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抚今追昔

微信搜索“高速商务通”,马上办理ETC




(一)    抚今追昔


a)        
世界气候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其惟一不变的特点是一它一直在变。在地质史的各个不同时期,在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前后,气候一直在变化。其变化有大有小:小的气候波动持续的时间是能用仪器来记录的(其持续时间可以像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萨赫勒地区的千旱那样是十余年或几十年),大的气候变迁则会持续上百万年。举例来说,10亿年来,地球曾经历了至少六次显著的冰期,在那时,地表的许多地区为巨大的冰冠所覆盖:在这些冰川活跃期之间,似乎有几百万年的时间,气候相对温暖,在那时,大部分冰冠和冰川都销匿得无影无踪。


b)        
在最近的一个温暖的地质时期,恐龙成为地球的主宰,白垩纪的海洋中白垩层开始沉积。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第三纪(4000~6000万年前)。那时,北大西洋地区的地表遍布着暖湿的热带森林。约6000万年前,伦敦粘土――英国伦敦盆地内始新世的重要地层单元一沉积在古新世的地层中,并含有一些喜温植物如棕榈树、美洲红树、亚洲露兜树等的化石。在约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现在英国所在的这一位置的气候与今天美国的东南部地区相似。


c)        
在第三纪,全球气温渐渐下降。目前我们尚未完全弄清楚其原因何在,但这一变迁似平与地壳构造板块的运动以及古陆解体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各个大陆有关。约5000万年前,南极洲与大洋洲分开并逐渐南移至其今天的位置――南极附近。与此同时,


d)        
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向北极移动。由于越来越多的陆地集中于高纬地区,冰川得以形成。它们反射率极大的表面把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热量反射回宇宙空间,也许正是从那时起,全球气温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大洲的分离,太平洋形成了,洋流也发生了改变;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与青藏高原的抬升,全球风带也发生了改变。受南极洲日益变大的冰川影响而变冷的海水有利于阿塔卡马等海岸沙漠的形成。约240万年前,中纬地区的冰川也形成,最后一个冰期来临了。


e)        
在这最后一个冰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已在地球安家。这一冰期使地球间歇性地变冷。在此期间,若干寒冷期(称作冰期)与温暖期(称作间冰期)交替作用于地球。总之,从对来自岩心和海底的沉积物的研究,我们知道:在过去的160万年间,至少有17次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换句话说,每一回合的冷暖交替持续了约10万年。


f)         
最后一个冰期于1.8万年前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地球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我们今天的世界相比已是面目全非了。在北美,3300米厚的冰层延伸至北纬39°的俄亥俄一密西西比盆地。在不列颠群岛,冰层覆盖了爱尔兰和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并向东延伸至诺福克附近。在其南方,是一大片为永久冻土所支承的草木不生的冻土带。此外,大块冰川还覆盖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和新西兰西部的许多地区。


g)        
这些巨大的冰川靠近赤道的一侧也受到了全球变冷的影响。


h)        
呈气旋型的西风给如今的美国西南部干旱地区在当年的位置带来了降水,并在今天大盐湖的位置产生了一个有如今密歇根湖大小的淡水湖。与之相对,海水温度降低导致热带减弱的洋流,造成了撒哈拉沙漠、塔尔沙漠、澳大利亚沙漠及其邻近的沙丘地带面积的扩大。现今的大片稀树草原,当年曾是一片沙海。亚马孙河流域


i)          
的大片热带雨林和刚果河(即扎伊尔河)的冲积盆地被肢解了。甚至连维多利亚湖也从淡水湖变成了盐水湖。


j)          
同样对地球有重大意义的是冰川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水资源时至今日,它们虽已减少了约三分之二,但在当时,它们造成了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多者达100米以上:许多大陆架也得以显露真容,成为陆地,在爱尔兰海、北海、英吉利海峡、波斯湾以及亚洲与大洋洲间岛屿密布的大陆架都出现了海水消退的迹象。


k)        
冰期高峰过后,世界又一次开始变暖。从约1万年前至今,人类生活在一个相对较温暖的地质时期,即全新世间冰期。当然,这一气温上升过程也是时断时续的。在约1.1万年前,有一段持续了约1000年的冰期回潮。那时,英国的高原又出现了冰川。就气候而言,全新世实在算不上稳定。与今天的气温相比,当时既有温暖期,又有寒冷期。前者如约6000年前,即全新世中期的一段高温;又如中世纪时的一小段最适生长期,当时在约克这样远的北部地区竟出现了葡萄园。后者如出现在中世纪和19世纪中叶之间的一段亚冰期。那时,冰用沿着阿尔卑斯山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山谷向下扩展,在诸如苏格兰高地等边缘地区农业收成很差,格陵兰岛上的海盗聚居点也奇迹般地减少。


l)          
低纬地区也受到了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影响。长期以来,面对着灼热干旱的撒哈拉沙漠的心脏地带,人们一直在推测:在全新世可能有一个或几个阶段的气候要比现在潮湿。人们是从岩石壁画、拴系牲口的磐石、石制工具和陶器广泛分布在如今远离水源的地方这一事实作出这一推断的。在撒哈拉沙漠中部地区发现的岩石壁画上,有几种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长颈鹿,特别引人注目。其原因在于,它们是气候温和而枝繁叶茂的亚热带或热带稀树草原的典型代表。孢粉学的研究发现,在广布的河湖沉积物中有放射性碳(C-14)的踪迹,从而证实了这一推测。据考证,乍得湖的深度与面积都曾比现在大,其中曾有大批鳄鱼出没,它还曾发


m)      
端于现在的撒哈拉沙漠在当时的位置,并向东流入尼罗河、实际上,在全新世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撒哈拉沙漠根本就不存在。


n)        
尽管持续的时间不算长,尽管要想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相抗衡是愈来愈难了,气候变化仍颇具影响,并给20世纪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据查,非洲南部的降水量以八年的周期摆动。本世纪以来,在该地区曾大致出现了八次,每次持续约九年的摆动。


o)        
在此期间,降水或高于、或低于其平均水平,并总是有一一方占主导地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带,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严重的旱灾以来,一直到80年代旱情仍十分严重。乍得湖的流域面积也从1963年的2.35万平方千米降至1985年的约2000平方于米,后者也许是20世纪的最低点。20多年间,该地区的植被已因自然和人为原因被破坏得惨不忍路,这使得地表的泥土被风随意吹起。因此,萨赫勒和苏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频率此间增长了4~6倍。类似的情况在30年代的美国也可以看到。当时其中央大平原被称为干旱尘暴区。那时,黑风暴卷走了其最肥沃的表层土壤,这使得美国人惋惜不已。30年代中期,以道奇城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城市一年有100多天有沙尘暴。这个沙尘肆虐的时代被入称为暗淡的30年代。造成黑风暴的原因是:降雨少、


p)        
温度高、狂风肆虐和入类破坏。具体地说,一战以后小麦价格猛涨,可以发动卡车和拖拉机的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直接导致了肥沃的表层土壤被狂风卷走。


q)        
20世纪另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全球温度普遍升高。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0.3~0.6℃;本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气温特别高;近130年来最热的10年都出现在这20年中。


r)         
抚今追昔,我们看到:全球气候几乎未曾达到过稳定状况。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段,气候不断发生着变化一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也是这样。没有理由相信,气候的自然波动会就此停


s)        
止。但这一可能性确实存在。抚今追昔,我们知道:在预测未来气候之时,必须考虑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的自然作用。考察任何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迁都应在自然变化的大背景中进行。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气候变迁的自然驱动力各是什么。







 





ETC注销ETC充值ETC客服ETC扣费查询


ETC发行合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