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婚俗
聘礼与吃
谈到中国婚俗的吃,恐怕得从聘礼追溯起,根据古书记载,在古代婚礼中,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一直到亲迎,男方都要送雁当礼物。为什么送雁呢?大约是因为雁为候鸟,来去有时,从不失信,而且群行有序,不相逾越之故;以雁为礼,可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之情。后来,有的地方找不到雁,就用鹅取代,没鹅的改用鸡。
至于纳征的聘礼,依通志的记载,在后汉时,聘礼就多达三十项,其中包括:羊、雁、酒、米、鱼、鹿……等等。但是这些看似可吃的东西,也不过是取其吉祥幸福罢了,并不注重他的实用价值。到了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后,胡人提倡与汉人通婚,聘礼的实用价值才逐渐受到重视。
而近代的聘礼中,则多了一项“茶”,如果某家女儿已许字于人,均以“已受过人家茶礼”来说明,因此也有人把订婚称为
“下茶”,女子接受聘礼叫“吃茶”,这是婚仪中正式提到“吃”字的开始。
宋代的订婚手续分为“下定”和“过大礼“两种,所谓“下定”就是古礼的“纳征”,“过大礼”就是古礼的“纳吉”。这时男方给女方信物还多了“许口酒”,女方则要还男方活鱼和籍一双,表示承应亲事。
关于订婚吃喜饼的习俗,先是见于嫁女重财物的偏僻穷苦人家;后来蔚成习俗,一般人在订婚时除了银子之外,其余的礼物以喜饼为主,俗称“过饼子”。女方收到喜饼之后,分送亲友,以表示女儿已许配了人。
像广东人的聘礼,在礼饼之外还有莲子、石榴、桂花等物,当然也是取“连留贵子、多子多孙”之义,不过,从这些物品中也不难看出它在吃的实用价值方面的演变。
结婚前后的吃
古人结婚拜堂,新娘初次在大厅拜见公婆,要献上枣子、栗子和肉脯,俗话说:“吃枣得小,吃栗得妮”,“小”是男孩,“妮”是女孩,这表示新妇将早生贵子之义。至于送肉脯的意义,总不外是表示孝敬公婆之心吧。
到了近代,新娘进门的第一件事,得先给公婆奉上香著,杯中放红枣、莲子;甚至连所有在堂的长辈,新娘子都得依尊卑次序,一一本上枣子茶,这杯茶不但是新娘与翁姑、尊亲的见面之礼,更是喜气洋洋、早生贵子的吉祥福兆呢!
依照一般习俗,新婚之日男方应以酒席款宴送亲官客及亲
图廿九:广东婚俗中的金猪,也就是今日的烤乳猪。
友,但新郎新娘并不入席,而是拜完堂后径入洞房,共饮“交杯酒”(俗称“合”)表示夫妇从此二合为一,同甘共苦;在北京习俗,新郎新娘除了饮交杯酒,还要吃“子孙铸悖”、“长寿面”以讨吉利。诸如此类的细节,就因地而异了。
唐朝以后,民间婚俗还流行“要女”,所谓“便女”就是“安慰女儿”的意思。在女儿初嫁的前三天,做父母的心疼女儿刚进婆家,恐一切难以适应,所以在初婚前三日都得派人送食物给女儿吃,所送的食物大概是以油蜜糕饼之类为主,到了民国以后,有人改为“送食”或“送饭”,其意义是相同的。
婚后第三天是新娘归宁的日子,俗称“回门”,女儿回门之日,女家也要发请帖、宴亲友;中国某些地方的习俗,新妇回门时有一样东西不可少,就是烧猪。这烧猪必须是整猪才行,俗称“金猪”,在广东河北一带的风俗中,金猪代表新娘的贞操,因此,如果女儿回门男方不送金猪,则不仅表示男方不悦,女家也觉脸上无光。不过,此一重视贞操的观念,在目前的婚俗中渐渐淡了,金猪在结婚礼俗中已成为历史名词。