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但更好

微信搜索“高速商务通”,马上办理ETC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曾任德国博朗公司(Braun)首席设计师多年。他遵从几乎一切东西都是噪声的理念,认为只有极少的东西是重要的。他的任务是滤掉噪声,直抵精要。例如,24岁那年,公司安排他与人合作开发一种电唱机。当时的普遍做法是将转盘置于一个实木的盖子内,或者把唱机嵌入到一件起居室的家具中。然而,迪特和团队删繁就简,设计了一种透明塑料盖的唱机。由于这种设计在当时尚属首例,而且又显得过于惊世骇俗,人们担心它会把公司搞垮,因为没有人会买这样的唱机。但是,摒弃非精要之事从来都是需要勇气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种设计开始风靡,最终成了所有其他唱机竞相模仿的设计典范。

迪特的设计标准可以概括为一种典型的简洁原则,在德语中仅用三个单词即可体现: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这也是对精要最恰当的定义。

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精要主义并不是下一个新年决心要对更多的事情说,不是删减收件箱里的信件,也不是掌握新的时间管理策略,而是不断地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些事情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世间事务和机会之繁多,远非个人的时间和资源所能及。尽管其中不乏好事,有些甚至非常好,但绝大多数都是无意义的琐事,重要之事少之又少。学会区分差异――过滤筛选所有选项,并从中择其真正精要之事而为之,是精要之准则。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精要主义者和非精要主义者的行为差异可见下页图片。在这两幅截然不同的图像中,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在左图中,精力被分散到了很多不同的事上,结果就是在每件事上都取得了零星进展,但都不能令人满意。在右图中,同样的精力被用到了少数几件事情上,由于精力集中从而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精要主义者拒绝接受我们能做所有事情的想法,而是要求我们进行真正的权衡取舍并作出艰难决定。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学着做一些一次性决定,它们相当于未来的一千次决定,这样就省得一次次用同样的问题来折腾自己。

精要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设计规划,而不是事事依循默认设置。精要主义者并不是应激性地作出选择,而是有意识地区别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精减非精要之事,然后清除障碍,从而为精要之事提供清晰顺畅的实现路径。换句话说,精要是一种自律的、系统的方法,用于决定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然后轻松地执行。

精要主义让个人选择尽在掌控之中。它是一条能让人获得新的成就和意义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尽享旅程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到达目的地的欣喜。然而,尽管有种种益处,依然有太多的阻力干扰我们奉行更少,但更好这条铁律,这或许解释了为何有那么多人最后迷失在了非精要的道路上。

 


 


ETC注销ETC充值ETC客服ETC扣费查询


ETC发行合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