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扫描
1.1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时间表
国家广电总局 2000 年制定了《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据此,广电总局 2003
年 5 月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按照这份时间表,我国数字电视建设将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到 2005 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
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第二阶段到
2008 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第三阶段到 2010 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有线
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第四阶段到 2015 年,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其中的地域划分为:除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外,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
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海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贵州。
按照我国关于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具体步骤,将在 2015 年前有线电视基本完成数字化,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停播模拟信号。而在具体操作上将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四个阶段分步实施。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的拥有量在 1.15 亿左右,中国电视用户占全球广播电视用户大约
1/3,如果都更换成数字电视,包括机顶盒和电视机在内的数字电视产业,至少将创造 3000 亿元的市场。
1.2 2005 年全国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1.2.1
2005 年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
表 1 2005 年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情况
单 位 |
数字电视用户数(户) |
付费数字电视用户数(户) |
全国合计 |
4,127,564 |
1,391,852 |
中央直属 |
327,000 |
327,000 |
北京市 |
17,500 |
― |
天津市 |
200 |
― |
上海市 |
63,061 |
61,853 |
重庆市 |
52,067 |
7,829 |
广东省 |
754,372 |
401,872 |
福建省 |
80,273 |
3,327 |
江苏省 |
114,500 |
26,200 |
浙江省 |
645,787 |
107,071 |
山东省 |
812,860 |
1,926 |
湖南省 |
83,695 |
32,063 |
湖北省 |
76,249 |
53,072 |
海南省 |
― |
― |
四川省 |
222,212 |
184,000 |
安徽省 |
8,968 |
5,482 |
江西省 |
48,321 |
28,8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85,000 |
― |
河南省 |
165,212 |
44,530 |
河北省 |
46,355 |
13,441 |
山西省 |
152,749 |
― |
陕西省 |
25,342 |
25,342 |
辽宁省 |
219,782 |
5,705 |
吉林省 |
5,305 |
305 |
黑龙江省 |
32,000 |
32,000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8,870 |
18,670 |
西藏自治区 |
346 |
120 |
青海省 |
840 |
840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45,000 |
― |
甘肃省 |
11,320 |
― |
内蒙古自治区 |
2,122 |
1,932 |
云南省 |
6,000 |
6,000 |
贵州省 |
4,256 |
2,458 |
|
表 2 2005 年计划单列市数字电视用户情况
注:计划单列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需上缴省级财政。我国目前的计划单列市有五个,分别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5 年统计信息整理,统计时间截止到 2005 年底。
1.2.2
2005 年数字电视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
(1)整体转换成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广模式
整体转换,正是破解规模和速度症结的良方。通过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全网规模,可观的规模将大大降低各类新业务的运营门槛,带动付费电视、信息服务、电视商务等多元赢利模式的良性发展,有线电视行业未来的盈利空间将彻底打开。
以青岛为例,定位于支撑有线电视网络持续发展的数字电视,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还只是发展的第一阶段,青岛广电局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能够承载有线电视网络全业务的运营平台。为此,青岛广电局的策略是:第一步整体转换,迅速建成规模化、可运营的数字电视平台;第二步在标准化、开放性的数字电视平台上,开展付费电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电视银行、互动游戏、电视邮件、数据专网等各类新业务,打造有线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有线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广电总局大力推广青岛发展数字电视的模式,以期打破数字电视推广缓慢的现状,青岛模式成为政府主推的数字电视发展模式。
(2)政策创新成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2005 年我国数字电视发展迅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策的推动。一是政府和银行通过提供贷款和
实行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刺激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005 年 5 月
20 日,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开发性金融贷款主要用于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平台等新增固定资产项目、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用户网升级改造、节目和信息服务开发项目以及相关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项目。对于数字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等业务的收费标准, 可根据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与相关部门共同测算确定,报当地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并且各试点单位还可以参照相关规定,申请有线数字电视收入营业税减免。
二是民营资本进入数字电视产业的政策有所松动,激活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积极性。2005 年 4 月
13 日, 国务院下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该《决定》涉及广电领域的内容包括:①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②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
发行放映,其中国有资本必须控股
51%以上;③非公有资本可以建设和经营有线电视接入网,参与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从事上述业务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 51%以上;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从事有线电视接入网社区部分业务的企业;④非公有资本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宾馆饭店内提供广播电视视频节目点播服务。
(3)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指标,政府部门大力扶持
以杭州数字电视发展为例,杭州数字电视突破了传统电视单一的功能,全天候滚动播放城市实用信息,
包括购物、旅游、房产、汽车、美食、公共信息等,使杭州市大众生活消费的需求得到满足,并把握了时尚潮流,把丰富多彩的服务多角度地呈现给杭州市民面,大大推进了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广州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把有线电视数字化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被列入了市政府的《2004-2005
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中,要求分区分片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力争到 2005 年底,建成覆盖城区的数字化宽带双向有线电视网络,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坚持有线电视数字工作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中紧紧依靠各地市党委、政府的支持,快速地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
(4)有线网络向综合业务拓展,扩大赢利渠道和空间
杭州利用 HFC 网络和先进的 IP 宽带城域网络作为数字电视的运营网络,已经成功完成了广播式数字电视和交互数字电视的技术融合,以及数字电视技术和运营体系的建设。完成的内容主要有:广播式数字电视播出平台、交互式播出平台、业务与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内容编辑分发系统等平台建设;以及数字电视的市场、销售、内容、信息、运维、技术、客服、维护、营帐等运营体系的建立。目前,杭州数字电视用户已达 50.5 万,并以每天
2000 余户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中,定购交互电视服务的高端用户达到了 30%。
在整体转换的过程中,杭州成功推出了以互动点播为主的“华数互动电视”、以信息整合服务为主的
“华数资讯”、以城市信息化应用服务为主的“华数信息”、以及“华数宽网”等多业务产品。其中,定购“华数互动电视”等高端服务的用户占数字化转换用户的
30%,成功创造了数字电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在保障广播电视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开发了多项增值业务,为数字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