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回望

关注微信公众号“高速商务通”,马上办理ETC。


新媒体发展回望

 

有专家将媒体新生态的五大推动力概括为:1、技术创新――因此才会有互联网的再进一步、无线技术的自由自在及互动的可行性;2、新媒体的涌现――基本的经济原则是供求问题――消费者需要选择, 有投资方供应,汰弱留强;3、受众高度分散――受众没有忠诚度,他们奔向吸引他们的内容,媒体要争夺他们的注意力;4、不断增加的个人化要求――无论是新旧媒体,满足个别受众的需求是最理想的目标;

5、更严谨的投资回报要求――广告主对广告公司的要求直接转向媒体。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新媒体的诞生、发展及其市场化、产业化之路,其中某些因素的缺席会直接制约众多新媒体尽快走向广大受众,赢得市场首肯和行业地位。

4.1 网络媒体

十五计划纲要第六章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中指出: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适时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当我们进行 2005 年年终盘点时,可以看到这样两个令人可喜的数据: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在 2005 12

31
日已达到 1.11 亿;宽带网络的用户达到总用户数量的一半以上,超过窄带(电话拨号上网)用户。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 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也有很多新发展、新变化。

4.1.1   
互联网技术升级与网络传播新景观

互联网是数字全球化的根基,2005 年,互联网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目前常提到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界的核心词是IPV6、网格计算、语义网、P2P技术等。而在 2005
年又有一个新概念Web2.0被提了出来。从技术的角度看,BlogRSSSNSTagWiKi等与其有着密切关系。有学者认为,新技术的诞生将对网络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非专业人员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深层渗透;2网络新闻内容结构的变革;3网络新闻生产层次的进一步清晰;4网络新闻生产专业分工的细化与合作模式的多样化;5网络受众新闻消费模式的多元化与社会化;6媒体融合局面的不断明朗。随着网络承载能力的不断改善,媒体融合将越来越多地付诸实践。

4.1.2   
网络新闻的聚合力量

2005 年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不断,网络新闻以其快速、全面的报道短时间内聚合了大量受

众,优于报纸电视等媒体的许多不足,网络新闻的可选择性、易保存性和时效性使得网络新闻的力量在 2005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将实施》,http://tech.dayoo.com/gb/content/2005-12/31/content_2361012.htm

《中国公安部制定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http://tech.sina.com.cn/i/2005-12-29/1607806518.shtml

郑香霖:《新媒体冲击波》,《中国经营报》,2005-09-12(B02)

摘自彭兰教授提交 11
月在南京举行的网络传播学年会论文:《新一代互联网:再次改写的新闻传播景观》。


年得到了充分彰显。以神州六号 10 月发射及返回为例,人民网和新华网经授权对神六发射实况进行现场

直播。在长达 120 多个小时的直播里,人民网直播页面共发布信息 1209 条,平均 6 分钟 1 条。在 18 3

时至 8 时这个时段,更达到平均不到 2 分钟便发布 1 条信息的高频率。在神六发射的 10 12 日,新浪网

当天 24 小时的访问量突破 4.5 亿页读数,刷新了此前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创造的流量记录。各大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表现形态,新浪网还独家推出了 3D 全程模拟动画大片,以令人震撼的效果逼真演示了神六从发射到回收的全过程,推出后受到了网民的大力追捧。网络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也是其他媒体难以抗衡的法宝。2 28
日,美国多个华人团体率先发动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百万人全球签名活动。随着 3
月中旬国内众多网站加入,才真正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签名活动。据估计,至 4

月下旬这次网络大签名的总人数达到
4000 万。而此前国内网络签名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2003 年爱国者同盟

7 家网站,针对侵华日军在齐齐哈尔遗留化学武器泄漏事件发起的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网络媒体的虚拟空间作为现实的反映,在舆论动员和政治表达等功能上得到了正面的巩固。

4.1.3   
网络媒体的地域性扩张

2005 年,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有着引人注目的发展。1 1
日,全国民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联盟网在内蒙古新闻网、天山网、中国西藏新闻网、桂龙网、新桂网、宁夏新闻网的共同建设下顺利开通。年内,相当多的省、区、市开展(有的是连续开展)了网络媒体行采访活动,
称得上是四年来开办此类活动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是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而举办的首届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7 5 日至 12 和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50 周年而举办的50 年风采: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7 17 日至 24 采访报道活动。新疆行创造了多项网络媒体行的全国第一:1)参与媒体最多,全国 37 家网络媒体,全国及自治区 13 家主要新闻媒

体,共 50 家媒体参与;2)举行大型开幕式文艺晚会,并由电视、广播及
35 家网络媒体同时进行网上直

播;3采访线路最多,在全疆共分五路进行采访。网络媒体的 60 多名人员在 8 天中发文字稿 1020 篇,

图片 4000
多幅,各网站开设专题 35
个,全方位地报道了新疆 50
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4.1.4   
博客

BLOG 也就是
WEB LOG 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志。因为木子美事件,博客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而到了 2005 年,博客成为互联网传播领域最抢眼现象并迅速大面积普及。各著名博客网站规模迅速扩大,

博客中国获得 1000 万美元风险投资,在 7 7 日改版为博客网,全力打造博客门户网站,全方位提供多种博客服务。门户网站亦纷纷进入博客领域,并展开多种推广活动,如新浪网就独辟蹊径地推出名人博客。在 2006 年伊始,徐静蕾的博客成为我国首个点击量突破千万的博客。博客网、新浪网、搜狐网同时举办的三台博客大赛,让人感到博客领域的争夺战同样如火如荼。2005 年博客的普及是
2002 年博客进入中国三年来发展的新阶段。在
2005 年的博客热中,一批媒体工作者,甚至包括不少资深或担负领导职务的媒体工作者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一些媒体编辑、记者的群博客也应运而生。2005 年举行的第二德国之声博客大赛,新闻博客的分量明显加重。不仅设有记者无疆界特别奖,而且 9 个文种均设有最佳新闻博客奖。担任本届中国评委的是著名记者安替(注:上届为木子美11 14 日评选揭晓,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的按摩乳胜出,获得中文新闻博客金奖。

4.1.5   
播客

广播是传统的媒体,但当社会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以来,广播的前景一直不乐观。根据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5 年所做的中国互联网使用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显示,电视普及率达到 97%,其次是报纸(86%)、书籍(56%)、杂志(53%),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 49%,而广播的普及率只有 38%。根据 AC 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
1500 家广播电台总共吸收的广告投放量仅占广告总量2%。有着 85 年历史的广播媒体在媒介竞争激烈的战场上逐步后退,其听众多面向汽车司机和有着收听习惯的老年听众。

2005 年,一种新的广播形式――播客(podcasting)突然成为媒体的宠儿。播客,即英语的podcast

podcasting的音译,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


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以便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播客技术诞生于 2004 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如同一个耀眼的明星,迅速席卷全球广播领域。Podcasting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因技术门槛降低,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优质的免费内容,它不同于以往的火腿电台,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RSS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简易聚合,使广播变为可订阅、可选择的新型广播。这一年轻的广播形式因为个性化和明确的受众定位赢得了众多听众的青睐,一批播客广播如反波胖大海

土豆网喜糖音乐等都显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准,成为引人注目的广播新生代。

4.1.6   
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融合

网络媒体对传播生态的改变不仅仅是自身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媒体高度的兼容性催生了许多新的传播形式,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在应对竞争时主动合作,衍生新的传播领域;传统的广播媒体借助网络纷纷开辟新的广播内容,弥补广播收听的不足;而手机借助网络展现了在新闻报道上的时效性,弥补了许多没有时间看报纸的受众了解新闻的需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因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了投资商的信任,发展势头迅猛。

4.1.7   
网络编辑员成为新职业

按照网站数量估算,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 300 多万人,伴随未来的发展,其需求将呈上升

趋势。3
31 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三批共 10
种新的职业,其中网络编辑员名列其中。网络编辑职业分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四个等级。网络编辑员资格考试制度推行后,将引导从事网络编辑的工作人员掌握更加全面的网络和新闻等综合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网络编辑工作。可以说,职业化是任何媒体形式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编辑员的正式出现,预示着网络媒体更趋理性、专业、规范的发展方向。

4.2   
手机媒体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 3.34 亿人,比 2003 年增长了 6500

万人。据预测,到 2005 年我国手机用户有望达到
4.02 亿,普及率达到 30%以上。这意味着每三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拥有一部手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俨然已经构成大众传播所必需的大量分散的受众。手机成为

第五媒体似乎大势所趋。究竟什么是第五媒体,业界和学界尚无定论,它只是传播学者对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一种可能出现的理想的新媒体的称谓,而媒介研究者一致认同的一点是,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将成为第五媒体的一个重要成员。

手机媒体功能的发挥,与 3G
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密不可分。第一代移动通讯只能边走边打电话
第二代移动通讯增加了传真和短消息的功能,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网络技术)能够提供数百 k 数兆字节每秒的移动通信速度,提供用户收看流畅的、接近电视质量的视频节目,高速下载音乐。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丰富多样的媒介形式的出现搭建起坚实的平台。

2005 年,手机在信息传播、娱乐互动、催生新的产业经济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在与传统媒体、互联网的融合和其自身的不断创新中,逐步显现着作为一个媒体应有的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以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全新的媒体形式吸引着千百万受众的眼球。

4.2.1   
媒体形式

1)手机报纸:
2004 7 18 日,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后,有不

少媒体网站尝试探索这一新业务,在
2005 年更掀起一个小高潮。5 17 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和浙江在线网站联合创办《浙江手机报》,标志着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纸的正式开通。至此,浙江省成为手机报纸的热点区域――浙江日报、杭州日报、宁波日报和温州日报等四大报业集团,以及《参考消息》和《瑞丽》杂志等平面媒体均推出手机报纸。目前浙江正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手机报业市场。8

 


《中国播客 2005 年读报告》,

http://game.eastday.com/eastday/game/node29658/node29659/userobject1ai1800301.html

冯志新:《短信本身就是财富 手机成为第五媒体引来热钱投资》,《青年时讯》,2005-12-20


月,广东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南方手机报》, 该报主要提供《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 9 份报纸的内容,并每日更新,和传统报纸保持新闻同步。10 月,中国移动推出 《中国手机报》。另外,《辽宁手机报》、《江西手机报》、《深圳晚报彩e
手机报》、《鲁中手机报》,《华西手机报》声讯版、《青岛手机报》、《泉州手机报》等各地的手机报纷纷面世,形成 2005 年一道亮丽的媒介景观。可以说,地方各大报业集团大跃进般地推出手机报纸,试图

抢占市场先机,成为 2005 年手机报纸发展的新特点。

2)手机电视:2005 1 1 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上海移动合作的手机电视梦视界播,该服务提供 6
套直播电视节目及 VOD 点播。3 月,国家广电总局给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颁发全国首张 IPTV 执照,准许其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手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截至目前, 这是中国唯一张手机电视运营牌照。3 27
日,中国首部用胶片制作的专门在手机上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约定》在北京开机。9 月,中国移动开通全网手机电视业务,截止 11 月底,其用户已经突破 15 万户,其中上海的实际用户数突破 2 万户。11 月,山东移动与山东广电推出广视无限

3)手机电影:2005 年是中国电影诞生 100 周年,中国电影界各路人士赶集手机电影。6 月, 谢飞、田壮壮、李少红、顾长卫、贾樟柯、王小帅、黄磊、徐静蕾等老、中、青三代电影人,宣布将拍摄

10 部长度 3 5 分钟的手机电影。7 月,王小帅、贾樟柯、孟京辉等八位导演推出手机电影《这一刻》。

该片由 8 部独立的影片组成,每部 3 分钟。10
月,由手机拍摄,通过手机播放的《苹果》诞生,制作者北京电影学院陈廖宇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手机电影。12 月,冯小刚推出手机电影《手机,打死也不说》。

4)手机小说:2005 11 月,小说家千夫长继去年将 4200 字的手机小说《城外》18 万元卖给 SP 之后,又以同样的价格,出售了第二部手机小说《城内》。《城外》不到两个月时间为运营商带来
200 多万元的收益。去年才出现的手机小说如今已风靡全国,从短信段子到手机小说,手机文学逐渐形成声势,开始走向繁荣。8 月,中国第一家民间虚拟手机文联――“e
拇指手机文学艺术虚拟联合会在海南成立, 会员是全国各地手机文学创作的发烧友。12
月,何立伟、刘齐、周晓枫等 6 位作家和写手与相关公司签约, 成为国内首批手机文学签约作家。先锋派女作家棉棉和春树也在年末与摩登天空签下合约,投身手机文学大潮。有人甚至声称 2006 年将是手机阅读年

5手机搜索:2004 年,百度推出手机搜索,同时带有贴吧功能,Yahoo
也同期推出手机搜索。2005 1
月,CGOO 无线搜索上线,提供各类商城搜索服务;此后新浪爱问推出有图片、铃声、本地搜索功能的手机搜索引擎;UUCUN
则提供网页、图片、铃声、游戏、小说、影音、地图搜索。搜索大鳄 Google
也在国内推出带有本地搜索功能的手机搜索。如果说 2004 年是无线搜索技术的开端的话,那么 2005 年此项技术则更趋于成熟和完善,在内容上更趋向于多媒体展现,手机端信息自动适配技术和搜索信息的精确度都有所提高。

4.2.2   
发展特点

手机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在 2005 年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手机参与新闻报道,丰富了传统报道手段,并将成长为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和舆论阵地。

2005 年第 5
期《南方新闻研究》所刊南方新闻网陈谷川的文章认为,作为用户大部分时间都会随身携带的通讯终端,手机无疑是当今和未来的新闻传播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
新闻媒体的图文内容进入手机终端,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新闻短信、手机报纸、WAP网站。

7 7
日伦敦系列爆炸袭击发生后,最早一批新闻照片来自于手持照相手机的普通民众,包括CCTV
在内的不少电视台都以最快速度播放了由现场群众提供的手机拍摄的图片或录像画面2005 年,媒体有关深圳校园两起暴力事件的报道,其原始素材都是现场学生用手机拍摄的录像新华社摄影部丁玫认为这对新闻摄影来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标志性事件,是新的新闻工作不断发展延伸的又一个里程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4
季度》,人民网/传媒,

http: //media.
people.com.cn/GB/3993457.html

齐洁爽:《娱乐化的新技术影响新闻行业――伦敦遭袭手机照片显神通》,《中国摄影报》,2005-07-15


“……在没有专业摄影记者的地方,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手机的闪光灯掠过

在国内,2 24 日,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首次实现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此外,2005 年手机短信平台在一些大规模的群体事件以及区域性的公众危机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3 月,天津市发生一起恶意牛奶投毒事件,政府紧急部署移动运营商发送手机短信传递信息,及时避免了事态的扩大。4 30
日前后,全国各地发生的涉日游行中,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手机媒体平台应用短信及时、准确传递政府的声音,有效化解了此前谣传的五一期间北京将有反日游行的谣言。福建省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布台风信息。2005 年,上海、北京、辽宁等地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灾害天气手机短信预警机制。此外,中国手机娱乐第一门户――空中网对第 76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的手机直播。这也是国内第一次用手机进行大型传播活动的实时报道。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陈光裕介绍新华社手机短信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我们不是当成一个项目来做,而是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形式和手段来做。目前手机短信是一个新闻舆论阵地,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必须占领这个舆论阵地引导舆论

2)手机与其他媒体相互融合,差异互补,迅速向独立的新兴媒体迈进。

流媒体已经成为今年传媒业的关键词之一,它在手机上的应用更加丰富了手机作为媒体的功能。所谓手机流媒体,简言之就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手机终端可以接收和使用的音频和视频流。2005 1 1 日, 上海移动与文广传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启动手机电视业务,手机影视、手机广播纷纷登上舞台,正在为我们演绎着流媒体的手机开局。

手机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无疑是手机媒体最具成长性的一大领域。2005 2 24

日,人民网与中国人大新闻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共同开办的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站开通。

5
25 日,上海东方网的无线新闻网站开通。为落实我国政府关于国家主流媒体要占领网络、手机等新的舆论宣传阵地的指示,12 16 日,在中宣部、国新办、信产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共同主办的掌上天下手机网站开通,登陆无线互联网是我国信息技术与新闻媒体全面结合的首次尝试。另外,《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打造的中英文手机信息服务平台,以图文直播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为特色,取名为直播中国。作为另一种重要的手机媒体形式,手机报纸不只是一张平面媒体的延伸,而是一个立体的多种表现方式的传媒总汇。

有研究者认为,有人称手机为第五媒体,原因就在于手机早已成为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发布过程中手机第一次进入了主动采集、发布信息的序列,使得新媒体的发布链条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发布链条。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发布链打破了时空的障碍,其可以随时随地,几近于随意地发布消息;其二是多媒体技术,使得其能够以各种不同文本形态发布消息。这正为手机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手机媒体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

第一,手机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但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有待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与支持,完善政策制度环境,合理构建业务平台,形成市场规模,并最终获得目标受众的广泛认可。

就技术层面而言,一是终端限制。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慢、受限于彩信技术等缺陷,这些都大大限制了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发布与接收;二是费用相对较高。手机报每条短信的价格为 0.5-1 元,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每小时高达上百元,这样的高收费令人望而生畏;三是受众问题。目前手机媒体的受众群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新闻信息比较敏感的中青年,这样的窄众使用者也限制了手机媒体规模的扩大。

就市场层面而言,终端服务商、运营商、用户等与手机媒体相关联的产业链并不完善,如何开发更多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3
季度》,人民网/传媒,

http://media.people.com.cn/GB/3993456.html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4
季度》,人民网/传媒,

http: //media.
people.com.cn/GB/3993457.html

张毓强:《新媒体:威胁还是机遇》,《中国记者》,2005 年第 8 期,第
32-33
页。

杨春兰:《2005,手机与他媒体 谁是待嫁的新娘》,《传媒》,2005 年第 12 期,第
17-18
页。


应用,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手机终端厂商如何统一标准?利润如何分成?如何形成市场规模以达到赢利目的?这些都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参考,还需要一段谨慎摸索的过程。

就业务层面而言,目前手机还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等,目前包括新闻来源在内的所以业务运作,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比如说现有的手机报纸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因而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媒介产业。此外,国内对于这一新兴媒体的监管一直没有细则。未来 SP 的内容究竟是由信息产业部还是由广电总局抑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

第二,手机媒体彰显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魅力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尤以非法短信息泛滥为代表。

2005 5
月,短信诈骗信用卡犯罪活动在上海、厦门等东南沿海城市出现,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全国各地全面爆发。11 月,公安部、信息产业部、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以打击短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年末,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为整治手机犯罪及不良短信问题,2006 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手机实名制。我国首部短信法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在近期出台,制定者是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和国务院新闻办。

新媒介的出现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出新的问题。如何趋利除害,需要我们根据新情况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规制。同时,参与到新媒介中的各方运营者也要积极参与维护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在增值业务市场相对滞后的监管和巨大的利润诱惑下,不良信息、定购陷阱、价格欺诈、垃圾短信等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损害了 ISPICP 行业的整体形象。迅速治理各种乱象,有利于整个手机媒体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电视媒体新形式

4.3.1   
数字电视

2003 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依据该时间表:2005 年,大中城市实现数字电视商业播出;2008 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体育节目;2015 年,全面停播模拟电视节目。2003 年正式启动、2004 年得到发展的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在 2005 年取得新的进展。目前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节目内容缺乏、盈利模式不健全、资金缺口、运营(技术标准不统一、政策指导不明晰、市场认知度偏低等问题都受到广泛关注,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同时,电视的数字化带来了频道资源的极大丰富、节目制作方式的巨大变化、运营模式的重大革新、产业链条和市场秩序的重新构建。

1)基础建设与政策扶持: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全国各地试点城市模转数整体平移工程全面展开,数字电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数字电视历经数年的喧哗,至今仍尘埃未定,标准之争,用户之争,模式探索,可以说至今还处在一团迷雾之中,唯一可确定的是,它获得了政府的全力支持。2005 6 月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免费发放机顶盒的方式,使整个社区、城区、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字化的转换7 21 日广电总局发布《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 明确鼓励率先实施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试点单位,采用联合、合作、投资入股以及兼并等方式,跨地区从事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和业务开发。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等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同时, 青岛、佛山采用整体平移实现模转数模式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使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我国数字电视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广东省今年全面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案,年内将完成地级以上及有能力县市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2008 年完成全部县区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广东省到 2005 年年底的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 50

100 万,2006 年的用户数将达到 300 万以上。深圳市将在 2005 年完成特区内 60 万有线电视用户转换;

佛山市用户数量将超过 132
万。青岛、太原、银川将在 2005
年年底前全面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用户数量分别达到 80
万、75 万、55 万。杭州市目前已有数字电视用户约
40 万户,打算在两年半时间内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1
季度》,人民网/传媒,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99/3993454.html


实现 70 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整体平移,并在 2008 年全部完成改造工作。另外,北京、重庆、天津和武汉等城市也已经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2005 年年内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 600 万户左右。

2)内容提供:大型传媒集团开始涉足数字电视高品质的内容供应领域,积极推进相关频道建设。

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双双在 2006 1 1 日正式开播各自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前

者叫高清影视,后者叫新视觉。这是国内及全球华语最早的两个高清电视频道。2006 1 28

日前,全国将有 50
个有线电视网络播放高清影视。在正式开播前,央视和文广的高清频道在
2005 9

月至 10
月间已经试验性地推广。

央视高清频道首批试播的 4 个城市分别为杭州、成都、重庆和东莞。其频道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

纪录片、体育、音乐和综艺节目等,保障每年超过
1000 小时的重点节目。目前,已库存 2600 小时左右的高清节目。中央电视台已投资数亿元,并且从节目制作、频道传输、终端播出、运营维护等方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专家认为,央视开播高清频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被看作是高清电视在中国大发展的一个拐点。文广互动常务副总经理高悦曾表示,现在已经具备了高清数字电视的高质量内容和消费群体,
推出高清频道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虽然高清频道比较高端,但目前不能对它期望过高,更不能希望给它定很高的价格,因为高清频道还需要一个观众认知和接受的过程。

据央视国际报道,2005 3 22 日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与 16 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及 8 家数字

电视付费频道开办机构在京签约。至此,与中数传媒签署合作协议的地方网络公司已达
100 家,实现技术

对接的城市达到 63 个,中数传媒覆盖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 6400 万,覆盖机顶盒用户 49
万,加盟中央数字电视的频道数量也将在今年达到 25 个。2005 年,数字电视频道建设快马加鞭,整个行业迈出了发展的关键几步。然而,面对我国现实的媒介环境,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完全市场化和过度行政化两种倾向都会制约数字电视的推广。

4.3.2   
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也叫交互式网络电视互联协议电视,是由电信运营商基于宽带基础推出的一项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以电视机(加IP机顶盒、计算机或类似数字化设备为显示终端的流媒体服务。这种应用有效地将电视、通讯和电脑网络三个领域相融合。在终端用户的定位上,IPTV
和数字电视有重叠,对数字电视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冲击。IPTV的优势在于实现真正的互动,它不但能接收广播信号,也能实现用户与SP的互动。而且由于使用的是TCP/IP协议,IPTV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IPTV牌照的发放是 2005 年业界关注的事件之一。由于目标受众还未形成,核心技术仍在研发测试、

标准制定之中,相对于数字电视而言,IPTV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根据赛迪 2005
7 月下旬发布的《中

IPTV市场发展与战略分析研究报告》,2005 年上半年中国IPTV用户为 426.7
万户。
8 期《IT经理世界》刊发刘湘明的文章认为,虽然在气势上,IPTV对传统有线数字电视已经构成冲击,但就产业成熟度而言,IPTV 产业化还处于孵化阶段。无论是运营资格的模糊性还是其对带宽的技术要求、对版权的冲击, 还是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IPTV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内首个网络节目集成运营执照的发放,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IPTV产业奏响了蓬勃发展的序曲。4
月,国家广电总局向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出首张IPTV执照,准许其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网络视听节目传播业务。同时, 各大厂商市场推进的步伐始终没有放慢过,如IBM数字媒体事业部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与四川网通一起构娱乐四川,搭建了IPTV的产业基地,将宽带娱乐的行业经验应用于多媒体业务;北大方正正与央视网络合作实现第二阶段的业务部署。

在年末举行的中国IPTV技术、标准与产业政策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侯自强提出目前各


文照谋:《高清产业蹒跚起步 央视、文广高调对垒》,《中国经营报》,2006-01-02(A25)

张彦翔:《数字电视和 IPTV
的关键年》,《中国计算机报》,2005-01-17(C02)

转引自匡文波:《2005:新媒体的跨越之年》,《中国记者》,2006 年第 1 期,第
64-65
页。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2
季度》,人民网/传媒,

http://media.people.com.cn/GB/3993455.html


种网络运营商的核心业务上是趋向融合的,在终端上也是趋向融合的中视传媒谭湘江认为,IP电视是具有IP协议的传输的宽带化业务。无论是电视、PC、手机都可以作为广义的IPTV终端。香港的PCCW将有线电视不具有的频道内容引进了IPTV频道,供IPTV用户有更多的频道组合选择。对于中国大陆而言, 内容的引进有很大限制,完全从内容做到与传统电视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是非常困难的。政策限制、资金限制、版权保护等问题,都制约了IPTV频道运营商提供更大差异化服务的能力。而在IPTV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广电、电信两大行业之间的政策壁垒。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将使 2006 年网络电视的发展充满更多挑战。

4.3.3   
移动电视

2005 年是上海数字化平台的拓展年。在广度上,东方明珠移动电视(MMTV)到年底的终端数近 2 万个,

包括 6000 多辆公交车、5000 辆出租车、轨道交通 30 个站台以及 600 幢楼宇等,电视直接受众超过
350 万,

广播听众超过 1200 万。在深度上,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将同时构筑由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商务车等组成的移动平台,以及由商务楼宇、商业网点和著名景点或旅游集散地组成的固定平台,为移动人群提供全方位的移动资讯服务。中国卫通与央视合资的中卫星空有限公司经营的国内卫星移动电视,将于
2005 年底、2006 年初正式商用,用户只需要购买一个价格在
2000-3000 元的卫星接收装置,就可全部免费收看150-200
套标准和高清电视节目频道。第一大股东中国卫通提供传输服务,央视提供全部节目。为此,

中国卫通已以 1.5 亿欧元采购发射设备。

移动电视的试验行列正不断扩军,继上海、北京之后,贵阳、杭州、郑州、南昌、成都、长春、西安等更多的城市入伍。南京正在开展地下轨道移动电视,目前地铁站台已开通,每个站台安装 10

PDP,每列地铁有 48 LCD,从早 6 点到晚 11 点播放,9 1 日正式播出。目前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地方的移动电视业务采用的是欧洲标准DVB-T外,绝大多数城市采用的都是清华DMB-T标准。目前移动电视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广告,内容则以短平快的新闻、资讯、娱乐节目为主,增值业务如交互电视尚待开发。

移动电视领域中一个活跃的媒介形式是户外视频广告。2005
年,分众和聚众两家国内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提供商,成为这一新型市场的最大赢家。岁末年初,两家又实现了强强联合――2006
1 9
日,分众传媒以 3.25
亿美元的价格取得聚众传媒 100%的股权,聚众董事会主席虞锋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进入分众传媒董事会,与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一起成为联席主席。此举已经确定了新分众在中国户外视频广告市场的主宰地位,整合后其楼宇视频广告将覆盖中国 75 个城市的 1
亿多消费者。这将为国内移动电视的跨越式发展增添巨大动力。

4.4   
新媒体学术研讨

业界实务探索,学界理论切磋。2005  新新论坛新新即新媒体、新思维的简称,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11 26 日至 27 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媒体的个人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12 7 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移动通信与新闻媒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手机媒体、新媒体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并存、互补、融合、创新会议特别邀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做了移动通讯与社会发展的主旨演讲。这类研讨会对一年来数字新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4
季度》, 人民网/传媒,

http: //media.
people.com.cn/GB/3993457.html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4
季度》, 人民网/传媒,

http: //media. people.com.cn/GB/3993457.html

洪伟成:《上海文广打造新媒体产业群》,《解放日报》2005-07-20(2)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2
季度》, 人民网/传媒,

http://media.people.com.cn/GB/3993455.html

母晓洁:《高清唱大戏 新媒体抢风头》,《中国电子报》2005-09-019(004)

胡天舒:《分众收编聚众》,《南方周末》2006-01-12(23)

转引自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之第 4
季度》, 人民网/传媒,

http: //media.
people.com.cn/GB/3993457.html


传媒领域中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情况从学术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注微信公众号“高速商务通”,马上办理ETC。


ETC注销ETC充值ETC客服ETC扣费查询


ETC发行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