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智能:11.9小结

微信搜索“高速商务通”,马上办理ETC




身体的智能:11.9小结


这一章的目的一方面是举例说明在共生边缘(其中机器人已经或者将要进入每天与人的交互)进行的非常多元和创造性的研发工作。另一方面我们用这本书中提出来的观点来指出在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完美交互成为可能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重要的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参考系问题,仅仅构造能够模仿人和动物行为的机器人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建立对机器人自身具身性的理解,因为正是这种具身性将最终决定在人和机器人之间可能发生的理解和交流的基础和层次。在第5章中我们描述了机器人如何用它们自己的形态来产生接地符号。在本章中,我们也用类似的方法提出机器人的身体也允许它实现情绪,与其他机器人和人类沟通。有清晰任务定义的服务机器人,如吸尘、除草或者购物时提携东西的机器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仅仅把它们当作机器,希望它们能够完成它们的工作来使用户满意。伙伴机器人更有挑战性,因为我们希望它们能够分享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直觉,当然由于不同的具身性,它们认知的范围也可能很有限。对这些限制的理解将会带给我们更加完美和有益的交互。


我们已经讨论了智能体设计原理如何应用到娱乐机器人、伙伴机器人和有社交能力的机器人上面,但是在本章中我们很少提到关于发育、进化或是群体设计原理。


显而易见的是,发育设计原理在机器人这一特殊领域中非常重要,因为社会交互是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加入到人类社会中的机器人必须与人、动物以及人类的发明如汽车、电话以及其他机器人很好地交互。因此社会交互设计原理将在未来日用机器人的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机器人群体的设计原理也发挥了作用,如果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器人,它们必须相互协作、与人协作来完成它们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群体角度来看待这些机器人而不是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并让它们像一个团队那样运转。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和机器人怎么才能像团队那样合作?这就必须应用从智能体到智能群体的群体设计原理。我们鼓励读者考虑其他的设计原理对于日用机器人设计起到怎样的作用。


对于未来而言,这完全是实证问题,需要在真实世界中测试这些机器人技术将


在何种程度上被人类接受和承认。我们也会发现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类本质的东西,不仅仅是通过在机器人中重现人类的行为,而且还通过独特的社会现状展现人类,即机器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现在进行的创造性试验和机器人构造无论如何必须继续,而且要通过像Takanori Shibata和其他有社会思想的研究者的研究使其完美。只有未来能告诉我们所开发的机器人能否成功地成为人类社会的同伴。


我们也希望前面所概括的基于设计原理的理论思考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ETC注销ETC充值ETC客服ETC扣费查询


ETC发行合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