。但是,腾讯随后推出的QQ医生3.2却触动了奇虎360的神

经。该版本的QQ医生界面及功能酷似360安全卫士,在奇虎360称霸的网络安全市场构成了直接的竞争。腾讯推出QQ医生3.2的同时,还宣布将赠送诺顿防病毒软件半年试用。

奇虎360公司很快便意识到QQ医生的威胁,周鸿精将正在休假的员工紧急召回,连夜开会谋划对抗腾讯QQ医生的策略。奇虎360的快速反应让腾讯措手不及,况且QQ医生的技术并不成熟。很快,用户陆续卸载QQ医生。腾讯在和奇虎360第一回合的交锋中可谓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腾讯作为客户端软件的霸主,岂能就此罢手,业界人士都在等待腾讯的下一步反应。

2010年5月31日,腾讯悄然杀回网络安全市场。它将QQ医生升级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新版软件将QQ医生和QQ软件管理合并,增加了查杀木马、清理插件等功能,几乎将360安全卫士所有主流功能全部涵盖,用户体验与360安全卫士极其类似。媒体一致认为,腾讯的回马枪出其不意,奇虎360将疲于应付,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腾讯推出改进版QQ医生前不久,周鸿在微博上扔出40多条消息,自爆金山与奇虎360的多年积怨,两家公司随即展开对攻。腾讯见缝插针的出手让奇虎360腹背受敌,这彻底激怒了周鸿伟,他在接受专访时称,腾讯应该加大投入解决0Q内部安全问题。

2010年9月27日,奇虎360发布直接针对腾讯QQ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曝光QQ的行为,对QQ医生进行第一波还击。随后,奇虎360又扔出重磅炸弹,它提示互联网用户:“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此事一经传播,引起了网民的极大愤慨和恐慌,绝大多数网民推测,奇虎360所说的“某聊天软件”指的就是腾讯QQ。

腾讯对此事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慢,直到10月14日,网上已经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之时,腾讯才发布了一项声明。声明中称:腾讯针对360隐私保护器曝光、QQ偷窥用户隐私事件,已正式宣布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360即刻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针对腾讯的起诉,奇虎360马上作出回应:“各界对腾讯提出的窥探用户隐私的质疑,腾讯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此时起诉奇虎360,除了打击报复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外界质疑。”作出以上尖锐的回应后,奇虎360表示为了保障自身合法的利益,将对腾讯提起反诉,两家公司的战争拉开序幕。

2010年10月27日,腾讯率先出手,在网上刊登了题为《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的文章。该声明由腾讯、金山、百度等国内著名网络公司联合发布,不但将奇虎360的反击定性为不正当竞争,还请求主管机构对“360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对奇虎360恶意对用户进行饲吓、欺骗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但在声明中,腾讯并没有正面澄清奇虎360所说的“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的质疑。

就在腾讯刊登《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两天以后,奇虎360推出一款名为“360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奇虎360称该工具能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其功能包括阻止腾讯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防止木马盗取QQ以及给QQ加速,过滤广告等。该安全工具上线以后,

72小时内下载量突破2000万,堪称疯狂。腾讯马上作出反应,称奇虎360的扣扣保镖是“外挂”行为,要求奇虎360迅速停止这种自取灭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010年11月3日傍晚6点,腾讯发表第一封公开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QQ用户: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低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一、保障您的QQ账户安全

近期360强制推广并胁迫用户安装非法外挂“扣扣保镖”。该软件劫

持了QQ的安全模块,导致QQ失去相关功能。在360软件运行环境下,我们无法保障您的QQ账户安全。360控制了整个QQ聊天入口,QQ所有数据,包括登录账户、密码、好友、聊天信息都得被360搜查完,才送还给QQ用户,相当于每个用户自家门口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进门都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自己家门。我们被逼迫无奈,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保护您的QQ账户不被恶意劫持。

二、对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说不

360屡屡制造“QQ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对QQ的安全功能进行恶意污蔑。事实上QQ安全模块绝没有进行任何用户隐私数据的扫描、监控,更绝对没有上传用户数据。目前我们已经将QQ安全模块代码交由第三方机构检测,以证明我们的清白。

更甚的是,360作为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竟推出外挂软件,公然站到了“安全”的对立面,对其他公司的软件进行劫持和控制。这些都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

三、抵制违法行为

任何商业行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而360竟然采用“外挂”这种非法手段,破坏腾讯公司的正常运营。

360已经在用户电脑桌面上对QQ发起了劫持和破坏。我们本可以选择技术对抗,但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不能让您的电脑桌面成为“战场”,而把选择软件的权利交给您。

12年来,QQ有幸能陪伴着您成长;未来日子,我们期待与您继续同行。

以上是腾讯公布在网站上的公开信。公开信对奇虎360的指责进行了回应,也首次明确回答“QQ安全模块绝没有进行任何用户隐私数据的扫描、监控,更绝对没有上传用户数据”。腾讯的公开信公布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的网友对腾讯表示同情,认为腾讯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有的网友认为腾讯是事件的挑起者,应该为整个事件造成的影响负责;而绝大多数

网友认为对战双方扰乱了正常的互联网秩序,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不便,双方都应该对网民道歉。针对网友的种种反应,腾讯在2010年11月4日9点半发布了第二封公开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QQ用户:

这是一个无眠之夜。是我们腾讯人度过的最痛苦和最难过的十几个小时。我们知道,在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之后,将要直面一些用户的吃惊、不解、指责、痛骂甚至背离。我们也知道,即使你们已经作出选择,仍然会心存疑问:腾讯的反应,何至于用如此激烈的方式?

在此,请听我们诚恳地再道一声歉,为所有可能给你造成的困扰和顾虑。这样的困局,我们同样难以承受。我们清楚地记得让用户有安全稳定服务的庄重承诺,也记得12年来为了产品进步而辛苦努力的日日夜夜。如今,我们宁肯背负可能的骂名,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来表达的原因,是因为任何的劝说、舆论、正义的声音都无法遏制360没有道德底线的破坏和窃取;是因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我们的身后,是悬崖万丈!

是因为,我们看到360肆无忌惮欺压同行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早已不是两家公司的恩怨,需要有大是大非的判断,需要引起整个行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朗朗乾坤下,回到以用户利益至上的互联网发展正道。否则,只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而最终受损的是你,是他,是每个热爱我们、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是整个在勃勃兴起、

谋求健康发展的互联网行业。

而一切皆有缘起。

两年之前360安全卫士曾是腾讯公司尊重的产品,多年积累才进驻了2亿用户的电脑,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云查杀”网络。这种“云查杀”模式的指令来自服务器后台,远程遥控安装在2亿台电脑里的360安全软件里。这甚至是连微软、谷歌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的超级能力。

但实际上,当360安全卫士的第一位创始人在2008年离职之后,

360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利用这种远程遥控的方式,破坏一切竞争对手的任何软件!它们的名字包括金山、瑞星、可牛、遨游、百度、阿里巴巴、卡巴斯基以及腾讯QQ。在过去几年内,这些公司都把360告上了法庭……

不仅如此,360更是欺骗了那些对网络技术不够了解的网民,因为它的手法相当具有欺骗性。360打着“安全”的名义,以“恐吓”的方式胁迫不明真相的用户卸载掉360的竞争对手。过去两年,国内几乎所有浏览器都遭到了360“感染木马”名义的恐吓,国内几乎所有杀毒软件都遭到360发出的“过期”、“安全隐患”的打击,360杀毒因此一家独大。

现在,360作为安全软件控制了整个QQ的聊天入口。QQ的所有数据包括登录账户、密码、好友、聊天信息都得被360过滤之后才送还给QQ用户。这相当于每个用户自家门口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进门都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自己家门。而且这个非法“外挂”在360安全软件的包底下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

最后,我们再次诚挚地呼吁360及时刹车,停止对行业中合法公司的侵犯,向全行业和用户道歉,并且承诺给用户一个公正、公平、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来自由选择合法软件。

尽管有用户一时对我们强烈质疑,但我们坚信邪不压正,时间最终会让用户明白真相,正义的信念必定让我们最终获得用户的支持和认可!

腾讯在第二封公开信中,几乎将互联网的商业秘密摆放在公众面前,这两封公开信堪称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历史上最激烈的一次还击。两封公开信发布后,瞬间便将对战双方推到了风口浪尖,舆论一片哗然。众多网友在网上留言,愤怒地表示,腾讯此举是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的选择,是对QQ用户极大的不尊重。但绝大多数网友倾向于支持腾讯,认为腾讯此举实为无奈之举。至此,腾讯和360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再单纯是两家公司的战争,而将亿万互联网用户拉了进来。

面对腾讯两封公开信的声讨,奇虎360公司马上也以公开信的形式作

答,公开信中说:

11月3日,我们与亿万互联网用户一起度过了中国互联网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不眠夜。360和腾讯之间由产品的争执上升到公司之间的对抗,继而又演变成了互联网用户必须作非此即彼选择的站队大战,这样的局面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

11月4日一早,腾讯又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始终将矛头指向了360公司的产品。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360公司的安全产品,包括360扣扣保镖的源代码,已经托管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随时接受用户监督。同时,360也率先发布了《360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全面讲述了旗下产品的工作原理。对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议,360也不愿再将亿万网民牵涉进去,但我们必须对腾讯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作出两点回应。第一,360扣扣保镖根本不存在腾讯公司指称的后门程序;

第二,360扣扣保镖根本没有窃取QQ用户隐私信息的软件行为。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将保持克制,但我们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腾讯公司诬藏360安全产品的权利。

我们始终坚信用户是自己电脑的主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始终是由每一个用户推动的。所以,我们本着为用户负责的精神,决定搁置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争执。在这里,我们向每一位受这个事件影响的用户表示我们心中的歉意。

我们也在反思:我们推出一款产品,本着从用户出发的精神,希望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反而为用户造成了困扰,那我们必须为此承担责任。因此,我们决定召回360扣扣保镖。此举同样也是着眼于用户的利益,希望为用户创造一个安静的、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不用再作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同时,我们也愿意让中国互联网尽快恢复平静。我们希望经历过这个不眠之夜的互联网用户以理性、平静的心态对待此次突发事件。而且,我们坚信,是非曲直自有公道,事态平静下来之后再论是非为宜。

奇虎360公司的这封公开信发表于11月4日,前一日21时左右,奇虎

360公司已将扣扣保镖软件在其官网悄然下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力干预下,QQ已与360开始恢复兼容。

针对奇虎360公司的“QQ软件已经与360恢复兼容”的说法,腾讯公关部相关负责人马上给予否认。腾讯公关部相关负责人称:首先,360扣扣保镖是一款针对QQ用户的非法外挂,影响QQ软件正常运行,腾讯产品不会与非法外挂实现兼容。其次,腾讯认为,360公司至今仍未正视自己制播恶性病毒的事实。360公司一方面在其公开声明中承认在软件中埋设后门,另一方面又以“托管”戏法掩饰其产品的病毒本质。再次,腾讯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管理协调工作,同时也希望360公司真正兑现其“召回”承诺。

就在外界纷纷议论“腾讯和360将把战争升级到何种程度?这场战争过后,我们是否还能看到QQ?是否还能看到360?”的时候,11月4日上午,360公司发出弹窗公告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请求用户卸载。在网友错愕的表情中,腾讯和360的对战暂告终止。

腾讯和360之间的战争怎么会如此草率收场?这让局外人感到此事定有内幕,360副总裁刘峻随后的发言证实了这种猜测。他表示: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和公安部确实介人了双方之间的争端,并且在11月4日分别找到两家公司问询,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双方停止纷争。刘峻称,360方面在此形势下决定召回扣扣保镖软件,双方已经达成初步谅解,两家公司也不再发布煽动此事的新闻和讯息。

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对腾讯和360的争端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将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和网民利益。他还表示,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必须有序进行,不能损害用户利益,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最后,李毅中向广大互联网用户承诺,国家相关部门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进一步加强监管,敦促互联网企业加强有序竞争。

就在李毅中发表上述讲话不久,腾讯和360几乎同时发表了公开道歉信,力图将此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腾讯的致歉信:

亲爱的QQ用户:前段时间,腾讯公司和360公司爆发了一场广为人知的纷争。最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的协调下,这次纷争告一段落,QQ用户的安全和权益得到了保障。在此,我们向所有在事件中受到困扰的用户致以诚挚的歉意!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的通报批评我们虚心接受,并且会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后续工作。对大家在此过程中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各种批评,我们也会认真听取、总结,吸取教训。

痛定思痛,我们在处理的方式和与用户沟通中采取的方式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起初,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谁对谁错”、“是非曲直”这样的问题上,与此同时,却忽略了用户的感受。

作为一家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时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用户的感受;如果我们在作出那个“艰难的决定”之前能够和您有更充分的沟通,让您能有机会更明白风险和问题所在,整个事件的演化也许就是另外一种情景。

事件发生后,我们从用户、媒体、行业专家那里得到了很多信息,其中有意见,有建议,也有批评。无论从哪个角度,能得到您的帮助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在这个事件中的一份收获。您现在也许还无法想象这些意见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正是您的这些意见,将会成为腾讯公司战略转型和企业升级的关键动力。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公司领导在不久前致员工的一封信里才会提出:“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我们相信,这次事件结束之后,在政府的推动下,我们一直渴求的“阳光下的竞争”时代终将到来。腾讯也将以更开放的心态和用户、行业一起去拥抱这个时代。随着QQ用户数的持续增长,我们明白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大。面对责任,我们必须对自己要求更高、做到更好。这样的心态也让我们更能理解您在此事件中所受到的困扰。因此,我们再次向您致以诚挚的歉

意,希望未来能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心愿不变:和你在一起。

以上是腾讯给用户的致歉信,致歉信中腾讯承认“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谁对谁错’、‘是非曲直’这样的问题上,与此同时,却忽略了用户的感受”。腾讯的致歉信发布以后,受到了一致好评,网友们认为腾讯虽然在对战中以自身利益为重,但此时已经认识到用户才是根本,这是腾讯最重大的转变,这种态度将事件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点。在腾讯发表公开信不久,奇虎360公司也发布了公开道歉信。

奇虎360公司的致歉信:

近期,360与腾讯公司发生了一系列争执,给亿万网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和不便。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及时介入干预下,目前纷争已平息。我们已于2010年11月4日向广大网民发出道歉,今天,我们再次诚挚地向您说声:“对不起!”

目前,腾讯与360软件、网站已全面兼容。我们衷心希望您和亲朋好友继续享受360提供的高品质安全服务,也欢迎广大用户继续对我们进行监督、鞭策,共同构建一个更安全、开放、快乐的互联网。

自创立以来,360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免费的专业安全服务。从查杀流课软件开始,360为广大用户打补了、杀木马、拦截欺诈钓鱼网站,并将免费杀毒惠及每一个用户,既保护了电脑安全,又为用户省钱。

360由此得到网民的信任。

网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用户利益至上”是360的核心价值观。正因为有了网民的支持,360才能不断发展,建立起全球用户数最多的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将继续坚持“专业品质,免费安全”,为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完全接受工信部对此次纷争事件的通报批评,坚决贯彻落实通报中的工作要求,向社会和网民道歉,停止公司间的相互舆论攻击。

我们在此进行反思: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兼顾产业的和谐;在敬畏用户的同时,更兼顾有序的竞争。我们将放眼未来,用创新赢得尊重,

用责任赢得信赖。

11月10日,奇虎360公司宣布QQ和360恢复兼容,并在官方网站发布名为《QQ和360已经恢复兼容,感谢有您!》的公告,感谢广大用户对360软件的支持。同时,奇虎360公司还公布了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提醒用户若发现两者软件再出现冲突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在腾讯和奇虎360公司双方放下屠刀一天之后,11月11日下午,新浪与MSN中国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宣布:新浪与MSN中国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合作协议,新浪与MSN将在微博、博客、即时通讯、资讯内容、无线诸多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新浪和MSN中国的合作传达出一个新信息,腾讯和奇虎360公司的竞争对手们正希望借两位大佬互搏之际,在网络安全市场中分得更大的份额。而网上传播的消息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据说反垄断专家正研究“分拆腾讯的可能性”。以“金山毒霸”闻名的金山安全公司宣布与另一家网络安全企业“可牛杀毒”合并。新公司的首个爆炸性举措,就是让销售10年,拥有2亿个付费用户的“金山毒霸”彻底免费化。

互联网市场一直战争不断,而腾讯和奇虎360公司之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很多人认为战争双方都失败了,它们不仅可能失去用户,也面临着被竞争对手瓜分市场的危险。腾讯在这次事件之后的公开信中,说明它已经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腾讯将在网络安全市场作出更多的贡献。


ETC注销ETC充值ETC客服ETC扣费查询


ETC发行合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